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植物性飲食感染新冠後重症率較低 無畏佈

作者: feelthat (雲端傳送)   2021-06-14 04:46:08
很肯定的是 這篇研究沒有[全部正確]的引導
此版一堆 自認自性自悟 卻無法超脫空間時間
若連Covid的聚因起源 都無法正確了解
妄說度脫自己與他人
減少五毒 以戒護身 這是釋佛當初 立戒的目的
若連天人的福報都沒有 別想證什麼初地初果
初地初果的福報大於天人
多睡眠 睡到自然醒 比吃什麼都重要
每日需晒太陽約半小時 怕晒黑的人選早晨或傍晚
如果還是擔心晒黑的話 最近有粒線體素
原因自查 慎重判斷 不作回覆 僅此告知 祝各位健康幸福
※ 引述《creative88 (create)》之銘言: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609000691-260408?chdtv
: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看板: Buddha
: 標題: [討論] 植物性飲食感染新冠後重症率較低 無畏佈
: 時間: Fri Jun 11 19:41:51 2021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609000691-260408?chdtv
: 中時新聞
: 為了解植物性飲食(Plant-based diet)、海鮮素(pescatarian diet)、低碳飲食與高蛋白
: 飲食,四者在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染疫時病況嚴重程度與患病時間的長短,美國約翰霍
: 普金斯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針對6個國家近3,000名參與者展開自陳報告調查,並使用多
: 元邏輯式迴歸分析法分析所取得數據。結果發現,相較於低碳與高蛋白飲食參與者,採取
: 植物性飲食或海鮮素的患者,轉為重症的風險皆降低逾5成。
: 這份研究已刊載於2021年5月份的《英國醫學期刊營養、預防與健康》。論文指出,急性
: 呼吸道感染在全球死亡率與發病率的原因中,佔最主要因素。2020年3月11日,世界衛生
: 組織宣布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呼吸道疾病,已成為全球大流行疾病。儘管穿戴個人防護
: 裝備、保持社交距離與勤洗手等公共衛生措施,但新冠肺炎依舊在全球各地大規模地感染
: 。
: 其中,又以醫療人員的感染風險為最高。雖然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為醫療人員接種疫苗;
: 但隨著病毒不斷的變種與疫苗取得的挑戰,了解新冠肺炎的感染原因與相關風險因素,仍
: 有助於保護民眾與醫療人員。
: 現有研究已發現,營養攝取對於新冠肺炎的感染、病情嚴重程度與染病時間,發揮著重要
: 影響力。儘管研究已針對飲食習慣進行調查,卻沒有任何研究進行飲食模式與新冠肺炎關
: 聯性的研究。
: 因此,為了解不同的飲食模式與營養攝取,對新冠肺炎感染風險、染疫時病況嚴重程度、
: 染疫至康復所花時間等因素的影響,研究團隊針對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
: 美國的一線醫生與護理人員,進行新冠肺炎病例與對照組研究。
: 參加此次研究的志願者近3,000人;其中,568人為確診病例,2,316人為對照組。所有參
: 與者並須完成自陳調查報告,時間為2020年7月17日至9月25日。問卷內容包括病史、藥物
: 治療史、生活型態、新冠肺炎症狀,以及一份含蓋47項問題的飲食頻率問卷。
: 在研究團隊定義中,植物性飲食奶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搭配少量動物性食物;海鮮素則
: 是不攝取其他動物性肉類,改以海鮮替代肉類的素食者。
: 結果發現,在568名確診病例中,138人為重症患者,430人為輕症患者。經多元邏輯式迴
: 歸分析法分析後,相較於低碳與高蛋白飲食者,採取植物性飲食的患者轉為重症的風險降
: 低約73%,而採取海鮮素的患者則降低59%。反面來看,採取高蛋白或低碳飲食的患者,轉
: 為重症的機率則是植物性飲食者的4倍。
: 研究團隊也發現,即使納入患者身體質量指數(BMI)以後,前述關聯性依舊存在。不過,
: 該研究發現飲食模式並不會影響新冠肺炎患者的痊癒時間。
: 儘管這只是觀察性研究,無法說明為何植物性飲食與海鮮素飲食的患者較難轉為重症;但
: 研究團隊認為,這是因為大量攝取蔬菜與水果,而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營養素與礦物質
: ,使得免疫系統能力得到提升。
: 當然,這項研究受限於參與者男性大於女性,使得研究結果在女性身上可能會出現偏差。
: 此外,該研究數據取自自陳報告,倚賴個人回憶而非客觀評估,以及不同國家的飲食習慣
: 不同,這些都可能影響實驗結。
: 但研究團隊強調,這項實驗仍指出,均衡而豐富、多元的飲食模式,可協助人們在不幸染
: 疫時避免病況加重為重症。
: 文章來源:Plant-based diets, pescatarian diets and COVID-19 severity: a
: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in six countries
: ==============================================================================
: 淨空法師 無畏佈施
: 1 世間一切眾生都有恐怖,生老病死是恐怖,天災人禍是恐怖,生活的逼迫是恐怖,精神
: 、情緒的不安是恐怖,恐怖的事情太多太多!
