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鄭成功鐵人兵是當世最強大的冷兵器兵種?

作者: cjol (勤樸)   2021-10-03 21:06:26
可以參考以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LW2EWyY8_M
板甲已經能做到抵禦千磅重弩,早期火槍也可以在20米外防禦
相較之下,鄭的鐵人只是扎甲,真的不是最強
另外一個衍伸問題,當時的明國能否大量製作板甲
好比日本能做的產品,台灣都會做,
但能否達到像日本一樣大規模生產及維持良率,那就是另外的問題
同樣台灣能做的,北韓也會做的出來,但問題也是一樣
台積電就是活生生的實例
如影片所述當時歐洲的板甲已經有水力鍛造,
可以大量生產所以相當便宜
明國縱使能山寨,要量產的成本與良率都是問題
就算能山寨成功
明國在解剖學和人體工程學上欠缺基礎
能否做到洋人的流線凸槽、穹面設計、精密結構都是問題
能做出來也不一定有人家的品質,要便宜量產更困難
所以明鄭的的鐵人沒有板甲強,
明鄭也不一定有能力大量武裝板甲鐵人部隊
※ 引述《googolplex (googolplex)》之銘言:
: 外國影視作品對於鄭成功的鐵人兵介紹
: https://ageofempires.fandom.com/wiki/Iron_Troop
: The Iron Troops were the brainchild of Koxinga, the Ming military leader and
: man responsible for ousting the Dutch from Formosa, now Taiwan, in 1662.
: Recalling memories of heavily armored Japanese soldiers from his youth,
: Koxinga brought the idea of iron-armored infantry units to his generals. They
: balked at the suggestion, claiming that with its weight of 50 pounds or more,
: iron armor was incredibly restricting. But one general, Gam Hui, had the
: brilliant idea of having their soldiers train specifically to carry such a
: weight and learn to fight while bearing it. He suggested that men train with
: sand bags attached to each foot, and those who wanted to be selected for the
: elite guard, known as iron man, would have to move a 400-pound stone around
: the training field three times in a single day. Only the toughest warriors
: would earn the right to fight as iron troops. With this training regimen in
: place, Koxinga began to build his army of iron troops, which reached a size
: of 10,000 men.
: At first sight, the iron troops sowed confusion in their enemies. Other
: armies feared them and often hesitated to attack. The iron troops wore metal
: masks, armor, and often painted their faces to frighten and discombobulate
: the opposing soldiers. Members of the Chinese Qin army even wondered if the
: iron troops were gods, and if they should attack them at all. During Koxinga’
: s battles for Formosa, the Dutch soldiers quickly developed a deep fear of
: the iron troops. Diaries of Dutch soldiers include sketches, as well as
: passages such as this one: “All of his troops, besides their arms and feet,
: were covered in iron scaled armor. Even though many of them died, the others
: wouldn’t even look and charged on like crazy dogs.”
: 翻譯
: 鐵人兵是鄭成功創設的軍隊,他曾任明朝將領,並於西元 1662 年將荷蘭人逐出台灣。鄭
: 成功依照他幼時對日本軍人厚重戎裝的記憶,向將領們提出鐵甲步兵的構想。將領們多面
: 有難色,認為穿戴 23 公斤以上的鐵甲,行動力將大受限製。但甘輝將軍卻靈光乍現,讓
: 他的士兵接受特別訓練,學習在配戴如此重的配備時如何戰鬥。他還建議在雙腳上綁上沙
: 袋,如果想要進入精銳部隊成為鐵人的話,必須每天在訓練場搬運 180 公斤的石塊三趟。
: 隻有最強壯的戰士才能成為鐵人兵一員。鄭成功使用這種訓練方式,建立了他的鐵人兵
: ,人數後來達到 1 萬人之多。敵軍在戰場上乍見鐵軍時都十分錯愕,有些軍隊則是心生
: 畏懼,遲遲不敢攻擊。鐵人兵戴著金屬面罩,身穿金屬盔甲,並且塗臉來恐嚇、困惑敵軍
: 。清軍甚至以為他們是神明而不敢攻擊。鄭成功的台灣之役中,荷蘭軍對於軍有著非常深
: 的恐懼。荷蘭士兵曾在日記上畫下鐵人兵的模樣,並這樣寫著:"這支軍隊除了手腳之外,
: 全身覆蓋著鐵甲。有同袍死亡時,他們一眼也不多看,像瘋狗一樣,繼續向前衝。
: 外國畫家對於鄭成功的鐵人兵描述的畫像
: https://i.imgur.com/jxnJZ5D.jpg
: https://i.imgur.com/A9MMx5R.jpg
: https://i.imgur.com/AqQZK03.jpg
: https://i.imgur.com/u6UnXS4.png
: 世界戰史上有類似像鄭成功的鐵人兵一般 如同眾神一般的兵種嗎?
