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昨天才注意到佛教裡大小乘之爭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1-06-06 17:11:19
昨天才注意到佛教裡的大小乘之爭。稍微找了點資料看一下,其實也沒弄很懂。
主要知道的是,小乘不喜歡被稱小乘,自己改了名子叫上座部佛教。然後稱大乘非佛教。
好像是說佛陀一開始教的佛法就是小乘,主要是教人解脫之法,如果修練到變成阿羅漢,
就是很有成就了。
不像大乘法裡主要要修菩薩道一直度眾生,直到成佛。成佛後也還是一直度眾生……
佛陀一開始教的是小乘佛法應該沒錯吧!所有大藏經內容那麼多,也不太可能全部都是
他講出來。
先前看一位法師的youtube,提到佛法是活的的概念,說修行到某種程度,打座入定後
可看到一些佛經的內容,加上佛教從印度外傳到其它地方,會加入當地的文化,所以出
現了大乘經典。
這裡佛教是活的這概念我是可接受,也覺的應該是如此。
目前自己看的一些經典好像都是大乘經典。其實我也不知道那些經典算是小乘佛教的。
因為一直都看大乘經典,想法也都覺的要度眾生度眾生。然而仔細比較大乘和小乘後,
發覺到自己的個性好像比較適合小乘佛教,最高成就能到阿羅漢就不錯了。
但因為輪迴系統的關係,就算是阿羅漢最後也會成佛。大乘妙法蓮華經就提到了,佛陀
的一些阿羅漢弟子,最終都會成佛。
修阿羅漢果和菩薩道的分別,我聯想到地藏菩薩本願經裡的一切智成就如來和地藏菩薩。
一個是要先成佛再來度眾生,一個是眾生度盡才要成佛。雖不能完美類比,我覺的比較
想自己先解脫的,個性上應該比較接近一切智成就如來。吧!
前陣子讀到的四種決定清淨明誨,提到吃肉就是殺生,還說什麼五淨肉是佛以神力所化
這些,當時看這內容其實有點不爽,因為更早之前還沒這麼認真接受佛教時,有特別研
究了三淨肉……
明明說好了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的可吃。怎麼又變成五淨肉是佛神力所化,然後吃了算
殺生?
仔細思考後的答案,三淨肉可吃應該是佛陀的教導,算是小乘佛法。但佛法是活的,演變
成五淨肉是佛神力所化,吃了仍算殺生,應該就是大乘佛法的內容了。
即便是吃素,地藏菩薩本願經也提到不可吃五辛,就是有些菜也歸類到葷的意思,這點我
也很不爽就是了。
不知小乘佛教的教法有沒有提到不可吃韭菜大蔥之類?
不吃肉除了培養自身的慈悲心外,看法師講經的youtube,有提到不吃某些東西,有助於
調整體質,更容易入定這些。這或許是不吃五辛的理由吧!
佛法真的是非常廣大,無所不包。
最近經常出現在腦海裡有一句話「無有一處空無佛」,也不知是以前從那看到的,還是自
己腦子裡生出來的……
看了四種決定清淨明誨後,不論裡頭的要求能不能做到,自己也生出了一個決定,這一
輩子就是一句佛號要給他唸到死了。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21-06-06 17:31:00
依照大乘教理 五時八教 自己查順序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顧錢多離家近)   2021-06-06 18:05:00
不只是這樣 兩派歷史比你想像中要血腥 論教義還算比較理性了
作者: cartervun (carter)   2021-06-06 18:30:00
印順法師的著作:印度佛教思想史、印度之佛教、淨土與禪就是在探討佛教質變的過程,也就是大乘佛教怎麼形成的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6-06 18:36:00
你接收的訊息大概是10幾年前的佛教論點~現在其實已經有很多翻案改變了。在過去那段時期,流行國外如日本考證,掀起反大乘浪潮,很多現在資料大多是那時候留下來的。我是建議可以直接讀《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慈恩傳》.現在網路應該有不少白話翻譯。這本是玄奘法師當時在印度留學十幾年親身經歷的考證,裡面會提到印度各地方各種大小乘之間相關歷史。這份資料其實很重要,甚至比千年後的觀點還有代表性。佛陀大小乘是同時傳法的,只是初期以聲聞基礎為主要聽眾最早的上座部也不是只有小乘,也有大乘。很多只是分類到最後狹隘化而已。例如南傳也有《南傳菩薩道》。北傳有《阿毘達磨俱舍論》藏經搜尋也有阿含部。現在談的只是一種地方的"主修",以成佛為主稱為大乘,以四果為主稱為小乘。小乘覺得被貶低,改名為上座部來區分。實際上現在很多名詞定義跟印度發展早期都有差異了。(改名,精準應該說正名運動)菩薩道的根基,是以人天法、聲聞教為基礎向上訓練。所以讀大乘經難免感到境界很高不可思議(距離感),讀聲聞教會覺得相對容易(比較沒距離感)。這本來就很正常~但有些學者就會針對這種距離感開始發展"臆測"之詞,這也在所難免,實際上佛法本來就是從基礎慢慢訓練提升上去,所以佛陀教授大乘般若22年班之前,上了12年的阿含班基礎這都是歷史足跡。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1-06-06 19:28:00
小乘大乘不知可不可解釋成小車大車?比方兩座跑車一次坐兩人,但零到100加速三秒。大車就是巴士公車,可坐四五十人,但每站都停速度較慢。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6-06 19:42:00
