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孟子》心得2.9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16-07-08 18:15:01
孟子2.9孟子見齊宣王,曰:「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工師得
大木,則王喜,以為能勝其任也。匠人斲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
其任矣。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
』則何如?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彫琢之。至於治國家,
則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以異於教玉人彫琢玉哉?」
心得2.9本章的宗旨是勸告君主勿大材小用。孟子提倡王道,齊宣王
嚮往霸道。王道是「喻於義」,為天下百姓著想,追求長治久安;霸
道則是「喻於利」,不免有私心欲望,君主為了建立個人的功業,將
百姓當工具,追求富國強兵。
孟子與齊王的志向不同,形成角力拉扯。孟子便設計兩個比喻,用來
勸導齊王。第一個比喻是建造宮殿,齊王一定要請工程師找來巨木,
才足以做為棟梁,撐起整座宮殿。如果有工匠將巨木削成短木,一定
會激怒齊王。巨木比喻王道,短木比喻霸道,儒者所學、所行無非是
安邦定國的大道,現在齊王要儒者拋棄大道、改行小道,就像要工匠
用短木做棟梁,是不合理的,儒者怎能昧著良心接受?
第二個比喻是彫琢璞玉,玉的價值雖然貴重(萬鎰是二十萬兩黃金)
,但齊王也不可能親自操刀,還是要委託彫玉師傅處理,以免彫琢不
成,反而把璞玉毀了。玉比喻國家,國家雖然貴重,但要治理得好,
還是要請學有專精的儒者協助,非靠齊王個人。且齊王既然是虛心求
教,就應該充分信任並授權給儒者,不要從旁掣肘,以免形成多頭馬
車,治國不成徒增混亂。就像彫玉時齊王也不會干涉師傅的做法一樣。
孟子所說雖然明白,仍未能使齊王領悟。孟子見道不行,不久後也離
開了齊國。這裡要補充說明的是政治與建築、雕刻的差異,建築、雕
刻是一技之長,但政治卻不只是技術,政治涉及到社會上不同職業的
人(如士農工商)該如何放在適當的位置上,彼此協調合作,故其層
次較各行各業更高。且政治也非儒者的專利,孟子說:「人皆可以為
堯舜。」(《孟子‧告子下》)這不是說人人都可以當總統,而是說
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學習來啟發良心,對政治的基本原理、運作架構,
乃至政治背後的道德理想(如喻於義或喻於利)有所了解肯定。雖然
未必像政治領袖或儒者那麼專精,但精神是相通的。天下事本來就要
由天下人共同完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