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佛板越看越感到迷惘

作者: GETpoint (擲雷爆卦)   2016-03-12 13:14:50
※ 引述《liveforhappy (水戶洋平)》之銘言:
這題超難的,我自己就這樣過來了;沒辦法提供您什麼契根的意見。
不過以下教材必須熟稔:
【四諦十六行相】
沒學到這個應該就不能實修了,基本上大善知識甚至直接濃縮成教訣:
十六、恆修死亡無常 http://goo.gl/SdWBrs
博朵瓦懇切地說:
「我沒有其他的遷移加持,只希望你能一門心思地觀修無常,
沒有比此更深妙的法門了。」
生老病死一切無常,不去恆修死亡無常會造成修行上的重大障礙。
【十二因緣】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in/pdo/pdo4-1.htm
生緣老死,因為有生才有老死;
  有緣生,因為有有才有生;
  取緣有,因為有取才有有;
  愛緣取,因為有愛才有取;
  受緣愛,因為有受才有愛;
  觸緣受,因為有觸才有受;
  六入緣觸,因為有六入才有觸;
  名色緣六入,因為有名色才有六入;
  識緣名色,因為有識才有名色;
  行緣識,因為有行才有識;
  無明緣行,因為有無明才有行。
  過後又以另一種方法重覆地思惟:
  無明緣行,無明為緣才產生行;
  行緣識,行為緣才產生識;
  識緣名色,識為緣才產生名色;
  名色緣六入,名色為緣才產生六入;
  六入緣觸,六入為緣才產生觸;
  觸緣受,觸為緣才產生受;
  受緣愛,受為緣才產生愛;
  愛緣取,愛為緣才產生取;
  取緣有,取為緣才產生有;
  有緣生,有為緣才產生生;
  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純大苦聚集。
【觀五蘊無常可以得道,也能獲得神通。-可持修心經】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1/208011.html
佛世時,提婆達多出家學道,他背誦了六萬法聚,在十二年中精進修行。
  之後,為了求取名聞利養,他來到佛前求學神通。佛告訴他:“觀五蘊無常可以得道
,也能獲得神通。”佛陀並未傳給他修習神通之法。
  提婆達多又去乞求舍利弗、目犍連和五百阿羅漢,但是他們都未傳授給他,只是對他
說:“你應當觀五蘊無常,可以證道,也可以獲得神通。”
  提婆達多所求不遂,便哭泣不樂,又到阿難處求學神通。阿難因為沒有他心通,念提
婆達多是兄長,便傳授給他。
  提婆達多得到神通修法之後,入山修持,不久便修得了五神通。
  他想:誰能成為我的施主呢?阿闍世王子有大王之相,我應當與他結交。
  於是,他上天去取天食,至北俱盧洲取自然粳米,又到南贍部洲的林中摘取果實,送
給阿闍世王子。
為了打動王子的心,他施展各種神通:有時他化作象寶、馬寶迷惑王子,有時變成嬰孩坐
在王子的膝蓋上。王子抱著他時,他常常說自己的名字,好讓王子知道。
  王子被提婆達多迷惑之後,在柰園建了一座大精舍,以四種供養、種種雜供應有盡有
地供養承事他。
  諸比丘將此事告訴佛陀,佛說:“不必羨慕提婆達多獲得供養。芭蕉因結果實而枯萎
,騾子因懷孕而死亡,愚人因貪著利養而毀壞自己,讓智者見笑。”
  提婆達多得到利養之後仍不滿足,他見自己徒眾稀少,心想:我有三十相,與佛相差
無幾,只是未能集聚徒眾,如果我座下有大眾圍繞,則與佛有何差別呢?他以惡心破和合
僧,得到了五百弟子。
  後來,由於舍利弗和目犍連尊者說法教化,僧眾又重新和合。
  提婆達多因此生起惡念,推落山石想要壓死佛陀。金剛力士見後,從遠處以金剛杵擊
碎山石,碎石飛迸,傷了佛的腳趾。
  蓮花色比丘尼呵斥他,他便毆打比丘尼,比丘尼眼球迸裂而死。於是,提婆達多犯下
了三條無間罪。
  提婆達多又與邪惡的外道富蘭那等結交,斷壞善根,內心毫無慚愧與悔意;又將劇毒
塗在指甲上,想在禮佛時傷害佛陀。
  當他起身前往王捨城途中,大地自然裂開,地獄火車前來迎接他,於是提婆達多活生
生地陷入地獄,自取毀滅。
: 過去接觸一般佛教(民間版本)的時候
: 遇到困難的時候
: 會念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
: 當時個人深信只要當個好人
: 念佛或念菩薩,祂們會保佑我們
: 現在回想起來
: 也不能確定有沒有得到保佑
: 但當時是我心裡很好的依託
: 後來長大之後
: 因為感到好奇,再加上種種因緣
: 開始接觸更深入的部分
: 看了一些南傳佛教的書籍與觀點
: 也看過網路上許多漢傳跟南傳的討論
: 但我看完之後
: 感到更為迷惑
: 從理性上的觀點來講
: 我覺得南傳的觀點有可能是對的
: 歷史上的佛陀是一個凡人
: 他藉由自我找尋,自我訓練的過程中
: 找到了某種方法
: 可以讓我們即使面對現實生活的困境
: 但心裡能不感到那麼痛苦
: 但從感性上的觀點
: 我希望漢傳佛教是正確的
: 我希望真的存在觀世音菩薩,藥師佛等諸佛菩薩
: 在我們遭遇困境的時候
: 可以有超越現實的力量幫助我們處理實際的難題
: 我希望的不單是像南傳教導的
: 遇到困境能坦然面對它,不感到苦
: 而是希望能實質改變困境
至於其他的教法如果不是建立在以上基礎都沒辦法成熟解脫因緣,
多讀一些上師傳記如《密勒日巴傳》、《高僧傳》也可以培養善根因緣;
眾生因緣業報不可思議,我只能起個頭罷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