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倉亭之戰袁紹到底有沒有參與?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7-10-07 00:25:55
※ 引述《s386644187 (痕風幻滅)》之銘言:
: 這個史書上只有寥寥幾字,經過演義的藝術加工之後,成了袁紹吐血敗亡的主因
: 六年夏四月,揚兵河上,擊紹倉亭軍,破之。
: 但同時間也記載在官渡之戰後,冀州發生了叛亂
: 冀州諸郡多舉城邑降者
: 武帝紀、袁紹傳亦提到了本人親自去平叛
: 紹歸,復收散卒,攻定諸叛郡縣。
: 冀州城邑多叛,紹復擊定之。
承蒙可樂大查詢的結果,倉亭的可能位置在南樂縣附近,則離青州也不算遠吧
那裡是袁譚的大本營,依照司馬彪《九州春秋》寫袁譚的壞話:
"信用羣小,好受近言,肆志奢淫,不知稼穡之艱難。華彥、孔順皆姦佞小人也,
信以為腹心;王脩等備官而已。然能接待賔客,慕名敬士。使婦弟領兵在內,
至令草竊,巿井而外,虜掠田野;別使兩將募兵下縣,有賂者見免,無者見取,
貧弱者多,乃至於竄伏丘野之中,放兵捕索如獵鳥獸。邑有萬戶者,著籍不盈數百,
收賦納稅,參分不入一。招命賢士,不就;不彊棄軍期,安居族黨,亦不能罪也"
那袁紹GG前,冀州城邑多叛時,為何青州沒跟著一起多叛?
劉詢等諸城起兵已經是倉亭以後的事了
當然不排除有少數幾城叛,只不過規模太小以致省略的可能
然而青州被司馬彪描述成這樣慘,可說是不輸給審配在冀州亂搞的程度..吧
所以我合理懷疑在王脩等的任官下,青州並沒有多水深火熱到需要叛袁
司馬彪有誇大之嫌,王脩傳:
"(王)脩時運糧在樂安,聞(袁)譚急,將所領兵及諸從事數十人往赴譚....譚之破,
諸城皆服,唯管統以樂安不從命....袁氏政寬,在職勢者多畜聚。太祖破鄴,
籍沒審配等家財物貲以萬數。及破南皮,閱脩家,穀不滿十斛,有書數百卷"
不愧是對敵方的形容用語 -「畜聚」,所以從清廉的王脩在樂安跟管統湊一對
照司馬彪的邏輯,來假設管統也非驕奢的審配逢紀之流,不為過吧
更甚者,王脩等非但不僅止於備官而已,反倒得到重用,而且只王脩等被重用還不夠
亦即應該有一群「畜聚」的人士被重用,來治理青州
否則青州老早響應冀州而叛?
但這群有能力的人卻不見得願意為袁譚死節,所以倉亭敗後仍舊叛了
: 當然也可以認為袁紹是兩件事都做了,但根據武帝紀的時間順序:倉亭之戰是先發生
: 換句話說:袁紹回冀州後,先無視了附近的叛亂,再次出兵倉亭打輸後,才逃回來平叛
: 這明顯不符合「先安內後攘外」的常理
: 個人認為:
: 倉亭之戰只是曹操的一次試探性進攻,雙方都沒有主力參與
假如不嚴格排順序,是否有可能倉亭前後都有叛亂,袁紹也加減有在出兵
所以才有史書上的兩種平叛版本?原因大概出在對兩邊規模的認定吧@@
回應上面對袁氏誇大的負面記載,同為戰勝者貶低戰敗者,還有下列例子,《魏書》:
"(曹)公云:「我攻呂布,(劉)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
宜為後圖。譚、尚狡猾,當乘其亂。縱譚挾詐,不終束手,使我破尚,
徧收其地,利自多矣。」"
人妻曹如果真把劉表當成自守之賊,敢情是忘了建安三年他自己攻呂布時,
桓階正在說服張羨反抗劉表,並遣使附於曹呢
再來官渡之役,曹操又何必試圖聯合其他勢力牽制劉表,衞覬傳:
"益州牧劉璋與(劉)表有隙,覬以治書侍御史使益州,令璋下兵以綴表軍"
只不過因道路不通而沒去成罷了
大約於孫策橫行江東那幾年,〈許靖與曹公書〉:
"張子雲(就是張津)昔在京師,志匡王室,今雖臨荒域,不得參與本朝,
亦國家之藩鎮,足下之外援也"
以致或許引發〈夏侯元讓與石威則書〉的事件:
"袁紹破後也。書授孫賁以長沙,業張津以零、桂"
誘發張津侵略劉表的領地 - 零陵桂陽....若非刻意,那我也只能說時機太湊巧惹!
其他「坐談客」之類的,已有先進們提出史料反駁,有興趣的版友可自行爬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