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辯亡論上篇結論的怪怪的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9-12-29 18:52:47
先說聲抱歉,我前面貼過的:
聞鼓音,左部前曲,左右官後遂(隧),皆左間,客□(361)
這簡文,為了配合a大的表格,我硬是把遂改成隊
想說或許是兩字長相沒差很多之下的誤植orz
但後來找到:左隧右投足,塞(304)
既然有左隧,那麼後隧自然不意外了,如此配合1部1000人分2曲、1曲500人分2官、
則1官250人底下有前後左右中,5隧的話,恰好符合a大表格裡的1隧50人
譬如:左部司馬旃胡青,前部司馬旃胡赤,中部司馬旃胡黃,右部司馬旃胡白,
後部司馬旃〔胡〕黑。□□(251、020、030、029、031、108)
與《後漢書百官志》的1營5部契合
因此五百將就是統領500人的意思;而曲的千人是統領的亦為1000人,其來有自也!
緊接著要來釐清,候長究竟給誰統領的觀念
茲節錄陳夢家《漢簡所見居延邊塞與防禦組織》一段內文:
"邊郡之防禦系統,其部分之統隸關係為
「太守 ─ 都尉 ─ 候 ─ 部候長 ─隧長」。候之官署稱候官,駐於邊塞上障城之內,
故候又稱為障候、塞候。
「候所直轄者為一段候官塞(約百里)上的若干候長與各候長所率之若干隧長」,
謂候負責候望之邊塞長約百里,分為若干部,各部有候長為主官,
候長領轄若干隧,隧各有隧長,隧長下領若干兵卒。候及其領轄之官兵為邊塞之候望系統
"
參考《後漢書百官志 引注 漢官儀》:
"邊郡太守各將萬騎,行障塞烽火追虜。置長史一人,丞一人,治兵民。
當兵行長領。置部尉、千人、司馬、候、農都尉,皆不治民,不給衞士"
雖然是後漢書,但漢官儀講的是西漢無誤
這點可由《漢書百官公卿表》旁證:
"西域都護加官,宣帝地節二年初置,以騎都尉、諫大夫使護西域三十六國,
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馬、候、千人各二人。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
有丞、司馬各一人,候五人,秩比六百石"
注意上述候實乃為候官,而非候長
候長在簡文中屢見不鮮,諸如:
第十候長秦忠,坐部十二月甲午留烽,適載純赤堇三百杖致 (合校 262.31)
候望見木中隧有烟,不見烽。候長王褒即使 (新簡 EPT68:86)
文獻裡的候長的例子,出現於《漢書西域傳》:
"且匈奴得漢降者,常提掖搜索,問以所聞。今邊塞未正,闌出不禁,
障候長吏使卒獵獸,以皮肉為利.."
案《漢書地理志》,張掖郡底下有個居延縣,再看到
居延都尉給事佐,居延始至里萬常善,年卅四歲,長七尺五寸,黑色(居延43.2,77.81)
於是推論邊郡的張掖郡的編制大致如下:張掖郡下轄居延縣部,以及其他諸部
居延縣部之下有都尉、校尉,之下又有候官,而候官各統若干部,各部亦自有其候長
此外另見出土實物寫著:後部牢丞
(吳式芬、陳介祺,封泥考略,卷4,56,北京,中國書店,1990)
已知將軍所領之部為左右部,則該簡文應為西域邊郡若干部當中的後部
綜合以上諸點,我認為候長實為邊郡體制下的職務,而非將軍所領之營部體系
畢竟該體系有候官一職
而儘管《漢官儀》、《漢書百官公卿表》2書對千人、候官的順序各自排序
,但廖伯源《漢初郡長吏雜考》已經告訴我們千人 & 候官之高低為何
最後嘮叨一下邊郡體制下的縣"部"、候"部",自然又必須與營部的部有所區別
作者: boman (暴 民)   2018-01-01 13:55:00
居延都尉應是駐在居延的郡都尉而不是縣屬官,郡都尉是二千石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