作者: rommel1 (rommel1)   2021-10-03 21:44:00
感覺全手工 要量身訂做 超複雜的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3 22:49:00
歐洲日本封建是有商業化武器防具生產聚落分工運作成熟反而成本會降低
作者: FMANT (OE)   2021-10-03 23:35:00
穿一次之後就生鏽??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1-10-03 23:43:00
鄭成功都已經是很小的抵抗勢力,基本也沒有量產能力,自己物資大半都靠貿易了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3 23:49:00
主要是東亞離板甲生產聚落太遙遠歐洲很多領主國王的領地也不大是出錢跟科隆米蘭之類有名生產聚落訂貨專業工匠商人城鎮的專業分工很細城鎮有人負責搞水力畜力機械 各材料各零件有專門的工匠各自負責文獻記載鎧甲成本反而常低於東方你將領軍閥或官府徵召軍匠或民匠生產往往經驗不足 工時太高 良率太低導致比較過時的裝備 成本未必便宜生產體制不一樣 效率就不一樣
作者: mikamikan (mikamikan)   2021-10-04 00:35:00
最主要問題還是在明末前承平日久 帝國內部並無高強度戰爭需求 否則應該也是有機會出現像景德鎮之類的產業聚落 而明鄭部隊的鐵人隊 沒記錯是用兩層甲 但應該非札甲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4 01:08:00
不可能 那是體制問題 軍工不會放任封建那種程度是各王朝常常管不到它明朝晚期也打仗打了幾代人私造火器是直接殺頭的罪防具也是差不多明朝是搞匠戶制度 不算是市場經濟競爭晚期匠戶不堪勞役 大量逃亡後期雖允許匠戶折銀抵役 但窮人缺銀即使缺技藝 仍赴官府服役 生產效率低
作者: mikamikan (mikamikan)   2021-10-04 01:45:00
會提景德鎮的原因正因為它是官窯帶動形成的聚落 而當時帝國內部對於瓷器的需求就帶動了整個聚落的技術提昇但除了體制之外 戰爭環境是否對於甲冑和火器的性能有提升有更高的需求 這還要再看吧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4 01:52:00
景德是宋元重視商業時代崛起的聚落不是明朝官窯造就景德官窯只是讓原本就有的聚落更有名
作者: ja23072008   2021-10-04 02:34:00
閩南在明清之際煉鐵產量技術都很高。鐵人裝甲來源有三:繳獲戰利品、海外進口(日本)、自行仿製。主要來源是第三項。鐵人部隊也是鄭軍多年積累訓練到北伐前才成軍,然後很快全滅……閩南煉鐵發達跟明中葉後的航海需求和交流有關,隆慶開海後發展更好。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4 07:55:00
只要有鍛造中華大炒鍋的能力,未必不能改鍛造板甲,但當時東方的軍工體系確實沒想要鍛造板甲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4 08:44:00
板甲的連結結構很複雜的商業化背後是專業分工 盔甲匠不懂的直接在市場可採購各種零件盔甲技師不是鐵匠 材料都是買現貨如果沒有那商業分工生產聚落大概就鍛造板金片 添加到既有防護服上在胸臂腿等易受擊處增加板金護甲其實就是中世紀的板金甲”前身”只是大型甲片附著在袍服做加強或是少量板甲給君王送禮 然後送進庫房因為負擔不起那個量化普及成本參考17世紀重型火槍與18世紀遂發槍東方不是沒出現類似的精美”原型”但那定位像是半導體的實驗室試產考慮成本現實 就當它是個愚蠢選擇少量放進收藏庫房 是最佳去處
作者: AGIknight (我攻速很高喔!)   2021-10-04 09:04:00
扎甲可能比板甲還好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4 09:05:00