看從什麼出發點來講~不過從這版的討論,不管一開始走小乘或者大乘,基本上最後都會像<法華經>講的那樣同歸一乘。從小乘的角度來講,一般會認為涅槃就是結束了。大乘覺得小乘的涅槃只是佛的方便化城,最後還是要迴小而向大,發起大菩提心走向菩薩道成佛。這個論點本來沒太大交集,因為小乘派的沒有證涅槃還可以迴入娑婆這種法身概念。所以一般小乘派會持這者觀點來反駁大乘派的立場。但後來南傳有一位阿羅漢尊者在傳記中提到,入涅槃境界時其實他也遇到過去諸佛以法身來跟他互動甚至開示法身功能所以這間接佐證了大乘法華的可信度。算是這版意外討論的收穫。http://www.charity.idv.tw/r/18.htm相關資料在這。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1-06-06 20:07:00
如果要認識上座部佛教,不要從大乘佛教來認識。
作者: cartervun (carter)   2021-06-06 20:08:00
有法師說四部阿含和南傳的五部尼該亞是佛陀的言行錄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1-06-06 20:09:00
板上可以查詢yogi和hvariables的文章。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6-06 20:36:00
玄奘法師是印度最高學府出身,也是全印度認證三藏法師,某種程度而言,玄奘法師俱備佛教相對完整性的代表。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顧錢多離家近)   2021-06-06 20:41:00
雜阿含經真的不錯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6-06 20:46:00
作者: cartervun (carter)   2021-06-06 21:00:00
所以玄奘法師有說阿彌陀經是真經還是偽經?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21-06-06 21:06:00
玄奘法師還翻過阿彌陀經 你認為呢?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6-06 21:07:00
阿彌陀經有二個翻譯版,一個是鳩摩羅什翻譯的,一個是玄奘法師直接從印度翻譯的。直譯版的經名為《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作者: cartervun (carter)   2021-06-06 21:27:00
有法師說原始的念佛法門是沒有口字旁的念,是憶念佛陀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21-06-06 21:30:00
那是南傳法師說法 卝傳不這麼認
作者: cartervun (carter)   2021-06-06 21:31:00
的十種名號十種功德,如來、應、明行足...等,但傳到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21-06-06 21:31:00
那是南傳法師說法 北傳不這麼認為
作者: njnjy (邱若男我要幹死妳)   2021-06-06 22:15:00
現代佛教已經沒有小乘啦小乘原本指的應該是不跟世間接觸 自己成就的獨覺十大阿羅漢都有收弟子 到處弘法 哪裡像小乘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6-06 22:43:00
不稀奇,每個宗派理所當然都自認為佛門正宗。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6-06 23:21:00
https://i.imgur.com/VadN7tw.jpg節錄《稱讚淨土佛攝受經》。https://i.imgur.com/8C1v2SY.jpg一樣節錄自《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基本上,"念"、"十號",都沒有缺少。https://i.imgur.com/6Q9YXc7.jpg這是兩譯版的比較。佛號本身就俱足十號圓滿,持佛名號自然就俱備殊勝功德。為什麼除了念,有時候會加上口 ?意念屬於意業,攝受我們的心念。口也有口業,所以唸出聲本身也在淨化口業,不好嗎 ? 我覺得很好。南傳沒誦唸經的傳統 ? 也有是吧。那為什麼會有理解上的差異性 ? 如果你講的法師是南傳,道理很簡單,因為<阿彌陀經>沒有在那邊正式傳承。沒看過這些經典,自然只能從居士的片面問題答覆。這只是地域性的差異化。當然,我也看過北傳的相關文章講過這些問題,但那些人士有沒有更深入去找資料,就不知道了。不過上面就很直接是大乘經的記載。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21-06-06 23:46:00
可以吐槽的點太多,不知從何說起。兩方面,一者,印度佛教史的書藉很多,找一本可讀性高的仔細讀一讀,就不會有些奇怪的觀點;另一方面,從實修的角度來說,問題是會在修持一定程度後消失的,此時支持行者繼續前進的動力不是出於感性的相信或是經過理性思惟的結論,而是自身確實的認知。大疫情時期,或許可以更好的去思惟無常,而不是鑽到這種兩千多年無解的問題中,試圖尋找答案…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21-06-06 23:48:00
