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正向心理學:善惡的和解

作者: ttsung2 (宗宗)   2019-12-13 20:50:10
https://imgur.com/Mwb4MYx
一、正向心理學
正向心理學的研究可以概略被分為三類:享受生命、參與生命、意義化生命,而其特色有
正面思惟、科學化研究、抗逆境能力、強調內在動機、…等。
二、正向思考
正向思考有助於人們肯定與接納自己的生命,為自己的人生賦予更多的意義,因為正向思
考是具有正面積極、多元創造、肯定包容以及對抗逆進的內在動機。正向思考其具體的6
項美德包含:智慧、勇氣、人性、正義、節制與超越,而這也是人本主義教育的精神。
(一)與「惡」和解
正向思考背後預設著,每個人都有善的本質,善是與生俱來的生物特性,而透過正向思考
即可誘發這種潛能。因此,正向思考對於教育的啟發是,尊重與相信個體的善,並透過教
育誘導出善。也就是說,面對每個獨特的個體,我們不應該把不一樣都視為惡,我們應該
要肯定這種不一樣,從「惡」中找到善的本質,我們都應該要與「惡」和解。
所以正向思考不是要我們盡全力壓抑惡,來彰顯善的價值,因為這樣的手法即會落入傳統
二元對立的觀點,這樣的善必須要建立在惡的本質上。在傳統心理學研究中,都傾向去研
究何謂惡的問題,也就是怎樣的心理狀態是病態且不正的?在醫學上更是如此,這種思維
模態即為非惡即善,也就是你的善不是因為你本性善良,而只是因為你現在還沒發病而已

在教育現場也是如此,我們都會很在意不端正的行為與態度,並像是醫生一樣,診斷後就
立即投藥去壓制病情。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即是非惡即善的觀念,天真的以為
沒有不端正就是好學生,所以我們應該要去認知什麼是好與善?
(二)善惡和解
但這樣的認知依舊是不夠的,因為去討論什麼是好與善,在本質上與去討論什麼是壞與惡
是一樣,因為兩者共享同一個基礎就是善惡對立。因此,我們應該從所謂的「惡」中,找
出善的一面,同時也要從所謂的「善」中,找出惡的一面,這樣才可能找到與認知真正的
善,這樣的思考模態才能落實所謂的正向思考。
因此,正向思考從來都不只是一碗碗的心靈雞湯而已,也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說著滿
口仁義禮智而已,而是一種朝往善惡和解的反省過程,這才是正向心理學真正的價值。回
到教育,如果正向思考告訴我們要與善惡和解,那麼最大的實用性就是提醒教師,先放下
自己對善惡的成見,從學生生命中直觀善惡,進而教導學生重構屬於自己的善與惡,而不
是直接告訴它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三)例子
其實善惡和解的例子非常多且生活化,但這裡的惡不一定是指罪大惡極的惡,而有可能是
一種不好的、不順利、不一樣、不愉快…等情境。以性別教育來說,尤其是情慾教育,不
少教師都會選擇避而不談,一方面覺得學生還太小,不適合談情慾,怕教壞學生;另一方
面覺得性慾是帶有罪惡的,應該避免學生接觸這方面的資訊,甚至嚴格禁止情感上有超越
友誼的關係。所以我們可以很清楚在這樣的想法中發現,背後預設著情慾是不好的,甚至
要嚴格壓抑學生這種惡,但這樣的想法卻忽略情慾本身就是身而為人的一部分,如果面對
的是青少年,更是忽略他們生理的發展。
因此,在這樣的情境脈絡中,如果教師能以正向思考的模態去看待學生情慾的發展與好奇
,去正面直視學生現實的生活脈絡,先放下以往對情慾的成見,一同帶領學生面對這個被
我們視為人類原罪的大惡甚至禁忌,去順應學生的發展,去教導學生該如何去正確處理情
慾以及情感關係,這樣的一種先與惡和解,再使善惡和解,帶領學生朝往更正向的發展,
即為教育上的應用。
我們還可以想想更多生活的例子,例如:讀書才有用,興趣不能當飯吃,背後就預設讀書
是好的,興趣是不好的,所以我們不能鼓勵學生去發展興趣,但事實是興趣都是不好的嗎
?以及面對各種困難時,我們真的無能為力嗎?如:人際、學業、工作……等,事實上,
在各種困難中,依舊能找到改變的可能,甚至最後真的不如所願,過程中或許會有其他意
想不到的收穫。
(四)小結
透過這樣的梳理,我們可以發現,與惡和解其實就是先放下既有的成見,善惡和解其實就
是從以為都是不好的事物中,找中找到好的一面。也就是說善惡和解的意涵不是指沒有是
非對錯,而是從惡中,在將善惡釐清得更完整的過程。還有順應學生的發展,不是指放縱
學生的行為,因為這種行為跟壓抑行為是同等的逃避問題,而是去正視現實的情境脈絡,
去做更好的回應。
綜合以上說法,我們可以知道正向思考,絕對不是像心靈雞湯一樣,躲進虛幻美好的粉紅
泡泡中;也不是像正義魔人一樣,滿口道德正義;更不是一種時尚的信仰,認為正向就是
潮。它的正向是因為看到惡中本有善的可能,它是具有科學理性的事實,它是追求至善的
過程,所以才值得我們以正向的態度去面對與理解惡。
三、幸福感
幸福感是一種正向思考過程的快感,而正向思考是與善惡和解的過程,故幸福感是來自與
善惡和解的一種融洽氛圍。所以幸福感可能不是愉快的,也可能不是痛苦的,而是一種自
己生命被原諒與接受的美好,因為當善惡能夠被消解時,多元的美好才會顯現,也就是每
個生命才有可能同時綻放與被欣賞。
所以這也告訴我們,幸福可能不只是滿足生理需求或是心理需求而已,而是一種自我實踐
的過程,即為一種幸福。回到教育,如果教育是為了使人追求幸福,那麼教育的目的就是
成全每個生命能夠被好好的欣賞。
故教育不該只是學習知識,而是要以追求更好的幸福人生為目的,也就是教導學生自我實
踐,更具體的做法就是教師尊重與相信每個學生的自主性,而學生肯認自己生命的特性,
也就是肯定他人與自我。
作者: su0105 (黑眼圈)   2018-02-04 23:59:00
作者: loteslogin (張三立)   2018-03-10 14:50:00
非常好!
作者: fourway0510 (拉烏魯克魯澤)   2018-07-03 17:07:00
[時報出版] 為什麼孩子要上學p.44p.64p.77癡情男子漢(電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