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厭女

作者: romacapri (romacapri)   2019-10-15 05:48:13
※ 引述《gmsr7833 (Hiro)》之銘言:
: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男人的性慾就像被稱為『獸慾』一般,是一種動物的本能。恰恰相反,這意味著男人的性慾是如此被條件規定了的文化產物。買娼的男人,買的不是女人,而是女人這個符號。」
: 隨便舉個例
: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homo-consumericus/201107/is-the-menstrual-cycle-linked-the-timing-sexual-assaults
: 縮:https://tinyurl.com/y6pw6gtj
: 20%的性侵案發生在女性排卵日±1天
: 這怎麼用文化解釋?
: 不用器材的話人類女性甚至連本人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在排卵
: 更不可能知道別人是不是在排卵
: 這怎麼用文化解釋?
1. "科學"實驗方法的限制
這例子蠻有趣的 以這為例
由BLOG和原期刊摘要看來 是對2002至2009年某一區域內的統計
如何coding數據的部份先不說 暫且先相信它
這是一個統計學上的結果
然後再提出解釋的可能假說
但並未找到或提出足夠說明機制運作或因果關係的解釋?
統計結果表明
性侵發生案例中,19.6%發生在生育率最高的三天(第14-16天)
統計方法只是統計方法上的意義,並不能直接等同到
「女性激素至上論」(一切男女行為都能用女性激素影響來解釋)的"科學解釋"
比方BLOG就繼續討論,所以是排卵期女性會影響穿著更為"勾引"?
是否會造成譴責受害人的政治不正確效果等
但這顯然也有穿衣心理學與男女互動的層面變項,不只是一切即卵子
也能衍申男性是受到衣著行為勾引 還是真的感覺得到"費洛蒙濃度"
或男性睪固銅是如何"衝動"運作的更多討論?
研究群可能自知任何實證研究的方法限制
但到大眾傳播或社會討論時,經常會逾越到方法操作的範圍外
觀測某一現象後
怎麼解釋往往可以是五花八百,甚至極端兩種立場都能說通
STS群研究也表明 說多看似中立的科學發展
往往是當時權力發展推促的產物
"用來幹嘛"成為研究設置的先見前提與目的,但這往往在檢證之外
2. 女性主義對科學的態度
美國二波女性主義年代(1960s-1970s)有個不太健康的傾向
"男人常用科學解釋來維繫父權,
為了反父權,所以女性主義反對科學解釋,一切都是後天社會建構的"
這般矯往過正也帶來不太好的後果
(如女性主義者支持的John Money雙胞胎實驗支持社會建構論
結果終生影響了那個被實驗者的人生 最後自殺)
某些具科學背景跨領域的女性主義者 (如Donna Haraway)
比較能不排斥來自科學觀點,並且能參與對各類科學學門方法的鬥爭
比如動物行為學很流行用 "猿猴社會怎樣 所以人類怎樣"的動物-人類類比
Haraway不排斥這類研究,但鼓勵故事創造更多樣
又比如男女荷爾蒙是否影響了男女大腦
什麼男腦特化數理空間感 女腦特化語言情感的論點
如科學兼教養家洪蘭之流
許多社會學女性主義者會說這是無稽之談不值一提
但也有人不否認這種說法 只是可能有更開放或創造性的空間
(比如男腦也能訓練情感機制腦神經 女腦也有自己建構空間感的不同方式
或是差異女性主義乾脆擁抱原本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但轉為肯定價值)
3. 對"科學"的看法
這類爭論可追溯到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
這是科學發展最關鍵的時期 特別在對人類生物的解釋
如內分泌、胚胎學等
這也是現代學科分科開始的時間點
科學發展對人類這東西的解釋力提高了
原有權威學科(如哲學)發生危機
或創造了新的學門 如因現代社會形成而來的社會學
或如"以科學方法從事人文研究"的社會科學
這也引發生對於什麼是"科學"的討論 (俗稱科學哲學)
如最常見的某種實證主義
用實驗"可重複性"替代了因果說明或提出機制原理
也有人說這種實證其實是偽科學 (如精神醫學或行為心理實驗)
科學學門內對於什麼是科學 也沒有一定看法
如演化學用考古生物遺跡做論證 完全沒有"可重複操作性"
但也不會否認這類研究的科學性
圍繞在人類性慾、性別或精神的爭論
常見有幾種立場
一種是徹底的生理還原論 如憂鬱就是血清素缺乏、一切都是激素等
所以人類就是一攤EVE裡的LCL?
(如何反駁生理還原論可自行另詳)
一種是折中論
如生理-心理-社會解釋模式,會說:
"對於XX現象,可能有基因遺傳的原因,
 也可能是後天童年經歷或青春期人格發展,
 但也不排除是社會經歷觸發了因子,才造成的結果blah"
看起來很周延,但也等於什麼都沒說的廢話
初步結語建議
1)
對於圍繞在性別戰爭的討論 留意自己是否陷入只是要駁倒對立立場的情緒
甚至反過來先用贊同對方說法做進一步推衍 (這叫反證法)
可能討論更有建設性
2)
如前文熱烈討論
討論某一些作者作品時 留意它的時代性與所討論的具體社會
(如不同時代對於科學或性別關係的看法會不一樣)
是很有意義的
===
回到厭女討論
上野千鶴子那邊 似乎還是圍繞在介紹以前流行的大敘事
即 "試圖找到(不論用什麼學門)解釋父權的單一說法
由此找到破解之道"
但這類大敘事講來講去往往也變成空談
(比如遠古人類採食耕田到底干現代生活什麼事)
但看得出來另一部份試圖談的文化人類學、討論日本性別文化
是比較有意思的
女性主義後來有些遠離了一勞永逸的大敘事
轉向談個人具體生命經驗 各種女的男的白黑黃的白領藍領
也不一定急於打包成"共同經驗"或行動綱領
有時討論現象也不一定急於立刻給出"解方特效藥"
而是持續促進男女參與討論的人 反思自己的生命經驗及男女社會交往關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