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303(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3-13 15:01:18
(續:《會疏》:「唯在信一念,不依念多少。」)
  下面《要解》,蕅益大師《阿彌陀經》的註解,這裡面說,「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
一念,亦決得生」,也決定得生。這個裡頭蕅益大師講的十念、一念,十念是經上說的,
一念是蕅益大師說的。這個一念,蕅益大師在淨宗祖師大德當中大家讚歎到,他的《要解
》寫得太好了,印光大師說,即使古佛再來,替《彌陀經》寫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
。這種讚歎就等於他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己來解釋的。我早年住在新加坡的時候,
新加坡有一位講經的法師,我們也常常在一起聊天,也算是好朋友,他是我們老前輩,他
大我十歲,問我這句話,印祖這個話是不是說得太過分?我告訴他,印祖說得恰到好處,
沒有過分。我們要相信!有信,有願,最後臨終一句是阿彌陀佛,這個人決定得生,何況
平常都念,念佛功德還得了!
  下面說,「若無信願」,對於極樂世界有懷疑,信心不足,「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
,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沒有信,信有懷疑,願不踏實,那佛號
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佛號是管往生品位高下的,往生條件是信願,你沒有信、沒有願,
不能往生。佛號雖然是沒有白念,只能算是來世的善根,這一世不能結果,這個道理要懂
。「中日兩國大德」,蕅益大師是中國祖師,《會疏》是日本祖師說的,中日兩國的大德
「萬里同風」,想法、看法、說法都相同,「同以信願為往生之主因,皆是人天眼目」,
我們要相信,我們要接受。
  「又《彌陀疏鈔》亦曰」,蓮池大師的,明朝末年人,也是淨土宗的祖師。《疏鈔》
裡頭說,「但有願者,無一不生。方知願力,如是廣大,焉可不信,焉可不願。」蓮池大
師勸我們,這都是佛教裡了不起的大德。蓮池、蕅益那個時候,蕅益大師晚一輩,他學蓮
池大師,蓮池大師已經往生了,著作在世,他依靠蓮池大師的著作,就是今天我們看到《
蓮池大師全集》,做蓮池大師的私淑弟子。像孟子跟孔子的關係,孟子是孔夫子的私淑弟
子,就是說孟子那個時候,孔老夫子過世了,但是著作在,他學他的著作,有疑問的時候
向夫子的弟子們請教。弟子們那個時候還有不少在世的,孟子所遇到的。私淑弟子,在中
國孟子是第一個人,佛門裡面做私淑弟子,蕅益大師也是第一人,非常難得。他這裡頭的
話,蓮池大師的話,方知願力如是廣大。有願決定有信,有信不一定有願,有願一定有信
。所以說願力,信就包括在其中,包括在裡面。這個力量大,這個力量能感應得阿彌陀佛
來接引你。
  蓮池跟蕅益大師這兩位大德,蕅益是出生在明朝,往生那時候是清朝了,這兩個人是
淨宗的傳人。那個時代禪風特盛,淨宗衰沒了,所以蓮池大師的《疏鈔》完全是用《大方
廣佛華嚴經》的架勢出現,裡面就用《華嚴經》來註解《阿彌陀經》,把《阿彌陀經》提
升到《華嚴》,跟《華嚴》平等,讓淨土宗興旺起來,這個功德不可思議。《疏鈔》的內
容太豐富,一開頭十門開啟,跟《華嚴》一樣講十玄門,《華嚴》有十玄,《阿彌陀經》
也有十玄,肯定《阿彌陀經》就是《華嚴經》的濃縮。所以,以後到清朝這些大德都讚歎
,《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又說《華嚴》是大經,
《無量壽經》是中本經,《阿彌陀經》是小本經。說得好!一點都沒說錯。世尊末法九千
年,這九千年,我們現在是第二個一千年,末法第一個一千年過去了,現在是第二個一千
年,今年好像是四十三年,佛的法運末法是一萬年,還有八千多年,將近九千年,這些眾
生全都依靠《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得度。不是這個法門,那就要斷煩惱證菩提。煩
惱斷不掉,過去行,現在高科技有這發展,帶給你的煩惱你沒辦法斷掉,只好找一個可以
