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淺談如來藏思想

作者: sutranet (佛經館)   2023-12-22 09:33:32
文章出處
https://sutranet-org4.blogspot.com/2019/03/blog-post.html?m=1
  雖說修中道才能導致涅槃,但是如果不了解般若(空)和如來藏的含義,中道也無從修
起。在現代佛教中,有許多人提倡人間佛教,其源頭即出自如來藏思想。法華經有一個重
要概念,就是「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可成佛」,也含括了如來藏思想。
  什麼是如來藏?「如來」就是真如,就是般若思想中的空性;而「藏」有隱藏之意,
因為隱藏著,所以不容易被察覺。而如來藏就是指「隱藏的真如」、「隱藏的空性」或說
「隱藏的佛性」。透過對般若思想中「一切事物都是空性」的理解,我們知道眾生都是空
性;因為眾生都有隱藏的空性,所以可以說眾生都有隱藏的真如、眾生都有隱藏的佛性(
空性即是真如、即是佛性),這就是如來藏思想的重點。由這個論述開展,甚至可以說:
眾生即佛(因為眾生即空性、即真如)。其次,我們也可以得到一切法平等的結論(因為一
切法皆是真如)。
  下面我們可以透過常見的經典,來理解如來藏思想:
金剛經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一切法皆是佛法?那我們現在在這裡討論佛法,就失去意義了,再也不必討論了,反
正不管怎麼討論都是佛法,都是正確的,沒有人的理論是錯誤的!經文的意義使人一下子
難以理解,但如果從如來藏的角度來看,就能解釋:因為一切法皆是空性,所以一切法皆
是真如、皆是佛性,因此,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也自然合情合理了。另一方面,這樣的境
界是什麼樣的境界呢?當我們能證得一切法皆是真如、皆是空性,自然就能看見一切法皆
是佛法,當然也會看見一切法皆不是佛法。
心經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異空:「色」指一切物質,一切物質的自性就是空性,這是屬於般若思想。接下
來,空不異色,就比較難理解了,有二種說法:
(一)真空妙有:一切的存在現象都是從空性中生起的,所以空不異色。
(二)空性是真如,一切存在現象也是真如,所以空性和一切存在現象同樣都是真如。
這裡的「空不異色」就屬於如來藏思想(真如、佛與眾生沒有差別)。
圓覺經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
無二。於中百千萬億。不可說。阿僧祇。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花。亂起亂滅。不即
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
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其能證者。無作無止
。無任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很明顯的如來藏思想。最後的「一切法
性平等不壞」就是說:一切事物的本性都平等而不會毀壞(都是真如)。
  如來藏思想有一個危險的面向,就是有人接受如來藏思想之後,認為一切法都是佛法
,所以戒也不持了,禪定也不修了,隨順著自己的貪欲,說這就是佛法。但是,所謂的「
一切法皆是佛法」是同時包括了持戒和不持戒、禪定和不禪定、不隨順貪欲和隨順貪欲,
他們卻只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來說,況且「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境界,尚未到達佛地,還
是得修中道以獲得涅槃。所以,修如來藏還是小心為上,免得造業了還不自知!