找一本可讀性高的仔細讀一讀,就不會有些奇怪的觀點<---一門深入後直接排他性就出現,怎可能再去讀他的??同樣的問題一直重複數年,好像也只能這樣就像佛號一樣,阿之後...又開始阿,不停的阿...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6-06 23:50:00
奇異人士再度現身,原po自己保重了~https://i.imgur.com/BCL8iyD.jpg以防標籤攻擊,本人先採取防護衣。這幾本其實不錯,原po也可以看看~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1-06-07 00:37:00
現在都看實體本經書,還好前陣子從廟裡拿一些回來。看完再重覆看。現在廟裡都不能去了。以前佛號不知該說貪心還怎樣,每種都想念一念,到了現在也是專心念一個就好。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1-06-07 02:34:00
總之,從未聽說過上座部佛教有接受過大乘佛教對於上座部的看法。所以要認識上座部佛教,還是要從上座部自身的說法開始。
作者: bce (歸雲)   2021-06-07 09:21:00
有爭就是有分別心,豈是佛法本義?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21-06-07 09:24:00
隨喜Bonaqua,大小乘只是譬喻罷了,大乘要有小乘的基礎,不然空有大乘經典但沒有基礎也是枉然,吃素也是,不吃素沒關係,但不要素口卻沒慈悲心。台灣雖然號稱是大乘佛教,不過很多卻空有形式,自度都不行了,遑論度他人。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顧錢多離家近)   2021-06-07 10:08:00
佛教還是要回歸佛陀本懷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1-06-07 22:30:00
加油啊~這議題很早就有討論,基本上算是好解決的事情真正的大乘是要有法身的,不過說自己有法身很可能被當精神有問題。佛教到大乘階段跟其他宗教不一樣的就是自己多出了一個自己有肉體卻又搞出法身有哪個現有大乘在講法身的??這種自我以外的衍生物通常容易被看做精神出問題除了大乘,我看世界上任何宗教都不可能跟你說可以生出另一自己一般自以為自己可以分裂出不一樣的自己都是精神分裂講慈悲就是大乘?? 這定義其實太過狹隘所謂大乘應該是辣個搞出另一個自己的神奇教義金剛經云:{法身大者,名為菩薩} 沒法身不要說自己是菩薩修氣修命修靈,有誰修出法身的嗎???法身會不會像福音戰士控制EVA還是進擊的巨人變身為巨人不要粗以為修自己是小乘,修慈悲是大乘大乘的辣個生出來的另一個法身才是重點好嗎??明明是駕駛鋼彈被說成駕駛兒童汽車人家駕駛鋼彈叫大乘,你開兒童汽車也較大乘??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1-06-07 22:52:00
「陽神」、「陰神」這類身外身理論在道家丹鼎派各門派中是很常見的,但若在佛教三身理論,應該屬於「化身」,至於「法身」是十方三世佛與眾生共一法身。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1-06-07 22:57:00
法身的說法龐雜,有些說到很誇張的地步。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1-06-07 23:00:00
三身理論的「法身」有點類似一切「本體」的性質,但這並不是修出來的,而是早在生前就存在著。當然其他有一堆解釋及說法,就不提了。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1-06-07 23:01:00
法身說法算是多樣性的,基本依門派度不同可能有不同見解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1-06-07 23:05:00
即使在道家丹鼎派,也有修道要成就的話,究竟要不要出神修身外身的三派說法,有的認為一定要出神,有的認為可以出神也可以不出神,也有的認為出神無助於自輪迴解脫。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1-06-07 23:08:00
有些人脈輪很大可能就被誤認為法身了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1-06-07 23:09:00
但就行菩薩道而言,出神還是有很大好處的,就算是陰神,也是有相當程度的神通,雖是獨立生命體,但跟本人是能溝通及共享資訊的。只是出神在道家一般說法,已到煉氣化神階段了,前面還有個煉精化氣階段必須先達成,我這派是認為須達到胎息程度,相當於佛教色界第四禪。至於前一陣子討論禪宗對明心見性的通說,在道家丹鼎派來說,就還在煉精化氣階段,之後宜專練性功,因此我比較贊成悟後起修的說法。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1-06-07 23:20:00
