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法語] 淨宗法師:為樂願生,能不能往生

作者: terryhosee   2021-06-14 15:13:58
※ [本文轉錄自 Buddhism 看板 #1Wnm5l83 ]
作者: terryhosee () 看板: Buddhism
標題: [法語] 淨宗法師:為樂願生,能不能往生
時間: Mon Jun 14 15:12:45 2021
「為樂願生,能不能往生」,這是淨土宗必須討論的一個問題,因為大家都是願意享樂的
。極樂世界很好,如果是為了享受安樂而願生極樂世界,這樣能不能去呢?
這裡有兩個答案:
第一個說能夠往生,底下列了六條文來解釋;
第二個說不能往生。
兩個答案都是我們的祖師講的,先來看第一個。
1.能生
能往生有什麼經文的證據呢?
1.梵聲悟深遠,微妙聞十方。
首先引用的是《往生論》中的這兩句話。
這兩句話要看曇鸞大師的解釋才比較清楚,曇鸞大師解釋說,所謂「梵聲」是指極樂世界
、極樂國土的名字;「悟」是讓人可以得到淨土的利益;「深遠」是指能夠究竟廣大利益
眾生;「微妙聞十方」,讓十方眾生都能得到這個利益。
曇鸞大師對此還解釋有兩句話:
2.經言:「若人但聞安樂淨土之名,欲願往生,亦得如願。」此名悟物之證也。
「若人」就是一般的人,不管任何人。
「但聞」,只要聽到安樂淨土的名字,聽說淨土是安樂的,感覺很好。
「欲願」,誰不願意到安樂的地方去,誰願意死了就要下地獄受苦呢?
「亦得如願」,這樣的人,他就可以如願,就可以往生。
「此名悟物之證」,「名」就是極樂、安樂淨土這個名,「物」就是眾生,「悟」是使動
用法、使眾生開悟。眾生聽到這個名字,就發願往生,這就是開悟了,而且能夠往生也就
證悟了,這就是一個證據。所以「梵聲悟深遠,微妙聞十方」,「聞十方」是聞而使之開
悟的意思,讓十方的眾生聽聞而能悟得深遠,這是極樂淨土、極樂國土國名的功能和作用

3.經言:「若人但聞彼國土清淨安樂,剋念願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此是國土
名字為佛事,安可思議!
你看,說得非常清楚,跟上面一句一樣。只是聽說極樂世界很清淨,沒有三惡道,沒有惡
人,沒有惡處,不用輪迴,也沒有生老病死苦,沒有夏天熱、冬天冷,沒有貧富懸殊,也
沒有美醜好壞的景象,人人都是無量光、無量壽,自在安樂,就「克念願生」。
什麼叫「克念願生」呢?就是說下定了決心,一旦發願就永不退轉,肯定要去往生。不是
嘴上說說,而是聽到極樂世界這樣好,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去往生,這樣的人「亦得往生
」,也能夠往生。像「即入正定聚」,當下就是不退轉。
「此是國土名字為佛事,安可思議!」表示極樂國土的名字就可以度眾生了,就像佛度眾
生一樣。也就是說,聽說極樂國土清淨安樂,願意去往生就可以往生,這是國土名字的功
能、德能、功效。
「安可思議!」這樣怎麼可以思議呢?我們現在經常聽說哪個地方很富有,可聽到之後自
己還是很窮;如果聽到哪個地方很富有,自己馬上也跟著富有了,那這個地方就很厲害了

但這樣的地方在這個世界不存在,不要說聽到,就是跑到那個地方,比如香港,自己還是
原來的自己;或者跑到哪個很富庶、富得流油的地方,可出來還是窮光蛋。這樣就叫「虛
作」,不是「不虛作」,虛作不能住持。
極樂淨土的名字就不一樣了,聽到這個名字就可以去往生,而且往生後「無有眾苦,但受
諸樂」。這不是充分說明只要聽到極樂,「為樂願生」,就可以往生嗎?
再舉韋提希夫人的例子。
4.韋提希夫人真心徹到,厭苦娑婆,欣樂無為,永歸常樂。
《觀經疏》裡說「韋提希夫人真心徹到」,因為她被兒子關押,受這樣的苦,所以當她聽
說有無憂惱處——極樂淨土的時候,她就一心嚮往。她的真實心、真願意往生的心是徹底
的、到位的,沒有絲毫虛假,叫「真心徹到」,也就是「克念願生」的意思。
「厭苦娑婆,欣樂無為」,厭離娑婆的苦境,欣求極樂無為的涅槃界,不就是為了厭苦欣
樂嗎?
