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俄國內戰時期的部隊水平 [5]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9-03-30 22:41:51
: 推 jason748: 為什麼還會有德軍啊,是協約國默許嗎? 03/29 14:01
: → lueichun: 當時當地還有所謂的波羅的海德意志人,他們不算德軍算 03/30 15:51
: → lueichun: 武裝民兵吧,或許還有少量德軍躲過協約國監督留在當地就 03/30 15:51
: → lueichun: 是 03/30 15:51
我在先前的連載應該提過,一戰結束後德國在波羅的海三國部署半官方的自由軍團,協助
抵抗共產黨的擴張,這是協約國所允許的,並不違反協約國的監督。這些「德軍」並不是
正規軍(威瑪防衛軍),而是招募來的傭兵,雖然幾乎所有成員都是退役官兵就是了。
一戰結束後,德國退役官兵組成多支自由軍團(Freikorps)部隊,對於壓制德國共產黨起
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德國境外則於波羅的海三國與紅軍作戰,不過位於境外的自由軍團被
認為反共意識其實不強,主要是期待能於東方當軍閥,取得土地與財富。
到了1919年夏季,協約國認為波羅的海三國戰況已經比較穩定,就要求自由軍團解散撤退
,並且向德國政府施壓。
在立陶宛的自由軍團因為德國政府控制力較強,所以協約國施壓後就退回德國了;但是在
拉脫維亞的「第六後備軍」,就不聽政府和協約國指揮,甚至主動與協約國陣營交戰,被
擊敗後還用「西方志願軍團」的名義借殼上市,再次被擊潰後才一路被輾回德國。
波羅的海德意志人確實是民兵,但是因為曾經隸屬於自由軍團「第六後備軍」,因此一段
時間內形同德軍。1919年六月打完地方軍之戰後,波羅的海地方軍接受拉脫維亞政府改編
,才脫離自由軍團的指揮體系。地方軍在第六後備軍裡面只佔了一小部分,並不是主體,
否則地方軍之戰後自由軍團不可能繼續抵抗好一陣子。
作者: c22748872 (嚕嚕喵)   2019-03-31 06:33:00
羅加諾公約,哈夫納認為很諷刺的。德國想要的東歐勢力範圍反而在戰敗後透過條約取得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