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類] 《心類學顯要》(1) 學習心類學之必要性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0-19 15:58:13
摘自:《心類學顯要》倉忠仁波切 教授
https://tsadong.tian.yam.com/posts
◆_______為初學眾建立堪能修學佛法之根基_______◆
我們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初學者的簡單課程,當初我們學習時就只能先直接熟記其中的
詞句,然後日後再慢慢學習,經過五、六年之後在幫助新進出家眾學習時,自己才真正了
解其中所說的內涵是什麼;但是,即使到現今,有些內涵還是需要一再反覆觀察思惟,因
為,雖然表面上是初學者的課程,然而其中則是結合《上阿毗達摩論》、《下阿毗達摩論
》及《釋量論》的內涵,為了利益初階學者而以《心類學》之簡要闡述作為前行引導,建
立有助於日後學習深奧經論的基礎。
* 學習《心類學》之必要性
《心類學》並不是一般的世間科學課程,而是與修學佛法極為相關,且是實際修行上
會使用到的義理,其中所詮釋的心類都不是外在的法,而是內心的狀態。
我們想要學習佛法、修行佛法,修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內心,透由調整內心
為正確才能增長福智二資糧,乃至獲得究竟的寂靜。
因此,如果不能清楚自相續中所現行的各種心類,那麼,一定也不能清楚修行上所需
要斷除的心類、所需要串習的心類,彼等是什麼?
例如,我們一般都說「發心」,什麼是發心?是要發什麼心?所發起的心,它是什麼
情狀?真正去觀察,事實上,我們並不清楚所要發起的那個心的本質體性是什麼?它的作
用是如何?它是緣取什麼境?它所趨入的境是什麼?它會成辦什麼的目的、結果?一般人
難以解釋這個部分。
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心並不是隱蔽法,而是現前法——這是指自己對自己的心。因為,
自己內心想什麼,自己一定清楚;自己想做什麼,自己一定知道。但是,當某一心類在自
心續中現行時,我們卻無能力決定它是錯亂或不錯亂?對自己有沒有幫助?我們自己不確
定。透由學習《心類學》才能了解各種心類,心續中現行的心類是錯亂的認知?或是無錯
亂的認知?是不是顛倒知?是量或非量知?
將學習《心類學》的義理運用於觀察自己的內心、修行自己的內心,這麼修學佛法必
定會有廣大的利益,我們的上課也才有真正的意義;相反的,若不是如此,只是將它當作
一般世間的學識,只是將它運用於一般世間生活的人事上,這樣也可能會有一些幫助,但
是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這不是學習《心類學》的主要目的。
為了讓自己能夠了解「心」的狀態,所以需要學習《心類學》,因為透由學習《心類
學》才能了解自己心續中生起的不正確、不如理的心類,例如,煩惱──貪、瞋、癡、我
執等等。
例如,我們就會有能力觀察到:自己就將要現行某一種煩惱!或是觀察到:自己的心
續現行的補特伽羅我執、法執!當觀察已經出現這些情況,應當進行思惟、對治,轉換心
的所緣境,例如思惟三寶的功德、發菩提心、思惟無常、空性等,當這些心續中現行這些
心類,煩惱的勢力自然就會逐漸減弱。
但是,如果不了解這些心類,就不可能對治煩惱,也就不可能修行。反之,如果我們
能了解各種心類,那麼就會有能力修行佛法,這樣我們才能獲得前面所說的增上生果位、
解脫果位乃至最究竟圓滿的佛果位。
總之,為了能了解種種殊勝的法門,所以我們開始學習《心類學》,原因就是如此。
如果各位能了解這些學習對於日後深入各種論典絕對有利益,那麼就能決定學習《心類學
》的重要性。
另外,因為有很多人修學《菩提道次第廣論》,因此,再從這一點來說明。《菩提道
次第廣論》是結合五部大論的論典,彼論中說到煩惱等心類的部分,這部分是結合《上阿
毗達摩論》及《下阿毗達摩論》而說。
又,其中的「毗缽舍那」是「觀」的部分(註),主要是詮說一種特殊的智慧及所緣境
──通達空性之智、空性,藉由破除中觀自續派以下的空性見解,而確立應成派所主張的
空性見,為了能夠學習且理解這些內涵,所以必須先了解《佛教四部宗義》的內涵,然而
,這又攸關是否了解《心類學》與《攝類學》。
又,下士道、中士道所說的內涵都是上士道的前行,因為修菩提心之前必須先修大慈
、大悲,大悲的所緣境是「一切具苦眾生的相」,為了讓我們了解眾生的痛苦,故必須闡
述苦諦,這部分就是下士道和中士道所說的內涵,所以,必須先了解下士道和中士道的內
涵才有可能修成大悲。
如是,下士道和中士道是修菩提心的前行,修菩提心是正行,其助伴則是空正見,雙
修菩提心、空正見才能成就無上佛果位,因此,《菩提道次第廣論》主要所詮就是建立菩
提心、空正見。但是,《菩提道次第廣論》整個內涵則是必須透過思惟才能通達,思惟的
方向及理路則是透過了解《釋量論》才能獲得。
如是,《菩提道次第廣論》是結合五部大論的論典,學習五部大論之後就能了解《菩
提道次第廣論》,但也由此顯示出,具足這些前行課程的基礎真的是特別重要!
學習《心類學》與《攝類學》等前行課程;
乃至思辨三邊、四邊等等差別,其目的與利益。
透由學習《心類學》《攝類學》等等前行課程,乃至思辨三邊、四邊等等差別而培養
出思惟的邏輯理路,對於修學佛法或是一般生活上都有廣大的利益,因為透由這些學習與
思考就能增長觀察力。其中,最主要目的是:增長智慧,解決自內心的煩惱。
首先說到,對於一般日常生活是有益——
(....待續....)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7-10-20 06:05:00
隨喜,煩惱是屬於心的範疇,要消滅敵人,先要認識敵人,調伏煩惱,須先認識心的性質、分類、作用!
作者: ykkdc (ykk)   2017-10-21 11:16: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