Re: [請益] 為人君,止於仁,宋仁宗算千古一帝嗎?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1-07-17 13:53:35
※ 引述《ccyaztfe (best_troll_tw)》之銘言:
: ....
: 但我不能認同放著問題給他惡化下去
^^^^^^^^^^^^^^^^^^^^^^^^^^^^
「你」不能認同問題給他惡化下去,然而你始終不肯承認,
史實乃至當代現實,確實有改革反而更糟的情況,而你始終
拒絕對這種狀況進行分析與了解。
: 就拿王安石變法跟戊戌變法來說好了
: 請問誰願意吃飽撐著沒事幹去做改革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
都舉了王安石變法的例子了。歷史上搶著做「改革這種不討好的事情」,
多的是! 改革之際正是某些人混水摸魚之機!
王安石變法當時,被所謂的守舊派以及後世一些人批評的一個點在於,
王公「剛愎自用」聽不得他人批評或者與他不同的意見,導致即便某些
新政「立意良好」,結果因為「所用非人」,導致實際執行上完全走鐘
。像是青苗法立意是讓國家借錢給農民調頭寸,結果實際施行的狀況,
首先是有些官吏私自調高國家規定的利息,其次是因為帶出款項涉及官
吏升遷,導致官吏強要人民向官方貸款。甚至因此讓某些地方官胡亂放
貸如貸給冒請的富戶云云。
反正地方官吏是用國家的錢貸款出去,放款越多自己績效越好升官,
於是出現前述史上冒貸乃至逼貸的現象。
前述那種現象,後世各國的金融機構也多有出現,像是之前熱門的日
劇之一《半澤直樹》,也以銀行職員核准貸款績效之各種弊病為題。
總之寫出︰改革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這種人顯然忽略的人性各種惡
質的事實存在。
: 要不是北宋財政惡化,王安石有需要跳出來變法?
: 要不是因為大清積弱不堪,光緒他們有需要再搞變法?
: 前面留下爛攤子,拍拍屁股走人,自己留下好評價,債留子孫,鍋給後代扛
: 後代人改革失敗還要被批評被嘴,請問這樣對嗎?
改革失敗不能被批評? 這種主張更是偏執極端到不合理的地步。歷史與當
代多的是藉著改革之名,謀求私利的例子。至於立意良善,執行走鐘的實例,
也比比皆是。這種憑啥不能批評?
判斷需否改革是一回事,判斷各種改革預案有否可行者,又是另回事。
: 我才想反問,為何大家對於留下爛攤子的如此寬宏大量,對於接手爛攤子不得不改革的這麼嚴苛?
寬宏大量? 留下爛攤子? 之前我建議你具體指出你對宋仁宗朝哪像大事不改感
到不滿,然後問你,要是你是當年宋仁宗,你會怎麼做?你可曾理性回答? 只是
立馬暴怒無限回針到上面你個人的信仰︰「對於見到問題不改,留下爛攤子
何以如此寬容」。
這邊直接了當回你,因為改革從來不是目的,改革的目的仍是要得到更好的結
果,如果改革預期帶來惡果,那事實上不如不改。
而要評價某項改革究竟是否能帶來更好結果,就必須落到具體層面,而不能繼續
停留在「需否改革」的層面。
講得更白的是,今天要進行國家改革的專案,流程如下:
1. 國家某項制度有否改革需要?
2. 倘有者,有哪些改革預案?
3. 對於諸改革預案,召集專家會議研商評議,比較各預案的優劣點,
然後挑出總體利害相衡之後的最佳預案,甚至挑出幾個備案。
只是你一直偏執認為,只要提出改革不一定更好的人,就是否認改革需要,
就是認同把問題放爛留給子孫云云。你始終沒去思考,提出改革不一定更好的人
,不代表全部都認為不需要改革,而是即便認為有改革需要,還必須「比較具體
的改革預案之內容」,決定是否採納任一項改革預案。
倘若當前沒有可行的預案,那麼理性的決策是,「暫不改革」,等待有合格預
案方可施行。
換言之,評價宋仁宗施政表現優劣,首先要問,他當時有否意識到某些制度需
要改革,其次,當時朝廷有否提出可行預案供他裁決。
朝臣提出有制度要改,宋仁宗裁決不需要改,我們後人認為需要改,並且有具體
事證支持我們見解,那我們評價宋仁宗這方面不合格,有道理。否則,我們無道理

朝臣與宋仁宗合意認同需要改的制度當中,朝臣提出了哪些預案,宋仁宗對那些
預案如何評價,採行與否決的決策如何做的。我們後人再針對宋仁宗當年的決策,
進行評價。
結果你回了甚麼? 除了舉出與宋仁宗朝任何制度無關的看病例子去支持你抽象上
個人價值觀極度偏好的,「看到問題就要做改革,不改革就是放爛給子孫的爛人」
這種過度簡化的主張。當然與他人談不下去。
講得更白一點,你始終停留在最初的「需否改革」,而忽略了主張改革不一定
更好的人當中,有些人不僅只看到你看到的第一步需否改革,還進一步到之後的
,「即使認知到要改,還要再看有否可行的改革預案」,以及倘若既存改革預案
皆不可行,亦即帶來的危害高於利益者,則不應進行改革,「即使認知到有改革