不斷煩惱能成就的,那只有淨宗信願持名這一個法門。
  我們年輕的時候,因為入佛門是從經教入門的,對經教特別歡喜,方東美先生介紹的
,我跟他學哲學,他介紹我佛經哲學。佛經哲學是什麼?《大方廣佛華嚴經》,從這入門
的。學佛之後,正式皈依之後,懺雲法師勸我修淨土,那一年我三十歲;李老師勸我修淨
土,這都三十多歲的事情,我都沒有接受。不反對了,以前是反對,這不反對,但是我不
肯修學這個法門,還是搞大乘經,講《華嚴》、講《法華》、講《楞嚴》,講這些大經大
論。在《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就忽然想到,我們年輕人最佩服的文殊菩薩的智
慧、普賢菩薩的德行,我們非常仰慕。在《四十華嚴》三十九卷裡面看到,文殊、普賢都
是往生極樂世界成就的,感到非常驚訝,讀到這個經文就寒毛直豎!這才認真反省,回過
頭來想一想,那個法門斷煩惱不容易,斷不了,還是這個法門正確。特別感謝李老師、感
謝懺雲法師,這兩位大德都往生了,都過世了。所以說信多難,信願行太難了!有信、有
願保證往生,念佛多少沒關係。但是用念佛的方法伏煩惱,這個重要。
  往生之後下下品往生,誰說的?蓮池大師說的,蕅益大師說的,有人問他,你老人家
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什麼樣的品位你就滿足?他們兩個答,凡聖同居土下下品我就滿足了
。好!何必去爭名位?爭名位還是一個妄念,還沒有斷清楚,那是障礙,品位的障礙。統
統放下,品位也放下。極樂世界是什麼世界?平等世界。這個好,不去競爭。這個世界從
小就學競爭,咱們要把這個習氣除掉,要一生做到於人不對立,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有
緣,遇到的事情是好事,利益眾生的去做,全心全力去做;沒有緣不去攀緣,不要去找,
這就對了。一生,我們相信佛菩薩安排,包括壽命也是佛菩薩安排。我的壽命我很清楚,
四十五歲,佛菩薩安排到今年,你看又加了一倍,還不走;不是我不想走,我天天都想走
。《無量壽經》念熟了,你就曉得極樂世界太好了,超乎我自己想像之外,這個地方怎麼
能不去!海賢老和尚等了九十二年,佛來接引他,我現在天天也在等,等佛來接引。
  所以願力裡頭包含清淨信心,要相信,要發願。「修淨業者,於本經之發菩提心、一
向專念」,這個後面就念到了,三輩往生、往生正因裡頭,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
心是什麼心?在這個法門裡面講,真信、真願就是無上菩提心,為什麼?你作佛去了。一
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的,親近阿彌陀佛,專
念是親近阿彌陀佛。我們也學蓮池、也學蕅益,凡聖土下下品往生就滿足了,我到極樂世
界,從小學一年級讀起,好!扎根扎得牢。極樂世界無量壽,沒有生老病死,你說這個多
好,一向專念。「與《小本》之信願持名」,這信願持名四個字,蕅益大師在《要解》裡
說的,「實應刻骨銘心,不可暫忽。」這是念老勸我們,要把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要
解》裡頭信願持名,不能丟失,念念提起,就這句佛號一句接著一句,這一生功德圓滿,
決定生西方。尤其是不可暫忽,忽是忘掉、疏忽了,暫是暫時,這是我們用功的地方,不
可暫忽。暫忽的人很多,常常念著念著忘掉了,想起來接著再念,不要讓它中斷,這是功
夫。辦什麼事情都不妨礙,需要用思考的可以暫斷、暫停,工作做完之後,一切放下,佛
號提起來,這就對了。像海賢老和尚,他的工作是種地,種地是勞身,勞動身體,不需要
思考,他的佛號在工作當中不斷。這些地方都是我們應當學習的。
  底下這一段,引用的是《無量壽經起信論》,這是一個註解,《無量壽經》註解,乾
隆年間彭居士,就是彭二林,彭際清,他的著作。這個人,佛門在家大德,通宗通教,顯
密圓融,也是個才子,以童子的身分考取進士。童子的意思,沒有超過二十歲,十八、九
歲考中進士。這才子一生沒做官,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
長。所以他也算是高幹子弟,家裡富有。所以一生不要他賺錢,他也不想幹事情,也沒有
做官,跟儒釋道的緣很深,天天跟這些人,儒釋道三家這些長老們,混在一起。所以他儒
釋道都通,而且有很深的造詣,這個《無量壽經起信論》就是他對《無量壽經》的註解。
