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談詞性 [道德經之微明分析]

作者: nknuukyo (我無所能因敵成體)   2017-09-19 23:36:37
且讓我先把嚴肅的內容講完,笑點放在最後。
: → BASICA: 你似乎認為我用英文文法對應分析中文文法 118.161.145.60 09/18 13:29
: → BASICA: 例如中文說「我沒有錢」沒有是動詞非介系 118.161.145.60 09/18 13:30
: → BASICA: 微管仲的微是介系詞不是動詞 118.161.145.60 09/18 13:30
: → BASICA: 你是人的是也是介系詞不是跟英文一樣BE動 118.161.145.60 09/18 13:31
: → BASICA: 詞。大概上說起來我對語言分析有一點興趣 118.161.145.60 09/18 13:31
: → BASICA: 小B缺乏閱讀習慣缺乏是動詞 118.161.145.60 09/18 13:32
: → BASICA: without跟lack都是你自己講的、自己的問題 118.161.145.60 09/18 13:33
: → BASICA: 自己承擔不要講在我身上 118.161.145.60 09/18 13:33
: → BASICA: 至於你喜歡古本老子是好事情要量力而為 118.161.145.60 09/18 13:33
: → BASICA: 例如without跟微剛剛好一樣 118.161.145.60 09/18 13:35
: → BASICA: 中文歸中文英文歸英文。 118.161.145.60 09/18 13:36
把相同概念重複強調一次,看起來就像真的....。
不過按分類法,我還是建議B兄能抽空把這篇網路文章看一下:
http://blog.xuite.net/vincent7421/blog/116175899
另外,基於討論上的『善意施惠原則』,
我這裡幫B兄直接圓掉算了....
一、B網友在這裡應該不會笨到直接拿英文詞性,對應到中文語境
不小氣,直接給個『同意』。
二、『微』字有沒有當介詞的用法或說法?
  一百多年前的《馬氏文通》,有提過介詞的用法,其中『微』也出現過,
  它作為介詞,被認為是少見的用法。
  雖然現在的分類法已經較當時精細很多,
  不過這本著作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成就。
  
  可能B網友看的是這本或是沿襲這本的分類,
  這邊我就當作是這樣了。
  現在來講一下『有』可以當成『存現動詞』,
  那『沒有』算不算『動詞』?
  這裡有幾個細節-
  a,修飾『名詞』的是『形容詞』,那麼『沒有』是否具有修飾的功能?
這裡相信每個人有自己的判斷,但確實有當成『動詞』的用法,
    只是必須說,它跟『缺乏』在這裡應當不是相同判斷。
(這裡我必須誠實的作個修正:
之前把『缺乏』跟『沒有』作概一的狀況實有偏差之處,
    兩者仍有若干差異,『缺乏』多是用於『需要、想要的物質』,
    所以中文可以說『我最近沒有抽到二手煙』;
    但如果聽到人說『我最近缺乏二手煙抽』,
    外人會覺得他是個非常異常的『二手煙控』。
會把『微』語意判讀為為『缺乏』,實際上代表的是對『明』的肯定。)
  b,如果『沒有』指的是『數量狀態』
若要參酌外文體系,例如no就屬於『量詞』
c,如果『沒有』修飾的是『動詞』
那麼它就是『否定副詞』
  【所以,除非能於此處很肯定『明』不能當『動詞』使用,
    不然直接講『沒有』只能當『動詞』使用,是不太恰當的。】
  三、重點來了,若對方固執的認為『微』就是『微細』、『微少』、『微小』怎辦?
那......就讓給他也無妨
為什麼就算把『微』改成這樣的解讀,
也不會影響大致的主旨呢?
那是因為『明』不是只能指光亮啊!!!!!!!!!!
雖然逐字考證是必要的,但本來道德經的解讀就不該是從句子入手,
要有橫向的比對跟語意嵌合才能抓到方向。
最近更新電腦,資料比較少了,
我舉幾個代表性的重點:
『明』這個字,在道德經古本多作『目月』。
不相信?
