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102下 張元 資治通鑑選讀:隋唐 期末考

作者: d199210 (rock4life)   2014-06-16 17:07:48
請注意:一、自重自愛,絕不作弊;二、依序作答,不可多答;
    三、試題攜回,查驗答案。
一、簡答題。8題選作4題,每題5分。
1、「欽陵求罷兵割地,此乃利害之機,誠不可輕舉搭也。今若直拒其善意,則為邊患必
  深。四鎮之利遠,甘、涼之害近,不可不水圖也。宜以計緩之,使其和望未絕為善也
  。」這是何人所說?這些話中,哪一句最為重要?為什麼?
2、「唐多才臣,而清貞者不少概見,貞觀雖稱多士,未有與焉。唯開元之世,以清貞位
  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勁,盧懷慎清而慎,張九齡清而和。……開元之盛,漢宋莫及焉
  。」這段話是誰說的?他極稱「開元之盛」,主要理由為何?
3、張說認為府兵必須改革的主要理由是什麼?他的改革辦法是什麼?胡三省同意嗎?王
  夫之同意嗎?請簡述其理由。
4、史書載「性英斷多藝,尤知音律,善分書。儀範偉麗,有非常之表。」「曉音律,性
  警穎,善禔上意」,各是何人?「尤知音律」「曉音律」應作何解?
5、「夫長源(李泌)之辭相,乃唐室興亡之大機,人心離合、國紀張弛之所自決,悠悠
  者惡足以知之。」這是誰說的?主要的理由為何?
6、「一見問姓名,其後無不識者。」「每戰,將士或退散,立於戰所,謂將士曰:『我
  不離此,汝為我還決之。』」指何人?他雖有大功,王夫之對他仍有批評,理由為何
  ?
7、「觀姚崇之所以問,齊澣之所以答,皆揣己以方人,欲不失其實。今之好議論者……
  則今日之諂我者,乃他日之毀我者。」這段話是何人所寫?其中「觀」字指何而言?
  對我們有何啟發?
8、「遊戲的每一次爆頭、割頭或砍手,玩家腦中的鏡像神經元都會自動模擬出對這些行
  動的弱化感知。你在螢幕前殺得越多,你的大腦就會對這類圖像越來越習慣,對於這
  一類暴力行為越來越無動於衷。」這段話出於哪一本書?該書是哪一方面的書,請用
  一句話說明。
二、文本閱讀題。5題選做3題,每題之中,選擇2分,簡答4分。
1、御史張循憲為河東采訪使,有疑事不能決,病之,問侍吏曰:「此有佳客,可與議事
  者乎?」吏言前平鄉尉猗氏張嘉貞有異才,循召見,詢以事;嘉貞為條析理分,莫不
  洗然;循憲因請為奏,循憲具言嘉貞所為,且請以己之官授之。太后曰:「朕寧無一
  官自進賢邪!」因召嘉貞,入見內殿,與語,大悅,即拜為監察御史:擢循憲司勳郎
  中,賞其得人也。
 (一)此段文字所述之事,可以作為哪一事之例證?
  (A)張嘉貞有異才 (B)張循憲有度量
  (C)武則天能用人 (D)武則天喜新人
 (二)此段文字中,最重要的是哪幾個字?應作怎樣的解釋?
 (三)這個故事有「用」嗎?為什流?
2、異哉,玄宗之器蕭至忠也,不亦惑乎!至忠本非賢,而寄賢以奸利,失之則邀利以喪
  賢,姻艷后,挾寵主,取宰相,謀間王室,身誅家破,遺臭無窮。而帝以乾曜似之,
  遽使當國,是帝舉不知至忠之不可用,又不知乾曜之所可用也。或稱帝不以罪掩才,
  益可怪嘆。嗚乎!力士誠儐夫庸人,不能發擿天子之迷,若曰「至忠賢於初,固不繆
  於末;既繆於末,果不賢於初。惟陛下圖之」,如是,帝悟往失而精來鑒已。其後相
  李林甫、將安祿山,皆基于不明,身播岷陬,信自取之歟。
 (一)這段文字取自:
  (A)資治通鑑(B)讀通鑑論(C)舊唐書(D)新唐書
 (二)文本中「姻艷后」、「挾寵主」各指何而言?