經是用康僧鎧的譯本,魏譯本,康僧鎧的本子。但是他把康僧鎧的本子節錄了,他做了一
個節本,這也在九種本子裡面的一種,節本。他不是會集,是節本,節得很好,讀起來很
順口,讓人很喜歡。他又把它做個註解,就叫《起信論》。
  這裡頭說,他說,「亦明」,也說明,「一念與至心迴向之旨」,說明一念、至心迴
向,它們的宗旨是什麼。「論曰」,下面是論裡頭的文,「一念至心迴向,即得往生」,
這是經文。「行者誠能一念信入」,行者是修行人,學這個法門的人,誠能是真正能,能
什麼?一念信入。一念,不雜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懷疑,真相信,真發願,
叫信入。「何須更論種種功勛」,那就不必去計較了,功勛都是說一般的,我們要廣積功
德,要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不需要了,不要有這種念頭了。老老實實,就像海賢老和尚
一樣,他的師父教他一直念下去,就可以了,就成功了。那一定要對老實人,這個地方我
們特別要記住,尤其是年輕人,老實、聽話、真幹,沒有一個不成就。老實,不肯幹,這
不行;老實,不聽話,也不行。一定要具足老實、聽話、真幹,他才會有成就,要不然他
的一生就空過了。
  底下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流浪生死,惟此一念,更無二念」。一切眾生包括九法界
,流浪生死就是輪迴,六道輪迴出不了,生生世世都在六道裡頭打滾。惟此一念,這一念
什麼?一念錯了,這一念裡頭沒有信願持名,這就錯了。這一念裡面要具足信願持名,他
就脫離六道輪迴,到極樂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薩。在我們這個本子,阿惟越致菩薩是四十
八願第二十願。我們接著看下文,「乃至發真歸元,成等正覺,唯此一念,亦無二念。」
這是講菩薩修行,發的是真,真是什麼?真心,自性。所以真正學佛,真正想不再幹輪迴
了,我這一生決定到極樂世界去,我常勸同學,要從現在起用真心,不能用妄心。真心是
什麼?至誠心,真誠到極處。誠是什麼?《大學》裡面解釋得很好,什麼叫誠?「毋自欺
也」,不要自己欺騙自己,這就是誠。能不自欺,自然就不會欺騙別人,一真一切真,為
什麼?我不想再搞輪迴了。你喜不喜歡這個六道輪迴,喜不喜歡現在這個世界?你要是不
喜歡,那你就用真心。為什麼?這個世界是妄念造成的,真心跟這個正是一服對症的,對
症下藥,就是用真心,就是老實,老老實實做人,欺負也沒關係,也無所謂。海賢老和尚
所表現的我們要學,別人打他、罵他、羞辱他、責備他,他老人家一笑了之,沒放在心上
,業障就消掉了。等大家搞清楚了,原來過去是冤枉他,對不起他,他沒有計較,一笑了
之。沒有得失,念念想著這些苦難眾生,如何幫助苦難眾生。
  我們提倡漢學,勸人學漢學,目的是什麼?我們自己的認知,漢學是一切眾生離苦得
樂的根源,只要這個東西興旺起來,這個地球上的眾生可以離苦得樂。為什麼?漢學裡頭
有真實智慧,是真實的正能量,人只要有智慧就能夠解脫。這是幾千年來,至少我們歷史
記載的三千年、五千年,五千年是從伏羲氏開始說的,如果從黃帝文明的跡象已經很鮮明
了,三千年。古聖先賢,這是老祖宗把他們真實智慧,他們的理念、方法傳給後世,寫成
文字保留到今天。我們感謝前清乾隆皇帝,做了一次整理,編成一部叢書《四庫全書》,
讓它不會再散失了。這部書現在存在,沒有人去念它了。我們迫切需要的,是要找會念的
人、會講的人,把它講清楚、講明白,再寫成白話文。白話文是普及,只要這個東西根在
,學文言文,世世代代都有這些人,他們來負這個責任。寫成白話文可以傳二百年,二百
年之後又要重寫,為什麼?那個白話文現在人看不懂了,當時人看不懂,所以又要重翻。
那省事呢?省事就是大家一起學文言,那就省事,《四庫》原書人人看得懂,這個就好了

  所以中國三代就講求、就推廣,書同文,車同軌,這是什麼?這是文化統一。夏商周
政治沒有統一,政治統一是秦始皇,政治統一,前面都是文化統一。夏商周是個代表,一
千八百年,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這三個時代一千八百年,文化統一。言語,
現在我們叫方言,那個時候是每個國家的國語。你看周朝的時候,這歷史記載,八百諸侯
,中國這一個地區八百個小國,每個國都有它的語言,沒有文字,文字統一了。像現在歐
