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27]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21-06-01 04:48:24
謝里登飛騎救場
雖然半個月內連戰皆敗,雪倫多亞河谷的南段也已經化成一片缺乏糧草補給的焦土,南軍
的厄爾利將軍卻還不願放棄,而是在十月中旬下定決心做最後努力,帶領南軍的河谷兵團
強行跋涉一百二十公里遠,追上緩步北返的聯邦官兵。
北軍雖然並非全無防備,從上到下都沒有預期南軍敢於全軍孤注一擲、冒險深入,謝里登
因此離開前線準備前往白宮匯報,途中順便勘查主力繼續收兵時可以設置的陣地防線。
十月十九日清晨,當迷霧中的北軍官兵還睡眼惺忪時,南軍向雪松溪畔的北軍雪倫多亞兵
團發動猛烈突襲。北軍左翼的西維吉尼亞兵團─實際為軍級規模─原本預期有山脈屏障,
卻被南軍找到翻山越嶺的小徑,在驟然遇襲的情況下一觸即潰;位於中央的十九軍倉促列
陣,卻同樣在轉眼間就大敗而走,只有右翼的第六軍因為較晚接戰,有時間準備且迷霧漸
漸散開,能夠有序的且戰且退。
北軍位於側翼後方的兩個騎兵師都在聽聞交戰後趕忙上前增援,但僅能阻止南軍馬隊從兩
翼迅速包抄──卡斯特的第三師在右翼,麥瑞特的第一師在左翼,雖然都抵住了南軍的馬
隊快攻,但是仍被南軍步兵逼得緩緩後退。
南軍在強行軍和激戰後卻顯得飢餓和疲憊,且誤以為勝負已分,所以並未把握機會將動搖
的北軍完全掃出戰場,而是在擄掠戰利品和歇息,給予北軍珍貴的時機站穩腳步於高地。
南軍在中午發動了進一步的攻擊,但是未能突破北軍開始重整的陣線,戰況開始逆轉。
在戰場以北的大後方,謝里登起床後收到緊急報告,一開始還以為只是預期中的威力偵查
交戰,但很快就認知到戰況的嚴峻。他一度考慮將部隊撤至新防線,但旋飛馬疾馳二十多
公里到前線,相信自己鼓舞士氣的能力和麾下官兵的作戰潛力。
這就是被神化了的「謝里登疾馳」,他向潰退的官兵高呼:「若我與你們同在,今早的慘
敗必不會發生。我們必須調頭回去;我們會收復自己的營地。」許多士兵都在謝里登的激
勵下返回戰場。
經過迅速的整頓,謝里登親臨指揮的北軍在傍晚展開全線反攻,此時雙方的兵力差距開始
顯示出效果──南軍此戰不過一萬三、四千人,北軍卻有三萬餘兵力,即使北軍在清晨損
失較多,仍享有壓倒性的戰力優勢。南軍最後終於被打垮,在敗退的途中把戰利品和自己
帶上的火炮、輜重都吐出來;北軍騎兵在追擊過程中得以連本帶利討回顏面,奪取大量裝
備、物資和千餘名戰俘。
河谷兵團的最後一戰
在雪松溪畔完全擊敗南軍河谷兵團後,謝里登輕鬆寫意的準備率領麾下主力部隊返回彼得
斯堡,參加全殲南軍北維吉尼亞兵團的收尾作戰。
在另一頭,無論南軍在雪松溪戰役中錯失轉瞬即逝機會的原因是「致命停頓」還是「執行
不力」──此指南軍事後互相諉過的指責與爭論──厄爾利的慘敗都導致他失去李將軍的
信賴,他在踉蹌南撤之後,麾下官兵大部分都被抽調回彼得斯堡回援,河谷兵團就此幾乎
成為一個空頭機構。
然而厄爾利還是盡責的試圖阻撓謝里登前往彼得斯堡的進程,謝里登因此責令在前頭開路
的騎兵為確保道路暢通,對南軍河谷兵團做最後一擊。
1865年三月二日,擔任北軍前鋒的第三騎兵師──師長卡斯特──抵達韋恩斯伯勒並發動
攻擊。在卡斯特對面的是河谷兵團主力,但是雖然名為兵團實際上只殘餘一個非常孱弱的
步兵師和少量騎、炮、民兵等支援部隊,總計不到兩千人,還不如卡斯特麾下的兩千多名
驍騎。
由於厄爾利部署失策,被卡斯特分兵從右翼迂迴包抄,南軍未能憑藉河川固守至夜間,反
而被北軍鐵騎前後夾擊、猛衝陷陣而大潰,退路太狹窄更造成全軍無法迅速撤出,慘遭全
殲,厄爾利只帶著親信奪路而逃,並在不久後被下令停職。
南軍在雪倫多亞河谷仍有四處逃竄的少數游擊隊,但是正規軍的毀滅代表北軍再也不用擔
心南軍從河谷北上入侵,謝里登輕鬆寫意帶著嫡系精銳重返彼得斯堡,他將成為格蘭特的
利劍,徹底打垮李將軍的抵抗、斬斷北維吉尼亞兵團的生路。
作者: JosephChen (╭(〞▽〝)╭(〞▽〝)╯)   2021-06-01 07:24:00
推!
作者: chewie (北極熊)   2021-06-01 22:29:00
推 原來是謝里登成長史啊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