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回應李克聰:以車為本的交通評估,該改變

作者: Lime5566 (ZIME)   2017-12-24 00:54:12
回應李克聰:以車為本的交通評估,該改變了
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系副教授李克聰,近日於《蘋果論壇》的投書中,提到高雄輕軌施工
後,大順路廊交通容量降低,會造成周遭的「交通災難」。筆者身為三民區在地人,的確
憂慮這問題,但大順路面臨的挑戰應不只「改為中運量捷運」一種解法。
而且,我更要回應李教授:以車為本的交通評估,該改變了。
李教授土木工程背景,學有專精;在他文中提及的「各單位已完成的研究分析」,其實就
是李教授大作,實在過度客氣。但報告中卻未提一重點:分析模型設定了3%、5%、8% 三
種「私人運具移轉到大眾運輸」的移轉率,其中3-5%仍會讓大順路廊交通惡化,但若拉到
8%,路面交通反倒改善。以英、日、西等國經驗,在有完善配套下,移轉率可達10-15%,
不但道路減少壅塞,行人路權也大幅提升。
李教授提到「輕軌歐美日許多城市不算稀有」,這句太保守,世界上已有800多個輕軌系
統,不但歐洲普及,連公路發達的美、中,21世紀後也均有十多個城市新建輕軌。縮減道
路給輕軌使用,更是先進國家普遍作法。李教授以台灣環境特殊,認為運具移轉率一定只
有3-5%不到,因而建議興建立體化捷運,但這可能至少多花400億經費、延後5-10年通車

那麼,何不借鏡世界成功案例,將經費投入「輕軌速度效率優化」、「大順路造街」、「
商圈設計」,用更少經費更快減少阻塞,讓台灣往人本交通更進一步呢?
李教授也提到,大順路路邊停車格將取消400多格(實為218格),會讓商家經營困難導致
商圈沒落。但從1950年代丹麥斯托勒徒步街經驗發現,良好的步行環境和大眾運輸導向發
展,可讓行人駐留、人潮與營業額也上升。因此各地紛紛推出更大膽的行人本位規劃,今
年倫敦鬧區牛津街封路造街就是一例。
李教授心目中的未來,仍以汽機車為主,交通評估也僅考慮車輛能否行得通暢。筆者心目
中高雄的未來,則是以「人本」為主,在完善大眾運輸路網下,逐漸擺脫對汽機車的依賴
。但筆者認為,高雄市府一定要聽進李教授的諍言,將私人運具移轉率至少10%訂為關鍵
指標,並透過周邊整體規劃拉抬使用率,實踐生態交通。否則「大順路交通災難」類似爭
議,將會一再上演!
(蘋果日報)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71223/1264809/
作者: XDDDpupu5566 (XDpu56家族)   2017-12-24 01:27:00
長興化工附近的大順路一堆汽車廠那種商家客群不會是行人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12-24 01:45:00
那種商家帶來的交通量不如一般餐廳或商店
作者: nick0605 (兩津勘吉)   2017-12-24 01:57:00
覺得這個投書者的觀點莫過於自我感覺良好一點!一直以國外經驗借鏡!但國外限制私有車輛的相關配套措施卻沒提及!再來大順路屬於交通繁忙幹道交織複雜,跟國外一些筆直幹道或是限制車流的街道上的輕軌性質根本不一樣!想要有效轉移根本天方夜譚!
作者: shun01 (老胡做13年,青沼瞬活14年)   2017-12-24 02:08:00
高雄我是不熟啦!但是以台灣現在的狀況,有底氣喊以人為本的商圈根本沒那麼多考慮到台灣無論人行空間還是車行空間都普遍嚴重不足,現在該做的根本不是在那邊喊以什麼為本,而是應該都提供兩者必要而基本的設施服務,因為實際上了不起也就只能做到這種程度而已
作者: globeMIX (心焦難耐)   2017-12-24 02:12:00
想像一下輕軌經過瑞豐夜市就好,你會想要開車找停車位,還是搭輕軌我只是比喻,輕軌沒有經過瑞豐夜市我覺得行人的空間動線也確實至關重要,不是只有扔一條輕軌上去而已
作者: m09456010 (^^)   2017-12-24 08:42:00
大順路造街 哈哈 賞車街嗎
作者: velaro (下路雙組合)   2017-12-24 09:15:00
覺得信義商圈算部分人本了?
作者: salebyme (salebyme)   2017-12-24 10:46:00
如果瑞豐夜市有輕軌,外地的會搭輕軌,離輕軌較近的住戶會搭輕軌,其他的想不到……以上推論是考量到可及性的問題。n大講的很好,就是私人運具限制的問題,我僅去過日本,故以日本舉例,日本限制私人運具需要備有停車格等限制,所以大部份的人除了走路以外(商業、住宅區分的很清楚),大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所以整個運能超棒。然而台灣要提升私人運具成本……抗議居多。所以要什麼人本,只能說困難
作者: s359999 (gototai)   2017-12-24 10:50:00
夜市大學的人與誰在唱雙簧呢? 內外通吃的雙簧嗎?
作者: hantulee (花旗卡愛用者)   2017-12-24 11:27:00
日本過路費不便宜,台灣高速公路的十倍價吧…
作者: liweihau (lee)   2017-12-24 11:53:00
提升私人運具成本不難,但在台灣沒有人敢做
作者: kimchimars (kimchimars)   2017-12-24 12:06:00
高雄的車行空間,說不太上車行空間不足吧...
作者: wcc960 (keep walking...)   2017-12-24 20:54:00
發展過程不同,日本先鐵路後公路,所以鐵路發達/公路落後台灣倒過來,所以已經不只是技術,是思想的問題....
作者: senju (senju)   2017-12-24 20:59:00
輕軌施工時一併整理大順路的人行道,完工後就有機會帶人潮和商機了
作者: wcc960 (keep walking...)   2017-12-24 21:00:00
東京~大阪間1964年就有高鐵,1969年高速公路才全線通車東京1925年就有山手線(電車環狀運行開始,1h5班/班距12分)1927年就有地下鐵(銀座線上野-淺草/1934年到澀谷全線通車)1964年才有首都高速道路誕生
作者: kkStBvasut (奧匈帝國皇家鐵道)   2017-12-25 00:36:00
日本公路有落後?
作者: wcc960 (keep walking...)   2017-12-25 02:48:00
相對於鐵路發展落後啊,高速公路很多地方都還沒蓋齊路幅也窄(很多地方只有1+1=2線道),台灣與之比都大勝
作者: shun01 (老胡做13年,青沼瞬活14年)   2017-12-25 06:38:00
照這樣講的話,二戰以前就工業化的國家哪個不是公路必然比鐵路晚發展?
作者: wcc960 (keep walking...)   2017-12-25 16:24:00
所以台灣就是跟這些國家(或至少其中的日本)不一樣啊
作者: shun01 (老胡做13年,青沼瞬活14年)   2017-12-26 03:40:00
等環島跟橫貫的高速公路全部通車以後再來談台灣的公路建設超越日本吧!
作者: wcc960 (keep walking...)   2017-12-26 17:46:00
有地形和人口因素,台灣東部跟東北日本海側和山陰相當以大動脈來講東名間到2012年才有新東名,在那之前國道一三完勝東名高,新東名神奈川段也還沒通車
作者: fanlongs (fanlongs)   2017-12-28 07:37:00
台灣蓋公路比鐵路重要太多了啊戰備跑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