最後的結局呢?「永歸常樂」,「常樂」就是涅槃界,決定往生,一歸永歸。
接下來的這段話,在《觀經》的第三觀地觀當中:
5.《觀經》言:
汝持佛語,
為未來世一切大眾欲脫苦者,說是觀地法。
這也很明顯,「未來世一切大眾欲脫苦者」,我們都很苦惱,被苦惱所逼迫才想脫苦,只
要想脫苦的人,跟他說「十六觀門」就可以得利益。這也是為了離苦、脫苦而求樂可以得
到往生利益的證明。
6.《觀經疏》言:
簡機堪受堪信,欲得捨此娑婆生死之身,
八苦、五苦、三惡道苦等,
聞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為說之。
若得一人捨苦出生死者,是名真報佛恩。
何以故?
諸佛出世,種種方便勸化眾生者,
不欲直令制惡修福,受人天樂也。
人天之樂,猶如電光,須臾即捨,
還入三惡,長時受苦。
為此因緣,但勸即令求生淨土,向無上菩提。
是故今時有緣相勸,誓生淨土者,
即稱諸佛本願意也。
《觀經疏》裡這一段也可以作為證明。
「簡機堪受堪信,欲得捨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三惡道苦等,聞即信行者,不惜
身命,急為說之。若得一人捨苦出生死者,是名真報佛恩。」「諸佛出世,種種方便勸化
眾生者,不欲直令制惡修福,受人天樂也……」總之,這一段的意思就是說,為了厭苦而
求生樂的境界,這樣的人也可以往生。勸這樣的眾生求生淨土趨向無上菩提,反而是乘上
了諸佛的大悲本願。
另外,在《觀經疏》裡還有一段話,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憫念常沒
眾生,是以勸歸淨土」。說明這個法門就是為了救度苦惱的眾生,特別憐憫常沒常流轉的
、常在三惡道的眾生,為他們開說淨土法門,勸他們回歸西方極樂淨土。這豈不是說明「
為樂願生」也能夠往生嗎?
2.不能生
但是接下來又有兩句,也是《往生論註》裡的,說「為樂願生」不能往生。
《往生論註》言:
1.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
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願生,
亦當不得往生也。
2.此愚癡人既生誹謗,安有願生佛土之理!
假使但貪彼土安樂而願生者,
亦如求非水之冰、無煙之火,
豈有得理!
第一句,「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願生,亦當不得往生也。
」也就是說,如果不發無上菩提心,只聽說極樂國土很快樂,受樂無間,就為了快樂而願
意去往生,這樣應當不能往生。這不是唱反調了嗎?
底下還有第二句,「此愚癡人既生誹謗,安有願生佛土之理?假使但貪彼土安樂而願生者
,亦如求非水之冰、無煙之火,豈有得理?」
這個愚癡的人(指誹謗正法的人)貪淨土安樂,到底他能不能往生?回答說:這個愚癡人
既然誹謗佛法,認為佛法是假的、騙人的,不認為有佛、有菩薩、有淨土、有六道輪迴,
他怎麼會有願生佛土的道理呢?
退一步說,這個人「但貪彼土安樂」而願往生,這種假設也是不成立的。為什麼呢?「亦
如求非水之冰、無煙之火,豈有得理!」有水才有冰,有煙才有火,求非水之冰、無煙之
火能求得到嗎?求不到。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他不承認有淨土的存在、有佛菩薩的清淨功德存在,這樣等於是斷了
水、滅了煙,斷了水要求冰、滅了煙要求火,是求不到的。
用這兩個比喻來說明,誹謗正法的人貪彼土安樂是不能往生的。
3.以能生為正
這樣就有兩種說法,那到底取哪一種呢?「以能生為正」。就是說,只要聽說國土安樂,
願往生就能往生,以這種說法作為正意。為什麼呢?
救苦故,攝凡故,極樂立名本意故。
第一,「救苦故」。這個法門本來就是大悲救苦的法門,所謂「諸佛大悲於苦者」,救苦
的人不就是為了使他們離苦得樂嗎?