自古歐亞各國都有大型護板做點綴加強如西方板甲影響中東工匠吸收大片鐵甲鍛造從而誕生多片鏡甲或類似大號唐宋護心鏡都可以說類似板甲的前身 但非板甲
作者: AGIknight (我攻速很高喔!)   2021-10-04 09:06:00
材料學裡也有講小塊的材料會比大塊的材料難破裂,因為裂縫傳播的問題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4 09:08:00
”同重量下” 扎甲效益不可能更好因為問題不是破裂 而是易凹陷容易發生盔甲變形後沒壞 但人死了要各種加強肋與胸腹突起中空部是為受擊變形時 不擠壓肉體器官
作者: BUMAS (中年人)   2021-10-04 09:42:00
小塊材料難破裂,但是不代表它不會被推開或是形變你的小塊材料是以多塊連接的方式掛在人身上的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4 11:55:00
西歐全身鎧甲是給貴族騎士用的,做工與造價不適合大量生產,後來供大規模軍士使用的軍用鎧,就只有頭盔,胸甲,大腿甲,沒哪麼多複雜配件,甚至連胸甲鋼材硬度都退化,只能加厚,比古董騎士甲還重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4 12:20:00
還是比扎甲皮繩鎖片 複雜很多啊鐵人軍已經算精銳 古代士兵更慘的是有紙甲就能偷笑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4 12:26:00
紙甲除了不耐用之外,防護力不輸鐵甲,還有輕便優勢
作者: goodgodgd (快叫我小白兔)   2021-10-04 12:32:00
紙甲並不輕欸,相當於你身上貼很多本字典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4 12:34:00
請自行搜尋板上舊文 mythbuster 紙甲實驗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4 14:23:00
紙甲要強 就是要夠厚 其實不輕攜帶的空間體積也是優劣的一部分
作者: kingstongyu ( ?????)   2021-10-04 15:48:00
日本能做的產品,台灣都會做?!光是台鐵高鐵捷運壞了都是叫日本原廠來修,國產車引擎方面都是日本進口台灣車輛換給DPP做,結果做出啥成績?!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1-10-04 16:36:00
相對輕很多,在宋代都水兵用,就是摔下水也不至於被淹死宋代已經夠有錢了,還是愛紙甲不是鐵甲,就是他有比鐵甲更多優勢,人家可不缺錢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4 21:11:00
那個輕的代價是防禦力不如金屬甲說宋有錢就搞錯重點 他只是擅長財政調度印鈔仍是要付出代價的北宋紙甲也是用陳年賬簿廢紙才能壓低成本而且是水兵不適合高密度金屬甲才用其他重步兵部隊還是寧願金屬扎甲市場做出選擇 也就暗示材質特性優劣處宋朝也缺錢所以大量搞管制壟斷爭利且不斷造成會子逼近崩盤又稱提拉回來所以正確說法是他擅長是”調度”等於用未來收益去應急 再事後慢慢收尾不是說它沒事國庫滿滿是錢有眾多調頭寸手段 短期沒錢就不是問題連度碟也被當成有價證券 能當軍費用(度碟出家享免稅權力 所以也是預支未來)現代國家就更多財政槓桿工具
作者: shi0520 (shi0520)   2021-10-05 00:15:00
原來宋朝也會搞QE喔
作者: bobbytsi (不時龜毛)   2021-10-05 10:41:00
鐵人軍在中國時期有全滅嗎?我記得荷蘭方與鄭成功交戰時有紀錄到看過鐵人兵的紀錄,說是即使鐵人軍被火銃擊穿而死仍面不改色往荷方行進
作者: Reewalker (報告饅頭班長不夠)   2021-10-05 12:54:00
歐洲有技術、資本累積的優勢,明國無法超越這門檻。科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1-10-05 12:54:00
被火銃擊穿而死仍面不改色往荷方行進 <- 活屍軍團?
