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為何佛教的發展是往東傳,而不往西傳?

作者: onewalker (但願人長久)   2022-05-18 08:20:27
※ 引述《Houei (金山好吃粥,伸!)》之銘言:
: ※ 引述《onewalker (但願人長久)》之銘言:
: 一、1.吳地(交阯或武昌)初染(影響力極有限的安世高或支謙)大法。
: 風化未(擴及)全(吳地),因此康僧會欲道振"江左"..以上是我的理解
「初」、「全」通常是指程度上的差異。
如果地域上的用語會比較用「偏」、「僻」一類的詞。
: 2.慧皎辨析的是,《安世高別傳》云,若安世高活到西晉太康末年
: 但安世高自己封函卻說,傳禪經者比丘僧(太康初年已死的康僧)會,自為矛盾
第一,別傳中安世高活到比康僧會後很久,哪有需要康僧會來傳禪經。
第二,康僧會安般守意經序「此經世高所出,久之沈翳」。
代表安世高在康僧會之前很久就不在了。
: 二、《高僧傳》云"尊吾(安世高)道者居士陳慧。傳禪經者比丘僧(康僧)會"
: 若康僧會沒去廣州師承安世高,我才學不足
: 只能想到靠視訊教學在交阯某處的康僧會,抑或安世高於會稽死而復生
: 再時空旅行的預知,日後康僧會成為禪學大師這樣?
那是被慧皎辯證有問題的史料。
又,康僧會傳承安世高之學是實,指的是康僧會與陳慧合注安般守意經。
這兩句話的用法比較像是預言、讖語一類,佛教用「記」這個詞。(由「受記」而來)。
所以慧皎說「封函之記」。
: 三、《高僧傳》是看不出來安世高在南方留下的影響,但文獻絕非只有一本!
: 別忘了《出三藏集記》:
: "廣州客深悟世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悔前愆。厚相資供。乃隨世高東行。
: 遂達會稽。至便入市。正值市有鬪者。亂相歐擊誤中世高。應時命終。
: 廣州客頻驗二報。遂精懃佛法。具說事緣。遠近聞知莫不悲歎"
: 言下之意:
: 1.倘若該廣州客後來就留在會稽,則與《廣弘明集》之"佛法久被中原,
: 未達江表"、《出三藏集記》之"時孫權稱制江左。而未有佛教"
: 相互矛盾,所以廣州客不無可能折回交阯
如果你把「沒有佛教」的字眼看得那麼死,
不能接受佛教流傳有各種狀況和程度的話。
大概也只能想出,「廣州客折回交趾」這樣的東西。
廣州客閉門修行不可以嗎?
也不是每個佛教徒都有辦法大吹法螺、大擊法鼓的好嗎? -_-
: 2.退一步只看《高僧傳》的話,康僧會到建業時,"吳國以初見沙門。
: 睹形未及其道。疑為矯異",並不符合該廣州客在會稽或江左宣揚佛教
宣揚佛教的可不一定都是出家人啊...
支謙、陳慧都是在家居士,吳國沒有看過出家人,覺得矯異也是正常。
: 四、關於史料本身用語:
: 1.《廣弘明集》引用韋昭"孫權赤烏四年"之前,標題有
: "吳主孫權論敘佛道三宗五出吳書",則後面省略吳主,如同重複提及人名時
: 不再冠姓而直以名作稱一般
「吳主孫權論敘佛道三宗五出吳書」是道宣自己加的標題。
不清楚廣弘明集的體例,但我覺得內容應該也是道宣重新編輯整理過的。
: 2.吳人韋昭《三國志吳書孫皓傳》的用詞:"孫皓曰:「北方守戰之具不設,
: 弋陽可襲而取。」皓訪羣臣,鎮西大將軍陸凱曰:「夫兵不得已而用之耳,
: 且三國鼎立已來,更相侵伐,無歲寧居.."
: 結合"時三國鼎峙。各擅威權",鼎峙又威權,於是更相侵伐
: 如此脈絡會很不清楚嗎?
你引的《三國志吳書孫皓傳》是陳壽寫的,不是韋昭寫的吧。 -_-
廣弘明集中引的文字不見於今本三國志吳書中,所以懷疑是是韋昭所寫的《吳書》。
如果是吳人韋昭寫的國史,會不用大帝而直接指稱孫權?
會用客觀的角度說「三國鼎峙,各擅威權」?
: 五、《廣弘明集》雖未提康僧會住過交阯,但這不影響正因為國君各擅威權
: 所以理論上康僧會明瞭,如果沒過最高否決權這關,將難以化行南國的!
廣弘明集說康僧會是「有康居國大丞相長子」,
出三藏記集、高僧傳中「康僧會,其先康居人,世居天竺,其父因商賈移于交趾。」
那要怎麼理解這個不同?合起來做撒尿牛丸?
「康僧會的父親從天竺回康居國做大丞相,然後從商移于交趾」?
又不管北方或是南方,想要傳教都是會往通都大邑去的。
有君王的支持,也是傳教最快速的方法。
: 六、我想並不適宜認為時代較晚的《廣弘明集》,著作時就不會廣為蒐羅參考眾書
: 甚至有機會修正前人謬誤
南梁時到唐朝時亡佚的書籍有多少你知道嗎?
: 七、吳地初染大法,其所受支謙的影響,就是你講的支謙在"武昌"譯經
: 因此康僧僧方才欲使道振"江左"興立圖寺
: 八、吳地武昌鄰近區域,或有半點佛教流傳,所以康僧會才要"道被「未」聞"、
: "道「振」江左"
: 其次再強調一次,《出三藏集記》裡,未有佛教的是"江左",不是武昌
最好可以檢查一下僧祐對「江左」的用法。
同一篇康僧會傳中說「孫權稱制江左」,其「江左」不包括荊州或武昌在內嗎?
僧祐或慧皎根本就是把吳地(或江左)當成一個整體看,沒有區分荊州什麼的。
說傳入中國不對,只能說傳入中原。
說傳入東吳不對,只能說傳入荊州。
不過中國不就包括中原,東吳的概念不就包括荊州嗎?
傳入中原當然也是傳入中國,傳入荊州當然也是傳入東吳啊。
這跟蘇格拉底是人的論證一樣,這不是歷史問題,而是邏輯問題吧。
: 九、重點又繞回《吳書》的國君各擅威權!我想"未有佛教"是泛指接受程度而言
: 確實會有從北方、武昌到江左而薰染佛教的人
: 問題康僧會光是營立茅茨設像行道,都很快被叫去質問了
: 試想其他百姓膽敢大搞佛教否?
: 看看《廣弘明集》、《高僧傳》各自形容為"吳人初見謂為妖異"、"疑為矯異"
: 就知道私底下的精神寄託,跟當時社會風氣是否有那麼開放,往往是兩回事
: 更表明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點,在專制體系下想拓展的難處
因為沒有看過出家人設佛像行佛事,覺得是不是在搞什麼巫術也不算很奇怪啊。
沒有如你說的「大搞佛教」,一來沒有出家。二來沒有寺院。
三來可能是方法上的差異,像傳譯、禪坐(安般守意)這些都剛好是比較不引人注目的。
康僧會就是知道建立據點(寺院)對於「道振江左」的必要。
有了據點,尤其是在君主支持下,佛教的流傳就進入另外一個階段了。
作者: saram (saram)   2022-05-19 23:55:00
聖經裡有:記,書,歌,篇,傳,錄.....如創世紀,出埃及記....靠前人口述而記下的稱為"記".書則是有一開始文字紀錄的章節.記可說是古代傳說.如太史公也聽許多老人口說予記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