的需求」。
即便你提出的治病例子,麻煩你去翻相關醫學文獻,重點看「姑息療法」,或
者「安寧療法」。
其概念也是在於,對於「病人」(認知到有需要治療或改革)的治療方案之選擇,
醫師應窮盡當前可能之療法,然後基於風險與利益之比較的法則,評估個別療法是
否為患者帶來的預期結果是利益大於風險,倘當代療法皆無滿足此者,則採行前所
謂姑息/安寧療法。
具體以癌症患者為例,當代技術有外科切除、放射線照射、和化學(藥品)療法等
選項。對於患者是否採行前列選項之任一,主治醫師應進行風險與利益評估之後,
發現有利益高於風險者,才向患者建議,並請患者挑選之。否則應建議安寧療法。
為何如此? 癌政不治療,一段時間後會死人的! 然而,所謂療法,也沒有保證
必能治癒患者的,而且治療方案是對患者有侵襲性的,除了會帶給患者痛苦以外
,治療本身也會削弱患者體力與健康等各方面,甚至可能縮短患者餘命。因此,
採行(侵襲性)療法,並非總是最佳選項。
以上面狀況再回到宋仁宗的例子。改革朝政(如施以患者療法),會對國家造成
侵襲與擾動,例如官吏升遷、例如人民財產變動(如青苗法)等等,故而是否施行
特定改革預案,本應事前評估該預案將對國家帶來的風險與利益之比,倘風險高
於利益者,即使宋仁宗與其朝臣已認知某制度有改革需要,仍應基於目前並無更
佳的改革預案(即利益高於風險者),而保持現狀。
總結︰評論主政者在位期間施政良窳,不能僅因該人對應該要改變的制度沒有
改變,即認為其執政錯誤。除應考察該人是否認知該制度有否改革需求外,尚需
進而考察該人是否錯誤地拒絕了當時曾提出的有利改革預案(即利益高於風險者)
。倘該人最終並未進行改革,原因在於當時並無前述有利的改革預案(即利益高於
風險者),則該人的決策並無錯誤。
: : 寫了這麼多廢話 其實要表達的就是 對人或事的評價 其實沒那麼絕對 尤其是現代回頭看
: 我現代回頭看的看法就是這樣
: 而且經典名言—「政客是為了下一次選舉,政治家是為了下一個世代」也闡述了這個道理
: 說句不客氣的話,你前面要是做得好,後面的人幹嘛需要改革變法?
: 真當大家都是改革魔人喔?
: : 不過回到趙禎身上 「千古一帝」這評價是印章BOY弘曆給的 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 : 他理論上應該是比較偏好以他阿公還有李世民 當作典範 卻如此評價趙禎
: : 或許哪天時光機發明了 請他上直播問個明白吧XD
: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21-07-17 14:05:00
推一個,王安石的失敗不就是像C這種態度造成的,一刀切的結果是把本來也認同該改,而認為作法需商量的潛在盟友給推到另一邊,或者起碼無法跟自己站一起了
作者: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21-07-17 14:14:00
你不也一樣始終不肯承認史實上不改革導致炸裂的情況發生?你拿癌症當例子更有趣了,確實如果經過評估後可以使用較溫和的療法,我也認同。所以我請教了你,宋仁宗有針對當時北宋的問題做出什麼保守、溫和處理方式嗎?我在多篇文章一直強調,如果當下解決不了問題,那有沒有試圖用其他方法去阻止惡化?我一直問,你一直拒答我還拿漢朝當例子:匈奴外患怎麼辦?打不贏,好我們先龜著和親送你禮物,等到國家實力強了再打出去。
作者: moonlike (Thema & Variationen)   2021-07-17 15:12:00
推考慮層面完整
作者: Sunrise2516 (XC)   2021-07-17 15:13:00
謝謝你回這篇
作者: rocket34 (下個路口)   2021-07-17 16:40:00
推這篇 舉著改革大旗就自以為自己都對別人都錯 莫名其妙
作者: mikamikan (mikamikan)   2021-07-17 16:43:00
改革很多時候是利益權衡的問題 兩邊都有重要利益存在時除了兩權相害取其輕之外 手段選擇上也很重要
作者: mikelwg (老頑固)   2021-07-17 16:55:00
如果漢朝後面沒打出去 那ccy現在大概罵的就不是宋仁宗而是漢文帝 漢景帝了
作者: Sunrise2516 (XC)   2021-07-17 17:04:00
對阿 因為他們做的也是屯兵 不然沒兵怎麼打出去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21-07-17 17:26:00
推,好文
作者: ddavid (謊言接線生)   2021-07-19 02:5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