作者: Reewalker (報告饅頭班長不夠)   2021-10-05 12:55:00
技落差的結果只能靠人命與數量去彌補。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5 13:13:00
應該只是說鄰兵倒下 隊伍繼續前進不過那敘述也明示扎甲仍會被洋槍擊穿那也不意外 中重型火槍一直能破甲西方同期開始放棄全身全面防禦也是考慮集中防禦 才能擋槍彈明朝是財政問題連輕鳥銃都沒普及所以沒發生高破甲導致防禦裝備革命三眼銃與火藥箭矢一般批甲都能擋
作者: speed44 (光年)   2021-10-05 13:46:00
記得有文章說明軍的火槍難以對後金的鎧甲造成傷害不知道候機的鎧甲是什麼的這麼厲害
作者: AkaiSola (AkaiSola)   2021-10-05 18:03:00
感覺不是後金鎧甲厲害 而是明軍火槍不行
作者: mikamikan (mikamikan)   2021-10-05 20:30:00
https://youtu.be/OSxFY917UH8匈牙利人做的不嚴謹測試 裡面的札甲構造接近蒙古的羅圈甲 簡單來說 火門槍和短管火繩 燧發手槍 連打穿札甲都很勉強了 但也可能跟影片測試的甲冑是現代鋼材製成的有關 而從上面幾篇的討論可以發現 當清軍開始大量裝備火繩槍之後 甲冑就只剩下少部分將領還在穿沒有鑲嵌甲片的布面甲了
作者: darkdog0430 (..)   2021-10-05 21:47:00
讚喔!三眼銃設計上,就是銃子密合差又短倍徑的火門槍,設計不足如徐光啟評火門槍"膛短无力,又难取准".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1-10-05 22:15:00
原材料來說,大塊大片的強度不如小的。但是,材料經過適當加工處理,具有適當的結構的話就難說了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5 22:59:00
三眼銃最主要殺傷用法....是當長柄鈍器用三管金屬用力揮砸在人家的盔甲上能當冷兵器用的偽火器其實西方原本對付批甲的演化也是往鈍器走只是後來重型火槍出現更好用板甲做中空突起結構就是防禦”錘擊”扎甲棉甲遇到重物錘擊會凹陷 只會更慘甲本身可能沒事 只是使用者掛掉而已甲片後方軀幹都是”潰縮區”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1-10-06 01:13:00
不是主要用途,是騎手隨手發砲打完,通常就直接抬著敲人了還挺好用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6 07:52:00
三眼銃打輕騎兵還蠻好用的,用彈幕射人先射馬,落馬後的騎兵就沒啥威脅了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6 08:24:00
三眼發炮對批甲的無殺傷力不敲擊也不行 那即使對無甲也不強射程威力準度其實都明顯全面不如弓箭射程短,開火時基本已在衝鋒要敲人狀態所以更像肉搏戰前幾秒的打亂敵陣秩序對方傳統馬弓兵射程射速威力其實全贏只是馬弓規模化訓練建軍不易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6 08:52:00
重點是射馬,不是射穿鎧甲的人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6 09:25:00
射馬威力更不足啊打馬需要威力 其實還大於無甲人體愛用它 並不是因為威力夠射程夠只是因為 ....沒錢 這便宜且易訓練
作者: mikamikan (mikamikan)   2021-10-06 11:02:00
比弓箭威力弱倒不至於,和強弩比不確定,但使用成本應該比弩便宜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1-10-06 18:19:00
應該比弩便宜,起碼明代這玩意比弩常見大概是因為還會響有威懾力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6 21:18:00
弓箭威力其實很強 甚至贏初期輕火繩槍你怎麼會以為比鳥銃更弱三眼銃能贏弓弓的問題是人力不好訓練 很難拼消耗弩其實比早期火繩槍還貴因為後期弩的零件構造精密反而鐵管錘打鑽孔 塞火繩較簡單一點點弓的威力比三眼銃好是不必懷疑的但弓手不是隨便招募農民短期訓練就行不管哪民族 弓手幾乎都長期訓練專業人士弩是昂貴又低射速 最早被部隊淘汰掉弓則以專業射擊兵器身份與火器並存蠻久直到重型火繩槍與加速裝填技巧普及三眼銃 明末造價7錢 精度射程威力均差 與滿蒙強弓重箭相比其實沒優勢但廉價火器畢竟易訓練能複製擴軍
作者: gm79227922 (mr.r)   2021-10-06 22:22:00
板甲又不能弄成軍團 一套全身比現代房子還貴
作者: BUMAS (中年人)   2021-10-07 00:06:00
沒那麼貴有聽過明火器其實是弓弩的下位替代,製造跟訓練難度都是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07:56:00
