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102下 袁承維 中國政治原典導讀 期末考

作者: imhpy (培根)   2014-06-16 13:37:57
課程名稱︰中國政治原典導讀
課程性質︰必修
課程教師︰安井伸介&袁承維合開
開課學院:社會科學院
開課系所︰政治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102年6月16日
考試時限(分鐘):120分鐘
是否需發放獎勵金:是
(如未明確表示,則不予發放)
試題 :
一、 道家之學,自《老子》成書後而明確成形,其書五千言的微言大義,足
以發揮空間極大,在戰國中期後,發展出黃老學派和老莊學派之別,各以《黃
帝四經》和《莊子》為代表。試論,《老子》中的理論內容如何開展出兩種
不同的可能性?
二、 戰國中期,由稷下學宮所發展出的黃老學派,因為同時涉及「道」和「法」
兩種概念的討論,並建立「道」和「法」的聯繫架構,故又被另稱為「道法家」。
至於戰國中晚期的「法家」被認為受到「道法家」的影響,卻又較為重視將「法」
視為富國強兵的重要手段。依此發展脈絡,在本學期中介紹了《黃帝四經》、
《慎子》和《韓非子》三本經典,請各位同學分析三本經典在發展上有什麼延續
關係?其間的同異又為何?
三、 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常體現出「天人合一」、「體用合一」和「內外
合一」三種特質,就下半學期課堂上所討論過的幾本原典為例子,去看待這
三種特質在該原典中的體現。
四、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各位同學認識了儒墨道法四家,在面臨政治與社
會的動盪,如何思考以因應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現出不同的價
值觀、思路和解決辦法。在本學期中,台灣社會曾經面對反服貿和反核四兩
大重要的社會爭議,請各位同學選擇本學期介紹的某位思想家做標準,設若
該思想家至今日台灣社會將如何看待或解決該爭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