心得
「單修」如來藏的缺失
1.如來藏思想雖然在佛法修習過程後期才出現,但並非佛法的最高境界。
2.如來藏思想只能說明自性清淨,對於顯相的修習沒有幫助,所以單修如來藏無法覺悟般
若或中道,依舊停留在凡夫境界。
3.單修如來藏容易落入無修的理解,無法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又因為認為一切法皆是佛
法,容易與世間法混淆,沒有能力判斷般若、中道和唯心等思想的內容真偽。
4.單修如來藏往往會失去道德的判斷力,以為不論是善或惡的本質都是清淨的,無意中造
成惡業而無法自己察覺,將來很可能會失去人身。
5.建議在證得般若空性之後,才修如來藏,比較不會退失。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3-12-22 13:02:00
圓覺經有云,圓覺自性非因「做」而得 (不是你做了什麼才能得證) ,亦非「任」有 (也不是因為你任隨一切諸法而有) ,下面還有兩個就暫不列舉了。然後前面段落有講圓覺三法,其中一個方法是直接入本心(如來藏) ,這個方法叫做「禪那」,這也是其中一個佛陀認可的修行方式。不過也如同原po所說,可能會有人誤會,所以教我們本心法的人,一定要說明清楚,不能讓學生認為什麼都不用做,否則這樣的老師不能稱為善知識。剛好圓覺經有定義什麼樣的人才叫做善知識,在普覺菩薩的篇章,有興趣的人自行參閱。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3-12-22 15:35:00
人間佛教,不是來自於如來藏,是來自於太虛大師人生佛教.太虛大師當時提出四點 :人生改善、後世增勝、生死解脫、法界圓明。後來印順法師延續這種觀念,但侷限在人生改善。發展出 人間佛教的想法。印順法師在台灣的學術影響很大,也影響了幾個山頭思想。然後如來藏性,只能說佛法是不二法。如來藏性,即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之心性。你文中提的那些資料,可能都是一些學術方面的輾轉誤解。跟真正的實修實悟差距其實非常大。一個人如果會偏,在修空性的時候也會偏在一切法空頑空見也可能發生認為一切空性,沒有因果,沒有善惡,四大皆空這不是修什麼法的問題,是人的問題。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如來藏性即佛性,空性,涅槃,無二之性,不一不異之性等非一非二,也非三非四。但離妄想、分別、執著,而可證得。解行若能相應,即是開顯如來藏性。共勉之,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23-12-23 00:32:00
你先聲明你不是蕭平實邪教同樂會的!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3-12-23 10:05:00
覺囊派也是第一義諦如來藏的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3-12-23 11:14:00
如來藏,就是金剛經講的『如來』。藏,是對眾生本俱而無法受用而講覆藏。很多人喜歡引用金剛經,又反如來藏,匪夷所思。這都代表實質上沒有在學習,著文字相。如來本是佛十名號之一。至於如來藏跟蕭平實,密宗跟男女雙修,這都十幾二十年前的老刻板觀念了。再來就2024了。觀念要更新。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3-12-23 11:38:00
講到這個,我覺得「藏」其實也是一語雙關,對一般凡夫來說,本俱如來,天天都在用卻不知道,所以叫做如來「藏 (音同捉迷藏的藏)」,如來藏起來了;學佛後了解心性作用,明白原來所有眾生都本俱摩尼寶珠,只是被妄想執著所掩蓋而已,此時就變成如來「藏(音同寶藏的藏)」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3-12-23 11:50:00
整部《金剛經》就是在教人開顯如來本性。有些人在歸類什麼《金剛經》是空性,《金剛經》不是如來藏思想什麼的...其實都讓人匪夷所思,是否有學過金剛經?諸如此類,族繁不及備載。『如來』二字,遍於各類經論當中,哪一部經不是在開顯本俱如來智慧?各類經(不一),皆不離如來智慧(不異)。不一不異是如來性。
作者: allin7245 (營隱)   2023-12-23 20:38:00
提醒一下樓上 我是沒有見過哪一本經典聲稱[不可得性]和[平等性]兩個不一樣啦... 我倒是看過經典認為兩者根本同一個東西 你自己幫它們分根器 我也是沒見過<大寶積經>:[一切諸法皆入平等。 亦不見法入於平等。不可了知不可得故。 於 一切法自性如實不分別時。一切諸法悉入 其中。...][一切諸法皆無本性。如是諸法。非作非不作。非等非不等...以於一切文字語業自性空故。文字語業亦復皆空..]<佛說十地經>:[ 性常寂靜無生滅。 性空能寂無二盡,離趣平等至涅槃.....無性為性常平等 以無分別入佛智]所以我是根本沒看過什麼:上根平等性 中根不可得性這種謬論很可能是因為你只知道名詞 但不知"平等性"在講什麼就像你不知道"非一非異"和"無自性"是講同個東西一樣這次是換成不知道[平等性]和[不可得性]是同個東西在上面引的兩部經裡面 平等性、無自性、空、自性空根本都講的是一樣的東西還是誠心建議 好好地找傳承師長紮實的學教理只是把一些名詞背下來是沒有用的...內涵是需要了解的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3-12-23 20:52:00