17世紀量產的版甲(軍用鎧)跟之前的古董全身騎士鎧甲,只有外觀相似而已,但防禦力及重量全面退化,甚至直接上漆遮蔽生鏽的部分,部件更多只有胸甲,剩不再打肉搏的貴族才穿的起較好的3/4鎧甲現代工匠用現代技術(電動鍛錘,現成鋼鐵)打一套普通的全身鎧甲,至少也要一份台灣人的年薪清朝的布面甲,找一件uniqu 的舖棉外套及裁切好的商業鋼板,再用鉚釘接合好,就大功告成,實戰實測的防禦力卻差異不大,就連韓國人實測自家古董鎧甲,一樣能抵禦火繩槍之前某白人實測當地的仿古手銃(類似單發三眼銃等同明朝快槍),至少能在30公尺擊穿1mm現代鋼板,這樣的火力就算打不死馬匹,也足夠讓馬兒受驚將騎士摔下馬
作者: ChoshuArmy (長州軍閥)   2021-10-07 09:24:00
還滿想看這些測試盔甲防禦的影片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0:17:00
善用google與YT,但mythbuster的影片好像下架了,當時比較鐵甲與紙甲時,除了實測防禦力外,還有讓人穿不同甲去跑山路,紙甲穿著者體力完勝鐵甲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7 11:07:00
實測也發現紙甲很不耐用所以那不是可以傳家或交接學弟的東西有人參考古法實作紙甲 但擋不住弓箭當然一直加厚就可以 但質量也加上去至於體能影響 其實跟材質比較無關是鎧甲設計的人因負荷是否合理mythbuster不是用古法 它是用現代知識現代紙去證明字典可防禦武器其實冥紙加厚錘實也可以...實務上古代常用報廢帳冊劣紙廢物利用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2:11:00
mythbuster實測紙甲能防火槍弓箭,不是嘴砲我早有說紙甲只有耐用度輸鐵甲沒看過mythbuster實測影片,只憑空想推論,很難務實討論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7 12:14:00
任何東西夠厚都能防鉛子那東西早就看過 參考價值太有限反而常被拿來亂吹實際好不好 看歷史裝備發展就知道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2:15:00
我想到馬德堡半球實驗,當時沒看到真相的人,不相信也很正常說有實測的東西是亂吹.....
作者: darkdog0430 (..)   2021-10-07 12:32:00
樓上看的影片可能是大口徑,或是距離要比30公尺近的多再重貼mikamikan分享的測試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SxFY917UH8裡面測的火門槍,0.58 calibre handgonne(14.7mm口徑)跟三眼銃(15mm口徑)是同級別的,也只能在10公尺不到的距離打凹甲片,影片明確指出handgonne發射能量僅240焦耳,同樣裝藥量的轉輪手槍400焦耳,長身管火繩槍640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2:39:00
m大的影片,我不知道鐵片的厚度,前述的白人老外只能找到他的網站,是很多年前本版討論的文章中有人引用
作者: darkdog0430 (..)   2021-10-07 12:40:00
焦耳,只有火繩槍能直接洞穿甲片.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2:41:00
距離部分只是推估,但火門槍要打到馬痛得將騎士摔下馬應該不是問題
作者: darkdog0430 (..)   2021-10-07 12:42:00
個人覺得引用跟實際影片應有落差,如這個真三眼銃測試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2:43:00
m大的影片可以看出來,小口徑的鳥槍打不死穿扎甲的,要musket才行
作者: darkdog0430 (..)   2021-10-07 12:43:00
https://reurl.cc/ox0Njg 除了裝藥量較少,大概5g,小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2:45:00
三眼銃穿甲力差是一定的,實際鎧甲內還有皮墊與棉墊,還有考慮角度,不是裸體鋼板
作者: darkdog0430 (..)   2021-10-07 12:45:00
於三眼銃紀載的三錢(~11g),也只能在10公尺打打紙板.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7 12:45:00
三眼銃原理構造一樣 就是多管火門槍太短管缺乏跟加壓加速的空間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2:46:00
戚繼光在南軍用鳥槍,升官去薊州後改用三眼銃因為當時北方是無甲的蒙古人
作者: darkdog0430 (..)   2021-10-07 12:48:00
