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佛教是如何看待萬惡的人類乃至於復仇?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3-13 06:46:44
這篇文章可以參考看看。
摘自:超越-生命的幸福之道 達賴喇嘛 (台灣中文版 時報出版)
在世俗道德的脈絡中,能化解日常生活中最迫切、最立即相關的破壞性情緒毒性的解
毒劑,或許就是在藏文中被稱為soe pa(音為「索帕」)的特質。雖然soe pa常譯為忍耐
(或安忍),但它其實也蘊涵著包容、容忍、寬恕等美德之意。
■忍耐與容忍
在世俗道德的脈絡中,能化解日常生活中最迫切、最立即相關的破壞性情緒毒性的解
毒劑,或許就是在藏文中被稱為soe pa(音為「索帕」)的特質。雖然soe pa常譯為忍耐
(或安忍),但它其實也蘊涵著包容、容忍、寬恕等美德之意。soe pa 真正的涵意,是
吃苦的能力,也意味著不放任自己用直覺性衝動這種負面方式來因應困難。但soe pa 完
全不帶有消極或無能之意;不表示因為自己欠缺反擊能力,只好逆來順受;也不表示咬著
牙,勉強自己忍受不義之事。相反地,真正的忍耐需要的是無比的勇氣。忍耐基本上是以
內心修煉為基礎的克制力。忍耐或容忍,要考慮的層面有三:一是容忍傷害我們的人;二
是接受苦難;三是接受現實。
■容忍加諸傷害的人
我之前提到過,「一切事物的生起,乃來自於特定因緣條件的相和結果」。仔細思考
這個道理,對我們會有很大的提昇,能幫助我們容忍他人施加在我們身上的磨難。如果有
人以任何方式傷害了我們,可以試著理解他們的行為乃是由各種因素所促成的。遇到他人
挑釁或遭到無禮對待時,有件值得思考的事是:他們為什麼會做出這種行為?原因很可能
是他們的行為,反映了自己正遭遇到的難題。明白這一點,便可緩和想要報復的直覺。
還有一個有用的方法,是去記住沒有人是真的想要生氣的。舉例來說,我們是因為自
己真的很想生氣才發怒嗎?不是的,其實我們也不想生氣。生氣和生病一樣,都不是我們
故意要做的。此外,既然加諸傷害的人和你我一樣,都是渴望得樂、希求離苦的人類,因
此他們也值得我們的慈悲與關懷。由此可見,在面對敵意時,仁慈和寬恕會是比憤怒更適
當許多的反應。
在修煉寬恕時,必須區分行為與行為者、有害行為與加害者;修煉忍耐時亦同。我們
可以立場堅定,堅決反對不義行為,同時卻仍保有對加諸傷害者的關懷與慈悲。
■接受苦難而生忍耐
實踐忍耐或容忍,有個重要層面,是培養、增強接受苦難與困難的能力;而苦難與困
難,其實也是人生在世無法避免的一件事。修煉忍耐的方法,是養成接受「生是苦」的這
種態度。否認苦難的存在,或期望人生輕鬆自在,只會讓人過得更悽慘。我絕無意暗示苦
難本身是一件好事,只是想說接受會讓苦難期變得比較容易度過。
走訪世界各地時,我注意到低度開發國家的人民,在物質方面雖然過得很艱苦,但看
起來卻往往比居住在經濟富庶國家、生活相對輕鬆的人要來得滿足。在物質進步、社會富
裕的表象之下,存在著許多內在焦慮與不滿;然而在貧窮國家,卻經常見到單純的喜悅,
常令人為之動容。此事該如何解釋?看來,讓我們在生活中不得不更忍耐、更容忍的苦難
,反而讓人更堅強、更茁壯。生活的困境帶來的,是更有能力接受困難,同時也不至於喪
失內在的平靜。我在幾位歐洲友人身上,也觀察到此現象。與我同時代的人,都經歷過第
二次世界大戰的艱辛,因此比起從未遭逢戰亂的年輕一代,我們的容忍力似乎更強,個性
也更堅毅。痛失親友、生活不穩定、勉強餬口的經歷,似乎磨練了我們這世代人的韌性,
讓我們更有能力應付逆境,卻又不失幽默感。當然,我並無意提倡苦修的生活方式,只是
想表達:只要積極面對困境、看見逆境的好處,就能帶來剛強、堅毅的內心。但是,我們
該如何處理生活中常見的挫敗呢?我覺得還是八世紀印度思想家寂天菩薩的忠告特別有幫
助,他寫道:
若事尚可為,
云何不歡喜?
