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廣論止-85

作者: ykkdc (ykk)   2022-12-19 21:04:40
摘自:《廣論奢摩他章略講》/宗喀巴大師造論/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聲聞地》又云:「又若汝心雖得寂止,由失念故、及由未串習故等諸過失,起諸
相尋思、隨煩惱等所緣影像數現在前。隨所生起,即更當修不念、作意,謂先所見諸過患
相增上力故,即於如是所緣境像,由所修習不念、作意,除遣散滅,當令畢竟不現在前。
」此亦是於修止時說。】
《聲聞地》說,雖然得止,但是因為失念、不串習等過失,起諸相尋思、隨煩惱,各
式各樣的影像就會出現在面前,達不到心一境性。止退失了,就要看到失念、不串習的過
失,重新練習不念、作意,令其消失。
這段說到,雖然得了真正的止,可是因為不串習,止可能會退失,沉掉又出現了,此
時要想到諸過患,再重新修習。
但是引文的用意是要說,止是不作意,止退失了就會有作意,來證明他人說不分別、
不思惟就是修空性的說法是錯誤的。無著菩薩說真正的止已經沒有分別,符合了他人所說
的條件,但是那只是在修止,不是在修甚深空性。
【諸定量論皆說修奢摩他時,不觀察修,唯安住修。故許一切不分別修皆是修空,實
為智者所應笑處,尤其說修不念作意皆是修空,《聲聞地》文善為破除。
又《修次初編》云:「奢摩他自性者,唯是心一境性,故此即是一切奢摩他總相。」
《慧度教授論》云:「應當遠離緣慮種種心相意言,修奢摩他。」意言者,謂分別此
是此等。
又《寶雲經》說,奢摩他是心一境性。已引如是眾多經論曾經多次說奢摩他全無分別
。】
定量論典在教導如何修止時,都說到不觀察,只是安住修。因此,說無分別修就是在
修空性,是會被智者笑的。尤其是說什麼都不想就是在修空性,已經被《聲聞地》破除。
【故無分別略有二種,謂修空無分別,及於空性全未悟解諸無分別。故不應執凡有一
切安樂、明顯、無分別者皆是修空。】
無分別有二種:一是修空性達無分別,一是完全不了解空性,與空性無關,只是安住
的無分別。不要認為有安樂、明顯、無分別的情況都是在修空性。
有多處會用「分別」、「無分別」,像心有分別識、離分別識,修止時會用「無分別
」來解釋,現證空性時也用「無分別」來描述現證的情況。
雖然字面都是「無分別」,但是內容不一樣,未學習經論者常常混淆了。
【此等乃是略示方隅。應善策勵了知慈尊及無著等所解修止觀法。
若不爾者,尚未得止,便於少分無分別定,誤為能斷三有根本毗缽舍那。於此起慢,
謂修無緣,空度時日,定欺自他。】
這裡只是略略提一下,要去了解慈尊(即彌勒菩薩)與無著菩薩等大論典所說的修止
、修觀的方法。
如果不了解,連止都沒有得到,卻認為自己懂空性,以為在修空性,只是虛度時日,
自欺欺人而已。
【定量智者所造論中說:於新修奢摩他時,唯應止修,無分別住;初修觀時,以觀察
慧思擇而修。
若執一切分別皆是實執,捨此一切,即違一切定量經論,未得無謬無我正見。凡無分
別皆是修甚深空義毗缽舍那,純粹支那堪布修法。細觀三編《修次第》中自當了知。】
夠資格的智者所寫的論著中,對於初修止,強調要無分別住,修觀時,則要觀察。
如果認為一切分別都是實執,俱有無分別就是空正見,如此將捨棄要學要修的內容,
與定量經典所說相違。把修無分別視為修空性,是支那和尚的作法,去看《修次第》就可
以知道。
(...待續...)
>>>>>
[1] 佛典中的"無分別"有不同意義,不能混為一談
例如,大悲心、菩提心,對於愛惡親疏的眾生,無分別一視同仁地生起利他的意樂。
修止(禪定奢摩他安止)的無分別,指內心不散亂、不思擇,專注安住的心一境性。
修觀的無分別,例如修空性,經過思惟簡擇通達無我義之後,不散亂的專注無我義。
斷除無明的無分別,指通達空性義之後,遮除無明顛倒知非理作意二種我執的增益。
又,聖者的無分別根本智,指聖者內心第六意知不帶義共相地獲得現證空性的現量。
所以,無分別有時指遮遣心不平等,有時指不分心散亂、不思擇,有時指遮除增益,
有時指現量,各有不同意義。要考察在何種脈絡,正確解讀,才不致混為一談錯解其義。
[2] 止、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