第二,「攝凡故」。這個法門本來就是攝受凡夫眾生的,凡夫眾生本來就是這種秉性,就
是為了離苦而求樂的。如果說這樣不能往生,要發起多大、多高尚的心才能往生的話,人
數就很少了。
第三,「極樂立名本意故」。極樂世界之所以叫極樂世界,它的目的在哪裡?本意在哪裡
?不就是讓我們「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嗎?就是讓我們在苦樂對比中欣求極樂的,這就
符合極樂立名的本來意涵。
這三點是從道理上來說明的。如果看事實的話,《往生傳》裡,古往今來很多人,其實就
是聽說極樂世界好,然後就念阿彌陀佛求往生,他們不都往生了嗎?發大菩提心的也有,
但那是少數人;多數人,像我們去助念的那些人,有的連什麼是菩提心都不知道,甚至連
菩提心的名都聽不懂,但往往這樣的人走得很殊勝。
你看那些念佛的老太太,聽說極樂世界好,不用受苦,她們也不強求多麼好,說只要讓她
們去,到極樂世界給阿彌陀佛掃地都可以。甚至有的人說,「我丈夫已經到那裡去了,我
也願意去」;或者說「我兒子去了,那我也去」,就為了跟她丈夫、兒子團圓,她也往生
了,哪裡有發菩提心啊?她們就只是有一個很簡單、很樸素的概念。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也能看得到,往生淨土並不是要求那麼高的。
4.說不能往生之原因
說不能生者,為勵上機發大心,為斥有人非求佛法樂。非水冰。內樂、外樂、法樂樂。
那為什麼又說不能往生呢?祖師說法都是有其用意的。
第一點就是「為勵上機發大心」。表示這樣是對機而說的,是要勸勵上等根機的人發大菩
提心,所以在講到發菩提心的時候就說,如果不發菩提心的話,「亦當不得往生也」。這
是對能夠發菩提心的人做的一個殊勝的勸諭,並不是說一切人不發菩提心都不能往生。所
以它的語氣比較含蓄,說「亦當不得往生也」,是對那個可勸的人相勸的。
有的人根本就發不了菩提心,比如臨終之人,「地獄之火,臨臨欲入」了,那就不勸發菩
提心了,呼爹叫娘般念佛求往生就可以了。
善導大師對此也有解釋:
三界眾生無智慧惛惛六道內安身
諸佛慈心為說法聾盲抵突伴不聞
忽爾無常苦來逼精神錯亂始驚忙
萬事家生皆捨離專心發願向西方
彌陀名號相續念化佛菩薩眼前行
或與華台或授手須臾命盡佛迎將
這不是典型的臨時抱佛腳嗎?「忽爾無常苦來逼,精神錯亂始驚忙」,這時才「萬事家生
皆捨離,專心發願向西方」,哪裡有發菩提心啊?但是這樣就可以往生了。
說不能往生的第二點原因,是要斥責有人非求佛法之樂。愚癡的人容易生誹謗,因為他不
相信有極樂世界、清淨國土的存在,而且他求的都是五欲之樂,不是佛法之樂。聽說安樂
,他可能想那裡可以好吃好喝,能夠為非作歹、盡情造罪,這樣願意去。那他會去什麼地
方?哪裡能到極樂世界,他到的地方就是要造罪造業的地方,不可能到淨土去的,因為他
求的不是佛法之樂。
至於說一般的人,他認為在娑婆世界太苦了,極樂世界很安樂,所以願意去極樂世界。因
為他對人世間種種的苦已經徹底地厭棄了,所以他求的樂就是佛法之樂。
樂有三種:內樂、外樂、法樂樂。「內樂」就是我們身心的禪定之樂;「外樂」是外在的
五欲之樂,色受想行識、財色名食睡,一般人貪圖這些;法樂樂是由法所生起的樂。
一個再怎樣愚癡的人,即使他不瞭解很多佛法的名相,但是他真正像韋提希夫人一樣「真
心徹到,厭苦娑婆」,那他心裡面是有佛法的。他對娑婆世界確實厭離了,不想求娑婆世
界的長壽富貴,這個世界的一切都不願意求了,只願意求生西方淨土,這樣的人是知道佛
法法樂樂的。他所求的就不是世間之樂,而是佛法之樂。
所以,曇鸞大師在這裡要破斥的有兩種人:一種是能發而不發大菩提心的,勸諭他們發心
;第二種是非求佛法之樂的人,就是誹謗佛法的人,這樣的人當然不能往生。
可是我們並不是這樣,我們欣求佛法,並在此基礎之上求生安樂,這就是「國土名字為佛
事」,決定都能往生。
所以我們看佛的經典,看祖師的解釋,一定要通達,不然的話,有人就拿來書本說「你看
,沒有發菩提心不能往生,這是曇鸞大師白紙黑字明確寫到的」。
我們一看,是啊,「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願生,亦當不得
往生也」,這不明確寫了嗎?但是前面又說「若人但聞彼國土清淨安樂,克念願生,亦得
往生,即入正定聚。」好像這兩句話有矛盾,我們就會被搞糊塗,實際上它們並不矛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