不可得性跟 斷德有關。 平等性跟 智德 恩德有關。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依證悟平等性而發起。也許有一天你會明白。
作者: allin7245 (營隱)   2023-12-23 20:55:00
你講的完全沒有佛說的依據 我生生世世都不想了解耶智德恩德是啥?? 佛陀沒有說過這種東西噎上面引過經典了 佛說他們根本完全一樣學佛最基本的:不要自己創造邪說 也許有一天你會明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就是無自性、空性、不可得性 而起如果你根本完全不懂這些內涵 可以不用繼續創邪說了這種自己創造[佛沒說過的邪見] 本身就是謗法了也許有一天你會明白<佛學大辭典>:[十二真如][大般若有十二名,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也。對法論七,有七名,真如,無我性,空性,無無相,實際,勝義,法界也。唯識論九,有四名,勝義,實際也。智度論三十二,有四名,如,法性,實際,實相大乘止觀,有七名,自性清淨心,真如,佛性,法身,如如來藏,法界,法性也。]阿都這麼清楚,都講同個東西,換個名字而已你就自己在那裡認為兩者不同 自己分中根上根????大概是我愛執很強烈 不斷的想要用佛法裝飾自己吧??請你不要繼續這種損人害己的行為了 蓮池大師也提醒過你了: 僅僅依照經論 不要自己創一些邪說希望你有一天會明白 感果之前好好懺悔https://reurl.cc/eL83yx<大般若經>:[於此一法平等性中。諸平等性既不可得。於中異生及預流等差別之相。亦不可得...]所以不要亂相信這種自以為是的說法 天花亂墜編一套說詞結果佛經典裡根本不這樣說 勸版上初學 好好找傳承師長學教理 版上的東西不要輕信再引第四部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於諸法中求不可得,去來現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無,常懷染著從妄緣現,緣無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不一不異,非斷非常,本無生處,亦無滅處,亦非遠離非不遠離,如是心等不異無為,無為之體不異心等。...如是法界自性無無垢,無上中下差別之相。何以故?是無為法性平等故。如眾河水流入海中,盡同一味無別相故。此無垢性,是無等等,遠離於我及離我所。]瞧~ 每一部經都這樣說不可得=無自性=空性=不一不異=非常非斷(離二)=平等性好好去學內涵啦 不要只會背名詞、亂解釋還自己分什麼中根上根 ?? 真恐怖https://tripitaka.cbeta.org/T03n0159_008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23-12-24 00:43:00
沒人反佛說的如來藏,而是反蕭說,因為蕭平實的如來藏與梵我論是一致的,需要我把蕭平實的開悟蜜意貼出來嗎?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3-12-24 10:00:00
我只會看原po講的對不對,不會看到如來藏就想到蕭。現在把如來藏當第一義諦的宗派太多了
作者: proton63 (proton63)   2023-12-24 15:22:00
吾想像道一以貫之。莫非是道親?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3-12-25 09:26:00
如來藏,體性空寂且能現萬法。即<壇經>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是世間語言上能使用的極致描述。但這在世俗理解上,空寂跟現萬法,是對立的二件事。然而佛法是不二法,所以會使用 "離二" 的方式去契入實相.離二離中,這就是所謂的了義大中觀見。藏地過去有所謂的覺囊派,屬於他空見派。蕭的理論與他空見類似,這種屬於專從 "能現萬法" 去談。另外一種自空見,專門強調體性空寂。但這二種詮釋法,都只是如來藏的片面。<六祖壇經> 其實已經教導很清楚方法 :「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佛。猶覺也。分為四門。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 ...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這段完全從核心心性上去談,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性本俱,本心即佛,與佛無二。只因眾生妄想分別執著而障礙。《壇經》這一大段就是在教導如何正確認識如來藏性。認識本俱如來藏,有二件重要意義 :1.教導眾生本俱佛性,引導眾生發願成佛,紹隆佛種。2.雖俱如來藏性,卻被無明煩惱障礙,與佛受用天地懸殊。勿自暴自棄,也慚愧自蔽光明,願常隨佛學。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3-12-25 10:15:00
