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孟子》心得2.10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16-07-20 22:17:17
孟子2.10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
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
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
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
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
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心得2.10燕王噲將王位讓給宰相子之,導致國政大亂。齊國趁機派兵
攻打燕國,勢如破竹,五十天內就占領燕國全境。此時齊國大臣分成
兩派,一派恪守傳統,認為不應該侵佔別國領土。一派認為機不可失
,主張採取大膽的行動,儘速併吞燕國。齊宣王雖然比較贊成後者,
且假借天意幫自己背書,但還是想先聽孟子的建議。
孟子的回答不從「取不取」的具體選擇著眼,而是回歸政治的根本原
理。以古代的賢君周文王與周武王為例,雖然兩人在「取不取」的選
擇上有差異,但都遵守「得民心」的原則。《尚書‧泰誓》說:「天
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天意不能任意解釋,必須從民意看出
。燕國人民以簞盛食、以壺盛漿前來歡迎齊軍,是因為他們相信齊王
能夠拯救他們脫離水深火熱的暴政。如果齊王為了滿足個人的野心,
任意燒殺擄掠,對待人民比燕國貴族更殘酷。燕人很快就會改變心意
,群起反抗齊國,齊國也就無法保有燕地了。
戰國時代周室衰微,周朝的體制已經無法恢復,需要有新王朝起來統
一中國,但統一不能靠武力、霸權或君主的私欲,一定要取得百姓的
認同和支持,才能奠定可大可久的基業。可見孟子具有高瞻遠矚的眼
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