洲,歐洲為什麼不能統一?是因為它每個國家有文字,它統不起來,它要沒有文字的話會
統一,它就是有文字。文字是什麼?統統都是拼音的,所以都不是最好的載體,最好的載
體在全世界只有中國一家,這一家就是漢字文言文。歐洲的漢學家告訴我們,全世界將來
統一,要像中國夏商周那樣的統一,為什麼?避免國際之間的戰爭,國際戰爭永遠不會爆
發。他們想得很有道理,一千八百年做出的榜樣,這個我們要吸取,是一樁好事情。用什
麼方法?還是用漢字文言文。
  今天我聽到我們同學的報告,他們現在學習漢字,許慎的《說文解字》,這九千多個
字,他們學的進度很快,告訴我,一天至少,少的可以學五十個字,多的可以學兩百多個
字。一天兩百,十天就兩千,所以很容易!就是一天五十個字,十天就五百,一百天就五
千,不需要一年,這個根就扎下去,不是個難事情。我從前的想法,還是希望是幼稚園、
幼兒園,從三歲開始到五歲,三、四、五歲三年,把文字學,這九千多個字,都能認識,
都會背,都會寫。小孩讓他學寫字,會寫、認識、能讀,那個根好,根深蒂固。要知道,
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到清朝末年,小孩從小都是這樣學法,所以他那個社會很容易就安定
、就和諧,社會風氣良好,根深蒂固。民國疏忽了,錢穆先生過去在韓國有一篇講演,談
到教育問題,中國教育最大的缺失是學西方的。這是民國幹的事情,民國以前沒有向西方
學習。教育向西方學習,造成今天社會動亂,甚至於連中國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都不敢承認
,都不願意接受。你說老祖宗要知道這個現象,我相信都流眼淚。我們不能不努力,讓大
家都省悟過來,都覺悟,都幹了,我們就可以不幹了,我們老實念佛到極樂世界去,這個
好。
  所以末後引用《大智度論》,這是三論宗必修的課程,「《大智度論》云:行般若波
羅蜜者,一念能數十方一切如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諸山微塵。」這是《大智度論》
裡面一段論文,這個不可思議的境界。行般若波羅蜜者,這是大乘菩薩。這是釋迦牟尼佛
教學,要從他一生教學來說,這是大學課程。阿含是小學,方等是中學,般若是大學。釋
迦牟尼佛的阿含,小學,講了十二年;中學講方等,八年,加起來二十年,二十年是扎根
教育。然後講般若,般若是他主要講的,智慧,大乘菩薩主修的,講了多久?二十二年。
你看,一生講經四十九年,般若這個階段就佔二十二年,幾乎是一半。後面八年那是研究
所,講《法華》,叫成佛的《法華》,把菩薩再提升,成佛了,都拿到博士學位了。這釋
迦牟尼佛一生,他是教育家,他辦的是學校。但是沒有校址,他的學校是游牧民族一樣,
不定在什麼地方。不要學校的校址,我們現在能體會,避免很多麻煩,讓每一個學生一心
專注,萬緣放下,心地裡面真的都能修成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佛做到了。
  這些大乘菩薩,你看他的智慧,一念,這一念有多大的能量?能數十方一切如恆河沙
等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諸山微塵,就是他能夠數數,知道。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
區,我們這個大千世界,釋迦牟尼佛他的教區,數目字是什麼?是大千世界這一切山,山
是微塵聚的,是微塵堆起來成山,到底有多少微塵?他知道,一念之間他就知道。用這個
來說明一念的能量。實際上講還不止,這是一尊佛的教區,應當是什麼?應當包括十方三
世一切諸佛剎土,就是遍法界虛空界有多少微塵,他一念都知道。我們學佛學什麼?要學
這一念。這是什麼?本能。佛有的我們全有,不要羨慕他,我們全有,只是他已經開發出
來,我們現在就像礦一樣,還沒開發。我們有,只要把這些障礙除掉,放下了,自性的本
能就現前。像惠能大師一樣,你看他開悟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
無量智慧、無量德能,這一念是無量德能裡頭的一種。你就可想而知,在佛的果位上大徹
大悟、明心見性,那就是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不是一個大千世界,是遍法界
虛空界,這個我們要知道。
  「一念之力,不可思議。如是念佛,即念是佛」。如是念佛,那個念頭就是佛,妙!
