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唐獎漢學獎狄百瑞 把儒學推到國際

作者: pushking (推王)   2016-06-21 01:30:46
中央社
唐獎漢學獎狄百瑞 把儒學推到國際[影]
發稿時間:2016/06/20 10:08
最新更新:2016/06/20 16:23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0日電)第二屆唐獎「漢學獎」今天頒給美國學者狄百瑞,他將
中國儒學介紹到西方,帶領學者翻譯大量經典,並主張東西文化互相借鏡,儒學精神可彌
補西方主流價值的不足。
唐獎基金會公布的得獎理由是,「表彰他為儒家思想的研究所作的貢獻。狄百瑞(
William Theodore de Bary)將近70年的學術生涯中,編寫過將近30冊書,其中有許多部
具有突破性的貢獻和影響。對儒家思想每有同情的理解與闡揚,也不乏誠懇的批評,功在
國際儒學的研究,可謂一代漢學巨擘。」1050620
唐獎漢學獎 國際儒學先驅狄百瑞
唐獎漢學系列報導1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0日電)第二屆唐獎漢學獎頒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退休教授狄百
瑞,他是國際儒學先驅,關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自由、民主觀念,對儒學有闡揚之功,也
不乏誠懇的批評。
現年97歲的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於1953年開始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
授中國思想,一生出版30多本專書,他參與編撰的教材,至今仍是歐美大專生認識儒家文
化所必讀。
20世紀,華人社會在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下,努力擁抱西方價值,摒棄儒學文化
的守舊、保守。狄百瑞卻獨排眾議,主張儒學絕非現代化的阻礙,反而是東亞地區珍貴的
文化資本。
在「中國的自由傳統」著作中,狄百瑞指出,中國缺乏西方意義下的「自由主義」,但並
非不重視自由,尤其在明代理學中,保存了許多自由傾向(liberal tendencies)的價值

狄百瑞指出,儒學傳統使許多知識份子以「君子」自居,並以「先知的聲音(prophetic
voice)」反抗濫用政治力量。
除了自由,中國也曾燃起民主的火苗。狄百瑞特別關注理學家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
其中主張提高宰相權力以制衡君主,並廣設學校作為公論的管道,具備現代民主元素。
然而狄百瑞也批判,儒學傳統並未將自由等概念轉化為法律制度,保護基本的公民權益。
儒家君子不像西方的先知,沒有上帝賦予的感召力,儒學也未具備西方教會般的權力。除
此之外,最關鍵的還是「君子」與人民脫節,著重與君王傳達先知的訊息,社會影響有限

另外,狄百瑞也指出,儒家思想中的民主元素,和西方代議制度仍有根本的不同。黃宗羲
提倡「相權」,宰相卻是由君王選派;「公論」也非人民的聲音,而僅是士大夫之見。在
儒家觀念中,人民的角色有限,各項作法並沒具備民主的契約特性。
狄百瑞的漢學研究,是西方學子認識儒學的窗口,他所出版的「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影響久遠,陸續增訂數次。狄百瑞還主持了哥倫比亞大學東方經典翻譯計畫
,翻譯了150本以上的典籍。
狄百瑞主張透過不同文明的對話,解決世界的各種危機和亂局。唐獎基金會肯定他「對儒
學思想每有同情的理解與闡揚,也不乏誠懇的批評,功在國際儒學研究,可謂一代漢學巨
擘。」1050620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6205007-1.aspx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