: 2 別人有恐怖、有不安,我們能夠保護他、幫助他,這就叫「無畏布施」。他心安,他不
: 害怕了,離開一切憂悲苦惱,凡是這一類,統統叫做「無畏布施」。
: 3 「無畏布施」範圍非常廣,把它歸納起來,就是對於眾生物質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我
: 們保護他,使他心裡能得安穩,這就是「無畏布施」。
: 4 相反地,如果我們故意擾亂眾生的情緒,使他恐怖,令他不安,這樣的造作,與道相違
: 背,與自性相違背,就得老病傷殘、五根殘缺這樣的果報。
: 5 縱不能行無畏布施,決定不能去威脅別人,叫別人身心不安,這個事情決定做不得!這
: 個果報來得太快,不要等來生,現世就報,太可怕了!做的時候,你沒有感覺,果報來了
: 之後,後悔不及!
: 6 持戒、忍辱是屬於「無畏布施」,不殺生和素食,是最殊勝的「無畏布施」!你不殺生
: 、不吃眾生肉,不和眾生結冤仇,你的障礙自然就少了,這一生就能得健康長壽。有果,
: 一定有因;修因,一定得果報!
: 7 我常常告訴同修們,印經布施,這是三種布施同時具足。印經要錢,這財布施;經典是
: 法,法布施;人家念了之後就破迷開悟,遠離一切顛倒恐怖,這是「無畏布施」。修一種
: 布施,就包含三種布施,這叫「圓滿的布施功德」,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 8 你修「無畏布施」,決定得健康長壽。你一定要修善因,才會有善報!有因才有果,沒
: 有因,哪來的果報?因緣果報,真實不虛,這是我們要記住的!
: ==============================================================================
: 低脂全植物蔬食
: 簡述吃法
: 不吃魚肉蛋奶
: 吃四大類 蔬菜 五穀根莖 豆類 水果
: 蔬菜水煮五分鐘 少油
: 五穀根莖類 全穀類 糙米 優於白麵粉 白米
: 豆類 豆腐豆乾毛豆豆漿 少加工重或油炸的素肉
: 水果 瓜類較寒吃少一些 芭樂 葡萄 蓮霧 稍平性一些
: 記得補充B12營養片
: 資源
: what the health
: https://youtu.be/iV4x7pg0bCo (盡量支持正版)
: NutritionFacts.org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n8dUxYdgJz3Qr5mjADtA
: 很多有中文字幕 或選自動翻譯
: How Not to Die: An Animated Summary
: https://youtu.be/rsfGpN7OKh4
: 維根飲食.全榖蔬果健康計畫:21天素食習慣科學飲食法
: Neal D. Barnard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7896
: ==============================================================================
: 南無三寶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6-14 12:11:00
福報和證果兩回事,以智慧證果超越人天福報,和天人以善業的得天人果,這是不同層次的概念,福報的形式有很多種,心自在呈度,應該是衡量標準之一。供參更正:程度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1-06-14 12:35:00
占察善惡業報經一直提要減少睡眠,但我做不到。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6-14 13:48:00
減少睡眠但時間要對,子時要進入熟睡狀態才能養身。22-04,供參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6-14 15:20:00
我覺得要減少睡眠的前提,必須具備精進的道心。然後這篇講的以戒護身,後面怎麼會講曬太陽 = =以佛法的角度,在共業中修別業是重要的選項。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6-14 16:41:00
初地肯定福報是很大的,初果有可能沒福.初地是福慧須兼修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1-06-14 16:46:00
經中提減睡,的確是要人把時間拿來精進。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6-14 17:39:00
廢寢忘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