念頭就是佛,真的嗎?真的。為什麼?佛從念生的,你不念,哪來的佛?常寂光裡面什麼
都沒有,念什麼現什麼,念佛它就現佛,念菩薩就現菩薩,這叫常寂光。所以一切法從心
想生。明白這個道理了,我們跟佛本來就是通的,像現在電網一樣,互通的。這個電網可
大了,世間沒有東西能跟它相比,因為他一念是全宇宙。一念多長的時間?這個要搞清楚
,不能含糊。現在我們講的一念,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對話,給我們講的一念。凡夫起
心動念,動了一個念頭,佛就問彌勒,這個念頭裡頭有多少念?就是微細的念頭有多少,
聚集在一塊我們能感覺到,分散的時候我們沒有感覺?彌勒菩薩說,這一彈指,一彈指有
多少個念頭?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彈指,單位是百千,三十二億乘一百千,百千是十萬,
乘出來之後的數字是三百二十兆。這個念頭速度太快了,我們沒有辦法感覺到,一念就是
一個畫面。
  我們一秒鐘,現在科學用秒做單位,一秒鐘能彈多少次?有人告訴我,可以彈七次。
我相信,年輕,體力很壯,動作很快,他能彈七次,三十二億百千念再乘七,這個地方三
十二億百千念是三百二十兆,再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這樣高
的頻率,我們沒有感覺,這是現在科學家發現的,跟佛講的一樣,說明佛經不可思議。佛
怎麼會知道?佛是從定功,大定裡面所見到的,他一眼就看到了,就是一念。你看看一念
是講的這個一念,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那一念,你對於釋迦牟尼佛三千
大千世界這麼多星球裡面,所有的山碾成微塵多少,你全知道,這麼大的能量!這一念之
力,能量不可思議。
  「如是念佛,即念是佛」,念就是佛,這個我們完全能接受,沒有懷疑了。為什麼?
相由心生,心就是念頭,我念佛,佛就現前,念什麼現什麼。真的是「非內非外,無縛無
脫。盡山河大地、十方虛空,無一芥子許不是無量壽佛現身說法處」。佛在哪裡?遍法界
虛空界佛都沒有離開,也就是說明我們的自性起用沒有離開,我們念頭想什麼,外面境界
變什麼。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如果沒有什麼災難發生,科學家的成就
肯定會把念頭這個問題的答案找出來。現在是物質是什麼搞清楚了,念頭是什麼沒搞清楚
。物質是從念頭生的,是念頭產生的幻相,完全是假的,跟《般若經》說的一樣,「一切
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就在我們面前,頻率太快了。我們的電視一秒鐘一百次的
生滅,我們自性起的這個作用一秒鐘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我們怎麼會知道?
  底下的結論說,「盡山河大地、十方虛空,無一芥子許不是無量壽佛現身說法處。乃
至離即離非,頓入如來大光明藏。」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一點都不假,這個才是真的。
科學家做不到,但是他能夠在儀器裡面得到一個結論,這個結論知道,念力的能量太大了
,無法想像。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要善念,不要惡念。善念,第一個身心健康,什麼樣的
病痛念頭都能治好,不要靠外頭,只要好的念頭,沒有一念不善,你的身心自然健康,這
一點重要。我們大家的念頭都善,我們這個地區沒災難,隔壁地區有災難,隔個幾十公里
有災難,這個地區也不會有災難。誰主宰宇宙?誰主宰一切法?念頭。「一切法從心想生
」、「相由心生」,佛說的,真話,不欺騙我們。如來大光明藏就是法身,在哪裡?無處
不在,無時不在,我們都在其中,沒有絲毫感覺。我們見的這些相,見色聞聲,是大光明
藏所現,阿賴耶識所變,阿賴耶識把這個境界相扭曲了。如果我們不用妄心,用真心,那
就是自性所現的,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把這個問
題解決,你就看到了,自性所現的;扭不過來,是阿賴耶識所變的,心現識變。《華嚴經
》上佛告訴我們,唯心所現是一真法界,唯識所變是十法界、是六道輪迴,這真相告訴我
們。我們如果搞清楚、搞明白,相信,信願就真了,一點懷疑沒有了,跟極樂世界就通了
,信息先通。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3-13 15:44:00
阿彌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03-13 17:23: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3-13 22:06: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