若已不濟事,
憂惱有何益?(註)
我稱之為處理問題的「云何、何益」法。倘若問題可以解決,那它就不該讓你憂心如
焚;與其不知所措,倒不如下定決心、設法解決。假使深思熟慮之後,得到的結論是「無
法解決」,那麼擔心也沒用。反之,愈早接受問題無法解決的事實,就愈容易好好把日子
過下去。反正擔心橫豎都是沒有好處的!憂慮非但對人毫無益處,反而會造成嚴重傷害,
讓人變得更脆弱,更糟的是,還可能引發憂鬱症。
當然,這並不表示我們就應該向苦難投降;正好相反,我們非但不能投降,反而應該
接受苦難的磨練,這才是對抗苦難傷害的第一步。接受苦難之後,便能逐漸明白苦難並非
只有壞處;譬如,它可能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能讓人團結在一起,發揮人類的同理與慈悲
天性。最重要的是,苦難能幫助我們領悟到四海一家的道理。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我們
將不再因自身的困難而倉皇失措,反而會養成面對挑戰時需要的強韌心性。
自身的苦難也是個人心靈成長的催化劑,除了能讓人更堅強之外,還能使人心存謙卑
,進一步面對現實。世上各大宗教傳統均承認受苦能帶來以上效果,而這也是我自己生活
中的親身感受。流亡經驗讓我對人生的理解更為深刻,這點我從不懷疑。倘若我一直住在
西藏,享有國家領袖的特權,就無法產生如此深刻的體悟。
■觀照現實而生忍耐
第三層次的忍耐修煉,需要把焦點放在自己最難接受的現實面,其中包括,比如說,
老化或死亡。這類主題經常被視為禁忌,因為許多人十分抗拒去想這些事,在經濟較富庶
的國家情況更甚。在這些國家,消費主義助長了「年輕就是好」的文化。然而,觀照這些
主題,其實能增進幸福。深刻思考老化、死亡之不可避免性,及其在人類生存中所扮演的
角色,反而才更能接受這兩個現實層面,否則就會感到萬念俱灰或意志消沉。
我提到過幾次,人世間大小事都是許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無論發生什麼事,自己
的行為其實只不過是一連串因緣、條件的其中一項因素罷了。同樣地,任何狀況都有許多
面向。因此,當自己遭遇不幸時,例如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便可換個角度思考:這
個結果雖然令我失望,卻有他人可因此而受惠,或許是某個更需要這份工作的人。要這麼
想雖不容易,卻能讓我們為別人的好運感到同理的喜悅,因而減輕自己的失落感。轉個念
頭,別只專注在自己的得失,光是這個簡單的小動作,就能帶來很好的效果,讓問題似乎
變得不再那麼難以忍受。
修煉忍耐的好處顯而易見,一是能讓人即使處於萬分危急的狀況,仍不失沉著,同時
也能運用明辨力;二是能給人一個內在空間,在這空間裡,可以某程度地控制自己,並能
夠選擇以適當、慈悲的方式來因應情況,而不至於衝動行事。持續修煉忍耐功夫,就會更
有能力處理人生中無可避免的高潮起伏,這一點我之前已經說明過。況且,忍耐還絕對是
一項人人稱讚的特質!凡事忍耐,人緣自然就會變得更好,別人在跟我們相處時,不但會
感到輕鬆自在,也喜歡有我們同在。最重要的是,忍耐(安忍)是對治憤怒、沮喪等破壞
性情緒,很有效的解毒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