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漫談瑞典過去的悲慘》

作者: RichardIII (我沒謀殺我姪子!!!!!!!!!)   2020-04-07 19:34:56
《漫談瑞典過去的悲慘》
https://reurl.cc/rxDMzb
想到瑞典你會想到什麼?如果你問我,我會想到康有為,因為他曾經流亡到瑞典。
 
不過雖然說是流亡,但是他還是買下了一座島,還蓋了別墅跟園林,取名叫「北海草堂」

 
唉,有錢的知識份子就是這麼解思鄉之情,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第二,就是覺青常說瑞典是一個美好的社會主義天堂。我也是聽到耳朵長繭就是了。
 
首先,我們現在看到都是改良過的,比方說瑞典的福利制度也是採取外包的。
 
他們有養老金管理局,簡稱PPM,而PPM成員再把這筆錢交給基金管理公司。
 
甚至後面也一直再放寬投資標的,所以相反是越來越趨向市場化。
 
第三,「社會主義」如果是「折衷主義」,那就叫後者就好了,或者叫「第三條路」也無
妨,要不然沒定義清楚,歧異也是一堆。
 
我們近代「歐債」或者「歐豬」的問題,其實瑞典也曾經面臨過,而且也面臨過1970年美
國「滯漲」危機。換句話說,就是通貨膨脹、經濟停滯。
 
以1977、1978、1980、1981為例,瑞典的通貨膨脹都是兩位數成長,分別為11.4%、10%、
13.7%、12.1%。典型「菲利浦曲線」失靈。
 
(市場失靈、政府失靈,真是到處都在失靈啊。)
 
有一個很簡單的概念要搞清楚,通貨膨脹不一定是貨幣現象,它有時候是產出減少的現象

 
當然,早期貨幣學派會主張一切都是貨幣現象,但那是很學究的東西,這邊沒必要追究。
 
那麼,瑞典以前那些五花八門的福利津貼:失業津貼、住宅津貼、醫療津貼.....這些福
利為什麼會得到支持?
 
有一說是為了減緩瑞典階級的對立以及矛盾,不過這個說法太簡化了,甚至可以說是「官
方論調」,所以參考就好。
 
不過這些福利實施後,的確有打擊誘因,比方說失業補助導致許多人都不想工作。
 
從數據來看,領失業補助從1975年12,531,短短五年的時光上升到26,416(1980)。
 
也就是翻了一倍以上,並間接造成財政負擔。
 
再來談談住宅津貼,當時瑞典政府用補助方式,間接鼓勵蓋新房,但這其實會造成一般家
庭很大的負擔。
 
隨著國際通貨膨脹上升,這些設備的維持都需要大量的成本,加上稅收高昂,維持一個家
的難度可說是大大增高。
 
當時瑞典的(邊際)稅收最高是87%,連最低都需要32%,典型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鼓勵人
民短視近利。
 
我們最後來談談真的存在「烏托邦」嗎?
 
瑞典當時老人福利制度非常之好,安養院裡應有盡有,可是老人快樂嗎?
 
根據一些問卷,他們一點都感覺不到快樂,他們覺得這裡是「集中營」,每天睜開雙眼就
是看著朋友一個一個死去。
 
所以,這叫人怎麼樂觀?
 
他們只想離開這個窒息的地方,有一位奶奶說她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去公園看小朋友玩耍
,或者,孩子帶孫子來看她,因為對她來說,這才是她活下去的意義與動力。
 
那麼,社會依舊沒有達到烏托邦,不要說幸福,連快樂都做不到,政客口口聲聲說要打造
美好的家園,事實上不過就是一堆謊言。
 
一個物價不停攀升、失業、稅收越來越高、條件越來越苛刻的補助,見證地獄之路是由善
意鋪成的。
 
這就是瑞典曾經面臨的困境,也是現代許多國家都面臨的困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