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三國還是二國?

作者: kk103 (以兼易別)   2013-09-16 00:46:58
※ 引述《souldragon (太極螺旋)》之銘言:
: ※ 引述《kobe1204 (kobe)》之銘言:
: : 原諒我的無知
: : 但是三國中
: : 曹魏在中原一帶擁有權勢
: : 巴蜀劉備跟一干忠臣誓要復興漢室
: : 那東吳孫家在江東想幹嘛?
: : 可能是我一向對孫吳沒有什麼愛
: : 但是總覺得孫家擁水軍之重
: : 對天下沒什麼野心啊
: : 還是說他們希望等中原的勢力弱一點再下手?
: : 最近幾天有這個想法
: : 所以提出來問一下
: 三分天下的真正原因應該是天然屏障
: 西蜀被山隔住 東吳被長江隔住 就算穿過山江去進攻能打下幾個地方
: 但之後因為是孤城通常也守不住 所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才會放棄西涼三郡
: 這和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是一樣的 因為有台灣海峽隔開 所以才能保持實質獨立
: 歐洲也是這種情形 歐洲為什麼語言分歧且沒有出現大一統的國家?就地形破碎阿
: 天時>地利>人和 人和的團隊再強 第一個就贏不過地形了 還在人定勝天 想太多
地理屏障只是原因之一,從后來三家歸晉的情況來看,地理的屏障也不是無法克服
三國以及之后的東西晉南北朝之所以可以維持穩定的分裂格局,
主要還是因為東漢末年以來政府對地方戶口徹底失去了控制
大量的人口成為世家大族所控制的部曲、蔭戶
幾個割據政權都無法充分動員各自領內的資源,來進行兼并戰爭
相反,常常因為各自領內權貴、世家、大族、地方勢力之間的紛爭而陷入內亂
就算一時有強勢人物出現,能夠把這些勢力鎮服
可是因為缺乏制度上和社會層面上的改進,所以政府還是無法從根本上恢復對人口的控制
三國從建立到滅亡,經過了幾十年,
可是各自政權賬面上的登記的戶口幾乎沒有成長《通典卷第七.食貨七.歷代盛衰戶口》
隨著各自政權財政上的自然膨脹,導致了三個政權都逐漸加重對已控制戶口的經濟剝削
東吳的使者說蜀漢“經其野,民皆菜色”(《三國志-薛綜傳》),
東吳的賀邵也說東吳“老幼饑寒,家戶菜色”(《賀邵傳》)
曹魏、東吳對自己控制的佃兵、屯田客的剝削也逐漸漲到很夸張的程度
東吳的屯田客據說已經開始拋棄妻子(《賀邵傳》《陸凱傳》),
曹魏末期政府要拿走屯田客收獲量的70%-80%(《晉書-傅玄傳》)
結果反而造成政府控制戶口的減少,政府又不得不用各種強迫性方法的補充人口
(例子很多,如呂乂清查逃戶,曹魏編奴婢入戶,諸葛恪打下山越控制人口等等)
既然政府能夠控制調動投入對外戰爭的資源有限,內部又面臨無法控制世家大族的危險
因此在對外戰爭中,經常無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進而各政權只得暫時彼此相持
但是這樣的均勢缺乏制度上的安排作為基礎。
對吳蜀來說,“二帝并尊”不過是臨時性的舉措(《三國志-鄧芝傳》)
曹魏也不打算承認另外兩個政權的合法性。
地方上,三國均彼此爭奪人口(例子很多,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遷大量人口回蜀漢
司馬懿為了防止孫吳劫掠人口,建議將人口留在沔北等等。孫吳劫掠人口都劫到夷洲去了
全綜打下六安,見民眾逃散,部下就打算分兵捕民)
某種程度上還是說明了中國歷史的某種慣性,即:
控制人口增加→動員能力增強→戰爭能力增強→通過戰爭獲得更多控制人口的意愿增加
最后這種分裂還是不可避免的走向兼并戰爭
但就當時而言,完全統一和完全分裂的條件都不具備
結果從漢末往下300年就變成了戰火連天,餓殍遍地,群雄逐鹿,野有尸骨
作者: a7v333 (蠢與窮)   2013-09-16 01:28:00
作者: aarontbeck (小豬)   2013-09-16 11:27:00
好專業~
作者: teyao (河間獻王翟中虛)   2013-09-16 19:45:00
這篇文章有不少內容我讀起來有些怪。建議補一下出處。
作者: time3Q (緣分落地)   2013-09-17 22:51:00
瘟疫等流行傳染病,也是造成政府對人口控制力嚴重下降的要因,更可能是主因。有說法認為這造成了六朝時代的分裂戰亂
作者: teyao (河間獻王翟中虛)   2013-09-18 07:58:00
《通典》所載三國人口,今天學者的意見是缺載屯田戶、士家、吏戶的資料,因此數量偏低。建議可參考葛建雄《中國人口史》,我並不覺得三國從建國至滅亡戶口全然沒有增長。另外傅玄所說官得七八分並不是曹魏時的制度,建議再把〈傅玄傳〉讀清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