 (三)請對最後的一句話,作一簡要的說明。
3、江、淮南租庸等使韋堅引滻水抵苑東望春樓下為潭,以眾江、淮運船,役夫通漕渠,
  發人丘壟,自江、淮至京城,民間蕭然愁怨。二年而成。丙寅,上幸望春樓觀新潭。
  堅以新船數百艘,扁榜郡名,各陳郡中珍貨於船背;陝尉崔成甫著錦為臂,鈌胯綠衫
  以裼之,紅袹首,居前船唱得寶歌,使美婦百人盛飾而和之,連檣數百;堅跪進諸郡
  輕貨,仍上百牙盤食。上置宴,竟日而罷,觀者山積。
 (一)這段文字的描述,見於玄宗的哪一時期?
  (A)開元前期(B)開元後期(C)天寶前期(D)天寶後期
 (二)胡三省在這段文字的何處補上一段資料?他作此注的用意為何?
 
 (三)這段文字,表現了怎樣的圖像?請略言之。
4、上問李泌曰:「今敵強如此,格時可定?」對曰:「臣觀賊所獲子女金帛,皆輸之范
  陽,此豈有雄據四海之志耶!今獨虜將或為用,中國之人惟高尚等數人,自餘皆脅從
  耳。以臣料之,不過二年,天下無寇矣。」上曰:「何故?」對曰「「賊之驍將,不
  過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張志忠、阿史那承慶等數人而已。(語譯如下:今若命
  令李光弼出井陘,郭子儀入河東,不要進取華陰,讓叛軍據守的東西兩京道路常通。
  朝廷駐軍在扶風,與郭、李兩軍分次出擊,叛軍來救頭,就擊它的尾,來救它的尾就
  擊它的頭,讓它來往千里,疲於奔命。)我常以逸待勞,賊至則避其鋒,去則乘其弊
  ,不攻城,不遏路。來春命建寧為范陽節度大使,並塞北出,與光弼南北掎角以取范
  陽,覆質巢穴。賊退則無所歸,留則不獲安,然後大軍四合而攻之,必成擒矣。」上
  悅。
 (一)李泌判斷安史不能成事,主要從哪一觀點?
  (A)民族性格(B)行事作風(C)武力強弱(D)領導能力
 (二)李泌的計策,肅宗採用了嗎?為什麼?
 (三)此一奇策,《唐書》不採,《通鑑》卻採之,為什麼?
5、初,安、史之亂,數年間,天下戶口什亡八九,州縣多為藩鎮所據,貢賦不入,朝廷
  府庫耗辦,中國多故,戎狄每歲犯邊,所在宿重兵,仰給縣官,所費不貲,皆倚辦於
  劉晏。……晏有精力,多機智,變通有無,曲盡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遞相望
  ,覘報四方物價,雖遠方,不數日皆達使司,食貨輕重之權,悉制在掌握,國家獲利
  而天下無甚貴甚賤之憂。常以為:「辦集眾務,在於得人,故必擇通敏、精悍、廉勤
  之士而用之;於句檢簙書,出納錢穀,必委之士類,吏惟書符牒,不得輕出一言。」
  ……當時權貴,或親故屬之者,晏亦應之,使俸給多少,遷次緩速,皆如其志,然無
  得親職事。其場院要劇之官,必盡一時之選。故晏沒之後,掌財賦有聲者,多晏故吏
  也。
 (一)文本中說「食貨輕重之權,悉制在掌握」,其中「掌握」應指:
  (A)權力  (B)交通  (C)生產  (D)資訊
 (二)請對「通敏、精幹、廉勤」這三個詞,加以解釋。
 (三)最後一句:「故宴沒之後,掌財賦有聲,多宴故吏也。」請略作解釋。
三、《資治通鑑》選讀:隋唐作業 2題選作1題。 計分方式與前題同
 1、唐肅宗至德元載(756)
  是時,天下以楊國忠驕縱召亂,莫不切齒。又:祿山起兵以誅國忠為名,王思禮密說
  哥舒翰,使抗表請誅國忠,《考異》曰《玄宗實錄》云:「或勸翰:『留兵二萬守關
  ,悉以精銳回誅楊國忠,此漢挫七國之計也,公以為如何?』翰心許之,未發,有客
