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Misquoting Jesus, Ehrman簡摘心得Ch2

作者: ptttalker (ptttalker)   2025-07-21 19:35:16
這章介紹了一些抄本遇到的問題,摘要時儘量保持作者原本的語氣,減少我個人觀點的影響
。我註記的地方用黃色區別。

Chapter 2
早期基督教著作的抄寫者 (The Copyists of the Early Christian Writings)

基督教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文字宗教 (literary religion),書籍在其中扮演核心角色
。為了讓這些文獻廣泛流傳,它們被抄寫。註:基督信仰的文本是果不是因。

一、希羅—羅馬世界的抄寫 (Copying in the Greco-Roman World)

在古代世界,書籍都是手工抄寫的,這是一個緩慢而費力的過程,而抄寫員不可避免地會產
生差異,無論是否故意。正如塞內卡 (Seneca) 提到手稿「錯誤百出」,而馬提雅 (Martia
l) 則將其詩歌中的錯誤歸咎於抄寫員。

二、早期基督教圈子的抄寫 (Copying in Early Christian Circles)

早期基督教文本中也記錄了抄寫實踐,《黑馬牧人書》(The Shepherd of Hermas) 是一例
,這本二世紀的熱門著作提到赫爾馬斯 (Hermas) 「逐字」抄寫文本,因為他「無法分辨音
節」,顯示他並非專業抄寫員。此外,當時的希臘文本沒有標點、大小寫或單字間空格,難
以閱讀理解。

書中後段,赫爾馬斯被要求製作兩份更新的副本,分別交給克萊門和格拉普特,反映早期教
會由具識字能力的成員負責抄寫。註:作者對這卷書的記載是否屬實、文本是否遭修改沒有
提出任何的懷疑。

三、抄寫早期基督教文本的問題 (Problems with Copying Early Christian Texts)

早期基督教文本錯誤很常見(基準是?),特別是在前兩三個世紀。三世紀的教父奧利金 (
Origen) 抱怨福音書手稿之間存在顯著(基準?多顯著?)差異。

奧利金的異教對手塞爾蘇斯 (Celsus) 也批評基督教抄寫員多次修改文本。雖然奧利金向塞
爾蘇斯否認了這一點,將惡意改動歸咎於異端分子,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正統抄寫員也經常
(頻率的基準為何?)修改文本,有時是為了防止異端分子誤用,或為了符合他們自己的教
義。

古代的作者們有時會詛咒未經許可的文本修改,如在《啟示錄》和魯菲努斯 (Rufinus) 翻
譯奧利金作品中所見。

四、文本的變化 (Changes of the Text)

早期基督教手稿中的大多數差異並非神學或意識形態的,而是簡單的錯誤:「筆誤、意外遺
漏、無意添加、拼寫錯誤、各種各樣的失誤」。

有時抄寫員會有意改變文本以糾正他們認為的錯誤、矛盾或錯位,即使動機是「純潔的」,
但這些變化仍然改變並可能遺失了作者的原話。

註:因本板有相關討論,下三段我僅做原句翻譯,並將原一段分成三段,方便閱讀,未改寫


有意更改文本的一個有趣例證可以在我們最好的古代手稿之一《梵蒂岡抄本》
(Codex Vaticanus)(因在梵蒂岡圖書館中發現而得名)中找到,該手稿製作於四世紀。

在《希伯來書》的開頭有一段話,根據大多數手稿,我們被告知「基督用他權能的話語托住
(PHERO-N)萬有」(希伯來書1:3)。然而,在《梵蒂岡抄本》中,原始抄寫者產生了略有
不同的文本,使用了一個在希臘語中聽起來相似的動詞;在這裡文本改為:「基督用他權能
的話語顯明(PHANERO-N)萬有」。

幾個世紀後,第二個抄寫者讀到手稿中的這段話,決定將不尋常的詞「顯明」改為更常見的
詞「托住」——擦除一個詞並寫入另一個。然後,又過了幾個世紀,第三個抄寫者讀到手稿
並注意到他前任所做的更改;他反過來擦除了詞「托住」並重寫了詞「顯明」。然後他在頁
邊添加了一個抄寫註釋,表明他對早期第二個抄寫者的看法。註釋說:「愚人和惡棍!保留
舊讀本,不要改變它!」

以上我有一份裝框的副本,作為對我的提醒。它很重要是因為,理解作者想要說什麼的唯一
(?)方法是:知道他的詞語——他所有(?)的詞語——實際上是什麼。托住或顯明是完
全不同的!註:我覺得這段結論浮誇了點。

五、了解「原始文本」的複雜性 (Complications in Knowing the “Original Text”)

抄寫員經常改動手稿,尤其在早期兩百年間的業餘抄寫員。文本批判學者試圖重建「原始文
本」,但面臨重大挑戰:抄寫錯誤會永久保留並被後續抄寫員複製,導致錯誤累積。註:覺
得此處邏輯滑坡且誇大了其效應。再者,錯誤會永久保留但原句卻無法永久保留,這個觀點
令人感覺武斷且標準不一致。

雖然抄寫員可能參考多份手稿來糾錯,但也可能錯誤地「修正」正確文本。因此,部分學者
質疑恢復「原始」文本的可能性。註:現實中多沒有原始文本,只有現存最古老文本。作者
對找到「原始文本」有一種堅定的執著,是一種追求不存在的理想之信念。

六、問題的例子 (Examples of the Problems)

《加拉太書》的「原始」文本難以確定。保羅可能只口述要點給抄寫員,引發用詞是否為保
羅原意的問題。即使逐詞口述,原稿也可能有抄寫錯誤,影響所有後續副本。多份初始副本
從一開始就可能存在差異,流通後更易產生變化。原始副本已遺失,無法比對。最早相對完
整的副本P46約為公元200年,比保羅寫作時間晚150年,必然包含錯誤。註:必然?別人的
文本都是可能,自己的觀點卻是必然?