隨喜
作者: allin7245 (營隱)   2023-12-25 10:33:00
錯了,蕭平實的理論根本不是覺囊派的他空見 真的不要香蕉對到芭樂去...蕭平實的理論會被說是外道 是因為他認為如來藏有自相有諦實並且不在五蘊之內 這根本不是覺囊派他空見覺囊派至少認為離五蘊外無我 這就是根本的不同點如果Bonaqua是蕭平實的信徒 真的不要像蕭一樣到處認親而且 大家都說自己是"了義大中觀" 因為都執迷在"了義"和"大"的自我裝飾上 就像你執迷自己"上根"一樣但說實在話的 覺囊派的他空見和寧瑪派的了義大中觀不同 見解上有差異的地方很多 但你分辨不出來噶舉派也有自己認為的"了義大中觀" 和覺囊也不同勸你真的好好去學一下教理而且 <六祖壇經>所說的心性如來藏 是根本找不到的其實直接符合你說的[自空見] 你還以為他和自空不同???"他空見"認為 排除其他東西之後剩下的"非遮"找得到這個見解直接和<六祖壇經>相違背 你還以為是壇經的見?我覺得你根本只是拿一些自己不懂的詞在亂講話<六祖壇經>:[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所謂的自空就是這樣 心性本身體性就是空性 這是自空見[他空見]是:[空掉其他東西,剩下來心性本質實有諦實]兩個根本完全相反 很明顯Bonaqua天天胡扯自己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自空、什麼是他空 只是天天拿一些名詞在那裏亂解罷了寧瑪派的了義大中觀認為 心性如來藏找不到噶舉派的了義大中觀和大手印認為 心性本質也找不到覺囊派他空見認為 心性如來藏實有本體能找到<六祖壇經>認為 心性無有一法可得 自性真空蕭平實邪教認為:如來藏實有諦實且"是我"很明顯見解差異那麼大 你就通通混一起說都一樣??????是在意圖用<六祖壇經>夾帶打包 合理化附佛外道喔???現在很多學"如來藏"的 看到有提到"如來藏"的詞彙就瘋狂的拿來崇拜 從來不會認真看詳細的內涵的就會出現這種 把各種不同對如來藏的解釋全部混為一談內道講如來藏性空、內道講如來藏不空、外道講如來藏是我 Bonaqua通通混在一起 以為就是了義大中觀 XD所以 奉勸版上初學 好好找傳承師長學教理版上的東西 就是很多人失敗的學習過程而已所以會弄出什麼"非一非異"與"無自性"不同什麼"不可得性"和"平等性"不同什麼蕭平實邪教的理論和他空見類似 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作者: proton63 (proton63)   2023-12-25 12:04:00
推 好好找傳承師長學教理。僅憑自己看書越看越輸。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3-12-25 12:14:00
明師很重要,像邪師就會教導心不可思議是錯的XDDD
作者: silver0314 (胤衡)   2023-12-31 01:17:00
你把佛經的法換成心再讀一遍開示入悟是同一件事 還分 真的有夠邪見而且本性的空和心的能所不二並不衝突 會說衝突的 即是邪見 背佛真理二三子知之 若有人分佛等 心外求法 即是外道 是分別邪見異端邪行 縱勸為世事善行 亦同魔說 了不可得佛法只一乘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3-12-31 12:24:00
有時候我也會把佛、如來換成心再讀一次,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很多地方突然就變得很合理。例如經典常常寫「某某菩薩乘佛威神,從座而起……」初學的時候會覺得奇怪,不就是問個問題,為何要「承佛威神」?現在,見地不同了,原來佛就是心,威神則是心的相用,所以這句話可解讀為某某菩薩依心起了相用、起了一個疑問的相。又例如金剛經「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或開經偈「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這些文句,把如來換成心,真的就有秒懂的感覺,原來這就是大乘佛法,一切唯心造。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22-01-01 02:25:00
佛,如來是專有名詞,有定義的,不用自己望文生義亂套名相。另,蕭平實也很愛提承佛威神這套,因為他們的開悟蜜意就是持身識的作用。
作者: silver0314 (胤衡)   2022-01-01 03:27:00
邪知邪見 持他老母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1-01 13:35:00
觀無量壽經有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是從體性上觀的結論,有時候解經時互相拿來解釋,可幫助我們用不同的角度來探討經義。但也不是全部都套用,例如阿彌陀佛,把祂解為阿彌陀心或阿彌陀眾生,雖然還是可以做出符合佛法的解釋,但確實變得奇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