本人是遇過將出陽神的氣身修到頂的高手也有人只會單純出靈,力量不高不大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6-07 23:23:00
人類當然不可能修出法身佛,釋迦牟尼是化身佛,阿彌陀佛是報身佛。你若能修出法身佛,豈不比這兩尊佛還牛B?人道修練的頂點就是化身佛,如世尊。天道修練的頂點就是報身佛。如盧舍那佛,藥師佛。而法身佛是給已經涅槃的阿羅漢,辟支佛在修的。至於已經成佛的人,如釋迦牟尼佛涅槃後,直接就成為法身佛,不用再修。阿彌陀佛也是如此。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1-06-07 23:27:00
看吧,大家都不一樣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1-06-07 23:39:00
我講一個最基本的,沒有發起大樂的經驗,不要說自己入了什麼定,或是體驗到空什麼的,因為那就是真要入道的基本門檻。無論你修道家、印度瑜伽或是南傳佛教、北傳佛教、藏傳佛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1-06-07 23:42:00
恩,沒錯,離欲的禪悅其實的確是基本。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1-06-07 23:42:00
教,那都是共同的證量。大樂的發起,也跟某些脈輪的打通有關。無論你修的方法是不是為了練氣?這關沒過的話,後面都別談了。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06-08 01:31:00
有一個猶太人說過,有關哲學跟宗教的爭議,90%都是名詞的問題。「法身」就是南傳說的「法」,他多講了一個身,你就把他當成人類的身體,身是「積聚」的意思你也可以說是形狀,比方說正弦波的形狀就是~南傳只講一個法,大乘講法身,就是順便把形狀講在一起阿南傳怎麼沒有變出一個身體的教法? 清淨道論神變品全部都在講這個,叫「一身化為多身」,不好練就是了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6-09 14:34:00
我曾經也認為法身佛=佛法。但佛法是會斷滅的,佛出世前,佛法會斷滅一陣子佛才會出世。而法身佛是不會斷滅的,所以放棄了這個思想。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06-09 17:18:00
南傳講的「法」不是「佛法」,而是指法界的體性就是大乘說的不生不滅的性質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6-09 18:13:00
所以我講的是法身佛,不是法身。藏傳認為密法是法身佛傳的,不是釋迦牟尼佛傳的。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06-09 18:35:00
有點複雜 法身佛跟法身不同嗎? 我怎麼覺得一樣密法不是普賢王如來傳的嗎 應該算某一尊佛吧…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6-09 19:41:00
若你認同南傳說法,所以難道你覺得,法=法身=法身佛?肯定不對吧!我認為這三個名詞都是不一樣的。藏傳認為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也是法身佛。所以若用比喻來說,法若為國家,則法身為總統,是要修的;法身佛是蔡英文,馬英九,李登輝等等。法身和法身佛看似相同,但意義 不太一樣。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06-09 20:00:00
那個「法身」要修的見解,從究境來看,是無修的所以永嘉玄覺才會說 法身覺了無一物那麼所謂的法身要修,指的是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意思就是說你的遮蓋愈少,「法」所顯現就愈光明廣大為什麼三世諸佛同一法身,指的就是這個不生滅的法性你講的那一些佛 應該都是報身佛 密法說普賢王如來是第一尊 叫法身佛 其實跟顯宗講的本來面目都是一樣意思只是他為了突顯自己的修法是究境的 加了一個法身佛的說法 指的其實都是眾生覺性最原始的本質所以 法、法身、法身佛都是一個 其它的佛都叫報身佛而這些佛共同成就的是同一個法、法身、法身佛先不談法身佛的話 大乘的法身 跟南傳的法 我認為一樣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1-06-09 21:17:00
我倒是滿希望佛經裡的諸大菩薩重現人間的法身算是神祕學的部分了,希望大家道業圓滿,哪天成就大法身也是令人讚嘆欣喜人生苦短疫情蔓延,珍惜每分每秒精進禪修就算沒法身也最好解脫生死獲得法喜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1-06-09 22:44:00
目前學到的是所有佛共一法身。但還沒有自己的想法。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21-06-10 00:45:00
一切有部明明就有講法身 那是大乘限定 講話前都不先求證一下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6-10 11:01:00