基本上三眼銃只是為了量產需求的應急產物,明朝軍工的的經驗和能力,在明末不足以大量製造鳥銃.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2:51:00
你可以查戚繼光的理由也是板上舊文
作者: darkdog0430 (..)   2021-10-07 12:53:00
戚繼光的部分要確認一下喔,他應該是貶低三眼銃類的快槍,覺得鳥銃比較好用.對付蒙古人是大量用佛朗機和改良大將軍炮,以較長射程發射大量彈子對付蒙古騎兵.快槍(包含三眼銃)對蒙古弓是沒有射程優勢的.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2:57:00
北方風大,鳥槍再填裝不易,馬兵衝鋒快,三眼銃就子彈多及對輕騎兵威力堪用,當時還沒後金鐵人靠鳥槍火力密度也不夠啊,所以北方主力一直是佛郎機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7 13:08:00
戚繼光在北方車營有配鳥銃手 沒有不用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3:09:00
重點是三眼銃並不如一般人認為的毫無作用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7 13:10:00
孫承忠車營也有不少鳥銃手明朝是財政不行 連輕鳥銃都不足而已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3:11:00
反過來說 戚繼光與孫的編裝表內,依然保留相當數量的三眼銃我找不到因為沒錢才無法完全換裝的紀錄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10-07 13:14:00
討論明末明軍裝備要考慮工部造的影響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3:15:00
鳥槍就算用隊型,因為射速的關係,其火力密度還是無法阻止遊牧騎兵的堆馬屍破陣法而且當時兵法思想是 兵不雜,不利,三眼銃還是有近迫防禦的功用,打不穿後金鐵人,痛擊馬匹讓馬兒亂跳甩下騎士應該還是可以的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7 13:19:00
戚繼光是說”號砲必用三眼銃”也就打個開戰信號 拼氣勢的意思天工開物評價三眼銃也只是30步打鳥江南工匠手工業發達 造鳥純還勉強靠譜北方不願役官匠體制更慘戚繼光:往年京師亦嘗造數百管其煉鑄既惡苦,又無能用之者...用比喻就是反正做不好 都不堪用就看看他們能做什麼 有什麼 用甚麼}紀 紀用:不敢連發5,7銃 恐內熱起火 唯倭銃不妨趙士禎:則說南方民間違法私造出口的極其精工, 為官府製造者(剝削勞役)便是濫惡(好工匠寧付錢不幫官方做)王鳴鶴所稱鳥銃易壞 三放不可連放其實也是工匠體制崩潰的後果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3:36:00
真要全換裝,還是能從南方運鳥槍上來北方鐵礦煤礦含硫量高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7 13:37:00
三眼銃可能還太高級 板上有明末發往遼東火器數字...更簡化的火門銃才最多大明先去南海挖石油發大財 再來講換裝火門銃 火藥箭 三眼銃 勢大無可取代原因就廉價簡單耐操 適合體制崩壞中的國情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3:40:00
不扯大慶油田,改扯南海油田?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7 13:41:00
意思就是不可能大明財政與工匠世襲制度都太苦悲了15世紀工部奏報南京世襲工匠劣化嚴重通曉技藝者不到兩成匠戶大量逃亡 被捕者被發往衛所充軍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3:44:00
火門槍就快槍,孫也有裝備,還能插銃劍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7 13:45:00
匠戶可折銀抵役 但民間缺銀即使缺技藝 仍赴官府服役 效率其低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3:46:00
不過崇禎年間的關寧明軍編制表沒流傳,可能又有變動就是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0-07 13:47:00
什麼樣的體制財政就適合什麼樣的編裝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07 17:20:00
作者: QuentinHu (囧興)   2021-10-08 09:05:00
感謝分享板甲的Youtube連結 沒想到板甲穿了這麼靈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