因此,文本批判學者只能重建最早可及的傳播階段,希望接近保羅原意。註:本段作者以「
可能」等假設語氣大作文章,寫一大段卻都是他自己的假設。

《約翰福音》在風格和內容上與其他福音書差異顯著。學者(誰?)認為第21章和序言(1:1
-18)可能是後來添加或來自不同來源,引發應重建哪個「原始」文本的問題。所有現存希臘
文手稿都包含這些段落。

儘管面臨挑戰,作者認為為每本新約書卷重建最古老的手稿,是接近原始寫作和解釋的基礎
。註:儘管文本沒有存在差異,作者仍然懷疑文本不是原稿。說到底,文本與原稿間的差異
,其實也不是基於抄本之間的差異,而是一種無法被驗證的主觀信念。

七、重建新約文本 (Reconstructing the Texts of the New Testament)

所有早期基督教著作都面臨類似問題。文本批判學者的任務是重建最早的文本形式,辨別哪
些是抄錯、有意更動,哪些可追溯到原作者,但這並不容易。研究已顯示,新約現存手稿在
多處(註:比較基準?)與最古老文本存在差異。以下是作者舉的兩個例子。


八、被捉姦婦的故事 (The Woman Taken in Adultery)

耶穌和淫婦的故事(約翰福音7:53–8:12)雖然廣受歡迎,但並非原始福音書內容,而是後來
抄寫員添加的(註:推測)。證據包括:最古老手稿中缺失、寫作風格獨特、包含使用約翰
陌生的詞彙。學者(誰?)推測這是口述傳統,先被寫在手稿邊緣,後插入正文的不同位置
。大多數文本批判學者(誰?)認為它不屬於原始聖經。

九、馬可福音的最後十二節 (The Last Twelve Verses of Mark)

《馬可福音》結尾(16:9-20)被廣泛認為是後來添加的(註:推測),儘管它影響聖經解釋
並延續了16:8突然結尾後的敘述。非真實性證據包括:最古老手稿中缺失、風格變化、過渡
生硬、外來詞彙。沒有這些經文,馬可以婦女們逃離墳墓且保持沉默結束,促使(註:推測
)抄寫員添加結尾。部分學者(誰?)認為原始最後一頁遺失,另有學者(誰?)認為馬可
刻意在16:8突然結束,呼應門徒缺乏理解和耶穌要求沉默的主題。註:作者所稱的學者不會
都是他自己吧?

十、結論 (Conclusion)

以上只是新約手稿中數千處抄寫變動的其中兩例,從重大增刪到細微調整皆有(註:如果有
更嚴重的異動為何此處不提?)。

文本批判學者的核心任務是重建最早的原始版本。由於基督教依賴其文本,但權威文獻已遭
更動,現存僅是經過改動的副本。(註:這是作者以偏概全的觀點)

理解原始用詞對詮釋新約至關重要,不論是對信仰者還是對西方文明有興趣的人,因為它具
深遠影響。
作者: Lanword (新的開始)   2025-07-21 21:01:00
哈,攤開來研究真的沒什麼可怕的。那些讀一兩本這類書籍,就以為遠比信徒清醒的,正符合經上所說:…..(反正他們對聖經說什麼其實也沒興趣就…..)
作者: DEAKUNE (*ReVeluv*/~Buddy~)   2025-07-21 21:08:00
這種解讀是小瞧了文士的工作吧
作者: df93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2025-07-21 21:34:00
這本書論點沒有我以前神學院教授所謂:摩西五經不是摩西寫的這個主張的邏輯嚴謹合理……差遠了那位院長是舊約權威,直接從五經的結構著手,還拉出一段明顯可能寫於摩西後200-300年的段落出來。那才辣台灣基督教比較保守,很多教授想玩,但是不敢玩……海外華人神學院就另外一回事了改了一晚上稿子,看見您還有時間做這本書的摘要,真羨慕
作者: ptttalker (ptttalker)   2025-07-21 22:27:00
樓上您做的工作可能有意義多了,這書摘誰都能寫,或許交給AI評評理結果也差不多~只是葉老讓我有點跌破眼鏡就是了,看他也是出自名校名門,這寫作乍看實在愧對學者的身分。或許是我見識太淺,有眼無珠,若有高手也請賜教賜教。
作者: df93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2025-07-22 10:11:00
葉曝露的是現今新教普遍的問題:信仰對於信徒是一種客觀的文化現象,對他不會產生主觀的影響。(靈恩在這方面就有用。)再加上他專攻的就是文本批判,是基督教學術圈自由主義神學影響最深的領域,如果沒有一個主觀的經歷作為依托,進去後信仰崩潰或變質,是很正常的事。所以,對我而言,不奇怪。對於我們這些讀者而言,也是一樣。沒有紮實的主觀經歷,就很容易被這本書影響。不過,葉還算老實,自己承認變成不可知神論者。華人基督教的這類人士都還需要用基要主義包裝自己,否則就沒飯吃……比他可憐多了……當然,對於華人信徒,看不看的出來眉角在那裡?就是功力問題了………………
作者: ptttalker (ptttalker)   2025-07-23 09:25:00
是,至少他對他的信仰坦誠,這點在華人圈圈中很難做到,於是長出許多詭異的hybrid……而且在會堂和神學院裡都有。話說回來,視作信仰或文化似乎在起頭就決定了,人都以為自己在追求理性,實際上人就不是理性的生物,並這兩個立場也都超越了理性的範疇。
作者: barnabas (巴拿巴)   2025-07-24 20:27:00
謝謝分享!您辛苦了:)祝您及各位主內肢體夜安!主內巴拿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