大小都是人的分別,近代某些人的執著放大。講難聽點都是魔王搞的鬼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6-10 12:23:00
法身佛大日如來是密法的始祖,這是聖嚴法師說的。但已不太想糾結在這個。反正我認為人類的頂點是化身佛,法身佛離我們太遠。我只是不認同法身=法。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06-10 16:32:00
你好像把三身看成三個不同的東西?三身就是覺性 覺性就是南傳說的法 我是這樣認知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6-10 19:03:00
若以耶教的三位一體來比喻,報身佛為聖父盧舍那佛。化身佛為聖子釋迦牟尼佛。法身佛為聖靈毗盧遮那佛,遍滿虛空,無所不在。至於南傳的說法我本來就不贊同。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06-10 19:35:00
這樣比 聖父應該是法身 聖靈才是報身南傳對於「法」的定義很有意思 他們說法是真的 永恆的大乘認為諸法會生滅 以這個永恆、非生滅的角度來看南傳的「法」 講的就是大乘的「真如」或「自性」然後南傳又覺得大乘說的自性是我見 XDDD 看到問題了嗎然後大乘認為南傳執著「法」是真實永恆的 XDDD我怎麼看 都是在講同一個東西 只是互相不承認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6-10 23:14:00
聖父沒有遍滿虛空無所不在啊,聖靈才有。聖父是人眼看的見的。也可以和人對話。法身佛你至少要像阿姜查一樣,修到有餘涅槃才看的到。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06-10 23:37:00
不對吧? 聖父沒有人看得見 要透過聖靈才能跟聖父溝通聖靈就是聖父和人溝通的橋樑 先不談基督教的定義法身我不認為「看的到」,法身覺了無一物法身佛只是又加了一個佛,指的就是覺性最清淨的本質即永嘉玄覺說的「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他講的自性天真佛,就是法身佛,就是法身所以我們不般不叫「看的到」,這樣好像把法身或法身佛當成可以用五官或者六根去「看見」的一種「形相」當然可以說是「照見」,但這個「照見」卻是五蘊皆空並沒有一個「人」去看見「法身佛」這種對立關係存在從實修層面來講,你的五蘊或者六根會先變成光明,然後意識也會融入,當意識融入時,並沒有觀察者存在事後回溯用人類的語言,只能解釋說「我剛才見性了」或者說「我剛才見到法身的實相」了,那是因為你只能用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6-10 23:44:00
之前交流過的南傳版友,他們認知的法是指解脫法身。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06-10 23:45:00
這樣的方式表達,但在實修上並不是真的見到了什麼佛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6-10 23:45:00
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06-10 23:49:00
我為什麼這樣認知,因為阿姜曼傳中說到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6-10 23:49:00
而這類的法,主要透過弘法來延續。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06-10 23:50:00
「當「法」在心中明亮地生起時,就是證悟的一刻」他這個就是照見五蘊皆空,法身覺了無一物的開悟見性所以阿姜曼講的「法」,就是究竟、覺性的意思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1-06-10 23:53:00
從認知層面講法身,主要講覺悟這一塊。這一塊大小乘基本上都認同。大乘除了這一塊,還有談到功能面。這一塊就不一定小乘能接受了。功能面就是指,十法界隨類現身的功能。更直白的講,小乘處理的"心",是獨立生命個體的心。大乘處理的"心",把法界都納入心的一部分。所以印象中有個對話,某禪修者跟和尚說,心外無法,所以我只想專心在內心的處理就好,什麼淨土都不用理會,和尚說,法外亦無心,淨土不也是你的心,何必自折兩半。滿多語錄都有提到類似觀念。白話翻譯 : 外在投影的世界,其實就是內心的檔案。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6-11 02:29:00
透過靈媒才能看到聖父,那還是看到了啊。跟報身佛一樣,也不是誰都能看到報身佛。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06-11 03:00:00
我發現你的看法很有意思啊 透過靈媒(基督教不講靈媒),但是牧師或一些「靈命」比較高的人,會呼求聖靈光照,所以他們不是呼求聖父,是乎求聖靈過來那麼在場的人,的確有可能看到「聖光」,但是聖父是看不到的,教會的說法是如果你看得見聖父那你一定死了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