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廣論止-84

作者: ykkdc (ykk)   2022-12-19 20:56:29
摘自:《廣論奢摩他章略講》/宗喀巴大師造論/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又,中觀師與唯識師決擇毗缽舍那所觀境時雖有不同,然總明止觀及於相續生彼證
德全無不合。
故無著菩薩於《菩薩地》及《攝決擇分》、《集論》、《聲聞地》中別分止觀二中,
若修止者,說由九心次第引發。
此復於《聲聞地》決擇最廣,然不許彼定即是修毗缽舍那法。故諸論中離九住心別說
修毗缽舍那法,《聲聞地》亦別說修觀法故。
如是《中觀修次》及《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等,亦以九心為奢摩他道,別說毗缽舍
那道。
慈氏五論所說諸義,除無著菩薩所解之外,更無所餘。故於此事,一切大轍同一意趣
。】
中觀宗與唯識宗對於什麼才是空性有不同看法,但是對什麼是止觀、如何修止觀就沒
有不同看法。是在止的基礎上做觀修,至於觀修的內容,什麼都可以,空性只是其中之一。
無著菩薩在論典中談了很多修止、修觀的內容,談到修止時,說由修九住心引發,談
修觀時,則離九住心說了其他的方法。
也就是說,不要將修止與修空性混淆,得止後可以修空性,也可以先懂空性、再修止。
【若謂《聲聞地》所說者,雖有安樂、明顯,然無甚深無分別相,唯是寂止,若有無
分別即空三摩地。
所言甚深無分別者,深義云何?為由觀慧正見決定,次於其上無分別住耶?抑不思擇
無分別住耶?
初者,吾等亦許如此即是空三摩地。若汝許此,則應分別有無實性見解二類。
若有彼見補特伽羅,次住見上修無分別,是修甚深空三摩地。若無彼見補特伽羅,唯
不分別而修,則非修習甚深空性。理應如是分別宣說。
不應宣說:凡無思惟一切癡修,皆是無緣、或於無相、或於空性修靜慮師。】
他人說:有安樂、明分及力分,但無甚深無分別,是止,有甚深無分別是觀。
自宗:什麼是「甚深無分別」?是指先了解空性,後無分別專注在這種見上,還是什
麼都不想、只是安住?
如果說前者是在修空的定,我也承認。你也承認的話,那麼重點應該是在了解空性,
從懂空性與不懂空性分為二類。
懂空性的修行者,於這種見上修無分別,是修甚深空性的定,如果不懂空性,只是不
分別地安住,就不是修空的定。
不應該將不思惟的癡修都當作修空性或緣空性修止。
【若謂無論有無了悟空性正見,但若心無分別、全不思擇,一切止修皆是空定,則前
所引《聲聞地》說奢摩他品諸三摩地,雖非所欲,亦應許為空三摩地。由彼定時除念、正
知勢力微時略起觀察,餘時全不略起分別,謂此是、此非。】
他人:無論了不了解空性,只要心不分別、不思擇,這樣的修行都是修空的定。
自宗:若照你的說法,那麼,《聲聞地》所說,透過九住心修出的三摩地,都應該是
修空的定,因為快修出止時,除了正念、正知衰微需要略為觀察,其餘時間都不起正知、
正念的分別。但是這樣就太離譜了!。
【故諸能引正奢摩他妙三摩地,《解深密經》說緣無分別影像。
《聲聞地》亦云:「彼於爾時成無分別影像所緣,即於如是所緣影像,一向一趣安住
正念,不復觀察,不復思擇,不極思擇,不遍尋思,不遍伺察。」止觀二中於奢摩他,作
是說故。】
對於能引正奢摩他的三摩地,《解深密經》說緣無分別影像,無分別是指於所緣心一
境性、沒有其他思擇。《聲聞地》解釋止時也說了這樣的話。
(...待續....)
>>>>>
[1] 此段簡別,修止和修空性的差別
雖然唯識宗和中觀宗,各自對空性(人無我及法無我)的認知差別很大,但是對修止
的方法,並沒有差別,都是依前面所說的八斷行滅五過失、九住心次第修奢摩他(止)。
而對於修空性(人無我及法無我),唯識宗和中觀宗都另外說到毗婆奢那觀察修的內
容,所以,修止(奢摩他)和修觀(毗婆奢那)不同,勿將修止的無分別等同於修空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