以最近的北大竹書為例: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8wqld4t15S1SzN4YnlObzNfaVE
我們可以看到,裡頭的『明』清一色是『目月』的寫法,
雖然在後世,『明』也多作『亮光』,
但當時這寫法更多是在『把東西看清楚』、『看分明』、『仔細辨識』的意義。
不信?
回到剛剛的圖,
下面有個11個『明』字,最後的『微明』是我們的填答框,
請問前10個『明』的語意比較接近『亮光』還是『看分明』??
假使這個『目月』,勉強能夠說服你相信,
『明』是『看分明』或『辨識清楚』的能力。
那麼『看分明』能力的短少(微少)、看清楚的部分很細小(微細、微小),
這樣的描述,即便詞性、詞義稍換,
卻絲毫不妨礙我們原本對於大局的判斷。
甚至也有『小聰明』這樣的解讀法,只是這個解法太口語化而容易不精確。
道德經中,老子很喜歡描述『看得清楚』、『看不明白』這樣的事,
我把其中有這樣語意的陳列如附檔: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8wqld4t15S1MmkyRXJkRzdWdDQ
(請用word開unicode,一些稀有字比較能開得起來。)
其中部分講白話點就是講人『目睭糊到蜆仔肉』。
例如其中的
『五色,使人目盲』、『曀呵!其未央哉』、『雖知乎!大眯!』等等,
其中『人之眯也,其日,固久矣!』,
近來北大竹書作『廢』、通俗本作『迷』,可作『迷』看。
簡言之,
『微明』絕不是唯一一個老子在道德經中描述這種『看也看不分明』的狀態。
至此,就算把『微』當成是『微小』、『微細』又如何呢?
===================================
花那麼多工夫談這些,並非有意於羞辱,
不過請各位明白一件事:
『有些對祖師爺誇讚,真的不是誇讚,那很可能是把人邊緣化的手段』
若不明白,我就舉個例子:
『林X炫很會唱歌』
https://i2.kknews.cc/large/1633000745b06892379a
即便我稱讚他有夠會唱歌,
他也不一定感到多高興,因為那對他而言很正常。
但如果有心人要把他邊緣化,
他們就會捧一些很莫名其妙的點:
『林X炫他超棒的,有夠像前KMT主席洪X柱女士』
http://pic.ctitv.com/wpimg/2016/10/7si9Ymh.jpg
這時他所有會讓人顧忌的強項,都被這種誇讚稀釋成很low的東西。
知道我在講誰嗎?
這種誇讚法正是當代新儒家以降最愛用的手段。
『明褒實貶』、『明抬高、實邊緣』。
今天如果我用這種不乾不脆的口吻去捧『孔夫子是厚黑學霸主』,
這些對儒家很有情懷的人,又作何感想?
這些人巴不得老子生於孔子後面,是孔子永遠的小小反對者。
這些人如果在國學或西哲真的那麼有料,
就不會放任這種文章可以發兩篇都沒有正式的公開吐槽。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685/2681982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685/1820686
明明都被現在的『自由主義者』搞到兵臨城下了,
還沒事把道家當假想敵亂搞,
拜託,槽點那麼多,這麼容易吐的東西不去吐(不管是沒能力還沒意願),
打這種網路小名人可以給你經驗值跟名聲,
還能代表儒家出一口悶氣。
卻跑來強調老子玩厚黑學,
這在各種意義上都找錯對手了吧????
是真的覺得這樣講道家祖師爺也沒人在意嗎??
把那種儒家本位的解釋當成寶(然後run下去讓老子明顯變廢材),
這不正是『目睭糊到蜆仔肉』嗎?
(此處非針對B兄,純粹順便抱怨新儒家而已)
=======================================
為了呼應之前講的老子徒孫與『微明』觀點的故事,
近日會再開一篇分析《吳越春秋》的文章。
其中『利器』跟一些常用句,正好也說明了同時代的交叉比對,
會比很多『疑古派不懷好意的猜測』更靠得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