  泄其謀於國忠,國忠大懼。」按翰若回兵誅國忠,則正與祿山無異。思禮勸翰抗表言
  國忠罪猶不敢,況敢舉兵乎!事必不然。且翰心許,他人安得知之!正由翰按兵不進
  ,故國忠及其黨疑懼,恐翰回兵誅之,其實翰無此心也。若果欲誅國忠,則安有慟哭
  出關乎?《幸蜀記》云:『翰使思禮至陝郡,見賊偽御史中丞、無敵將軍,平西大使
  崔乾祐,令傳檄祿山,數其干紀亂常,背天逆理,且曰:『若面縛而來,束身歸死,
  赦爾九族,罪爾一身。如更屈強王師,遲疑未決,大軍一鼓,玉石俱焚,爾審思之,
  悔無及矣。』按翰與乾祐方對壘相攻,思禮軍中大將,豈可使齎罵祿山之檄詣乾祐乎
  !必無此理。今不取。翰不應。
 (1)《通鑑考異》的性質屬於:
  (A)敘事(B)考據(C)注釋(D)議論
 (2)《通鑑考異》與《通鑑》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
 (3)在這段文本中,《考異》的作者,討論了什麼問題?提出了怎樣的論斷?
 2、唐肅宗至德元載
  上從容與泌語及李林甫,欲敕孤將克長安,發其冢,焚骨揚灰,泌曰:「陛下方定天
  下,奈何讎死者!彼枯骨何知,徒示聖德之不弘耳。且方今從賊者皆陛下之讎也,若
  聞此舉,恐阻其自新之心。」上不悅,曰:「此賊昔日百方危朕,當是時,朕弗保朝
  夕。朕之全,特天幸耳!林甫亦惡卿,但未及害卿而死耳,奈何矜之!」對曰:「臣
  豈不知!上皇有天下向五十年,太平娛樂,一朝失意,遠處巴蜀。南方地惡,上皇春
  秋高,聞陛此敕,意必以為用韋妃之故,內慚不懌。萬一感憤成疾,是陛下以天下之
  大不能安君親。」言未畢,上流涕被面,降階,仰天拜曰:「朕不及此,是天使先生
  言之也!」遂抱泌頸泣不已。
 (1)胡三省讀完這段文字,會寫下怎樣的注語?
  (A)李泌能引君當道 (B)李泌能勸君聽諫
  (C)李泌能揚君之善 (D)李泌能與君交往
 (2)李泌此處勸肅宗的話語,其要點為何?
 (3)肅宗何以「流涕被面」?請作一說明。
四、關於〈從武則天讀武曌檄談專注力〉一文,請回答以下問題:
(1)這篇文章對「專注力」一詞,有所解釋,主旨為何?你同意嗎?為什麼?
(2)這篇文章中,給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請稍作說明。(10分)
五、期中考以後,本課程的範圍中,請舉出一件或兩件《通鑑》中的記載,讀後(理解之
  後)讓你印象最為深刻、或最為喜歡、或最受感動、或最為不解…請一述之。
  (15分)
六、喬治.史坦納在《勘誤表─審視後的生命》(行人出版)一書中提及我們讀經典時:
  「經典會問我們:『你了解了嗎?』『你負責任地重新想像了嗎?』『就我提出的種
  種問題,和蛻變後更豐富的種種潛力,你準備好以此採取行動了嗎?』(頁22)請
  問:你讀了一點《通鑑》 ,你會因此而採取怎樣的行動?也就是它對你產生怎樣的
  影響或轉化?(15分)
七、本學期我們每週都有作業,請問:1、你每次要用多少時間寫作業?沸你在課堂上檢
  討作業時,你曾發言過嗎?你談的是哪一題或哪幾題?3、作業之中印象是深的是哪
  幾題?為什麼?4、你覺得這樣的文本閱讀題目,特別是范著《簡編》的題目,適合
  在高中的歷史課中推廣嗎?為什麼?(15分)
八、請推薦一本書給我。謝謝。(5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