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報告

作者: LilyDoDo (愛做白日夢的小孩)   2008-05-12 13:06:13
倫理道德是悠關一切應該「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原則,相對於世上其他規範
,道德是具有優先性與普遍性。正因如此,我不禁思索「道德是否具有客觀性」、「道德
是絕對的」嗎?這問題助教曾以作業方式讓我們思考,而從幾次的上課後,我們理解到道
德對行為善惡的判斷試著在規範的背後找尋更基礎的因素,而這因素是要具有共通性的。
透過層層的抽絲剝繭、了解每一個因素的內涵,我們得出在做行為判斷時,不能僅是考量
單一或幾個因素,必須將一切與行為相關者都列入考量。
然而,就如同倫理學家們對第一原則探求與解釋的分歧,當我們對行為作一整體判斷
與解釋時勢必也將含有個人主觀意識,即對社會一切人事物的了解、觀點與想法和個人立
場。就如同愛因斯坦所說: 「For the creation of a theory the more collection of
recorded phenomena never suffice—there must always be added a free invention
of the human mind that attack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那麼就不能將道德判斷
視為絕對的客觀,只能是趨近於客觀。
除了對行為善惡的解釋含有解釋者個人的主觀看法和自由意志外,行為對錯也受大環
境裡的主流價值所影響。例如,文章所提到的奴隸制度長時間為西方社會視為理所當然;
另外,20年代初期正值女性意識的萌芽階段,而相關喚醒女性自覺、重新思索女性地位與
生活價值的言論是會被視為不符合道德或違反社會價值的。不過,社會環境裡的主流價值
到底是反映誰的價值,也是需要被仔細思考與討論的。在此所要提出的是道德善惡的判斷
雖然有一準則和幾個基礎的規範因素,但是否其實是遵循在主流意識底下的呢?那道德的
客觀性還在嗎,尤其是在面對道德兩難的事件與處境的時候,更要謹慎思考之。
我們也不需要如此悲觀,可以樂見的是在歷史的進展與時間的考驗下,人們會逐漸體
會這些受主流價值所操控的事件與行為是不符合倫理的道理,並在倫理思考的理性批判下
被否定,進而產生對「應然倫理」的建構或成為社會所遵循的「實然倫理」。不過,由此
得知客觀基礎與「應然倫理」的建立是在社會發展下逐項得到與擴大的,而並不是亙古恆
存的。如此,道德的客觀基礎實為社會主觀意識下的客觀基礎,就如同行為的道德對錯判
斷是決定於行為者對行為的主觀的客觀性認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