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1630年代大肚王國全面西化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7-12-05 18:45:09
17世紀後期大肚共和聯邦, 老人的日常
他18歲最小的兒子從黑旗獵兵隊放假回家,吃完lamtak(稀飯)就去補眠.
床邊擺著兒子最愛的木刻與竹製玩具,以及他的火繩槍與獵刀.
老人看著兒子疲憊的睡著,他臉上浮出微笑.
小兒子是家族的驕傲,雖然狩獵近年來已不再是主食來源.
獵兵主要是維持獵人傳統,肩負地區守衛,防備國族的外敵.
但共和聯邦元老評議會直屬編制的黑旗兵,來源是各邦精英獵兵.
在階級社會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家庭也因此得到更好的財貨配給.
部族人人都希望提高地位. 非耕種收割季節,民眾仍習慣入山狩獵,打牙祭賺外快,
同時也訓練新一代青年獵兵技巧,希望之後能被選中送往黑旗隊.
兒子不到12歲就已經學習弓箭與陷阱,最後精練火繩槍操作.
身材高大的他,2年前以傑出成績被黑旗隊選中.
去年受訓後被派到國土北部Lamcam邦擔任輪值守衛.
新加入的黑旗獵兵菜鳥往往優先派往剛加入較不安定的外圍城邦,
離家鄉很遠,所以休假往來回鄉過程,也兼任運輸牛車商隊的武裝護衛.
老人覺得loan(牛)真是神奇生物,祖先時代沒有這種強壯又易馴服生物.
古代先祖們只能用腳走用肩扛到其他部落,貿易佔生活極小比例,
現在每個村落都有許多牛車.每週甚至有時每天都有貿易者經過.
兒子說這樣至少回鄉往返過程不佔掉休假時間,也有報酬,有車可搭.
所以大家還可以接受.
兒子說等他服役多幾年一點,才能往家鄉這一帶調職. 短期內他還想往外闖一闖,看看不同
的地方.
這個新生的國度,還在擴張,
很多地方是老人也沒去過
多是聽到邦內返鄉的年輕人轉述與記錄.
明年兒子想先申請調駐更北方的Patauw,
因為聽上級說那邊有很好溫泉,自己發熱的水.
共和國代替荷商與華商定期向Patauw邦貿易硫磺. 商隊在那設置據點,
很多年輕獵兵都希望能在那服役一陣子.
還好兒子常寫信回家, 它母親思念兒子原本常找教會人員幫忙讀信.
久了也對於那幾十個拉丁字母的排列與發音有瞭解,自己會看信了.
但洋人引進的紙不便宜,只有大肚各自治邦統治元老階層才頻繁使用.
兒子是向Lamcam的領導討來用剩的廢紙書寫.
聽兒子說元老議會打算等年底收成後,若預算充裕,
明年要到內陸Sazum開設造紙所.
有itan(漢人)工匠願意配合提供技術經驗. Sazum的水質不錯,
但生產需要籌措資金與人力.
順利的話,以後國內更方便書信往來.
老人有點擔心兒子之後會像隔壁沿海小邦的青年想往海外發展.
兒子太年輕,沒把風險看得夠重.
早期王國開港通商後,和人與漢人的商船越來越多,不只帶來外族工匠與財貨.
也導致有些青年不滿足留在本土農耕漁獵貿易運輸.
想搭大船出海. 但海上旅程太危險了, 老人多次告誡,在成婚生育小孩之前,
不可離開本土. 這算是他允許的底線。
老人午後散步到邦內的小廣場,
他在族內也算小有地位了.
手臂的傷疤證明它曾為國家民族
以及領主而戰.
國內很尊重有經驗的戰士, 戰爭功名往往帶來社會地位的改變.
老人在廣場旁的高腳屋會所,
會見各地來的朋友與往來周邊小村的小商旅.
偶爾跟小孩子講述本土與戰爭歷史,雖然老人免不了吹牛一下.....
歷史也是自己人寫的,免不了傳奇化.
廣場附近通常有教會,這個地區也是,這地方的歐洲傳教士已經離開了.
不過已有本地傳教者繼續負責上帝指派的工作.
老人識字水準不算高,不過對於聖經重要的章節也都已非常熟悉.
傳教者與教會同時也是主要教育者與學校機構. 教導關於這世界的知識,
從語言文字到宗教到歷史地理, 及共和邦國的律法.
更進一步知識則要到首府的學院.
較富裕的統治上層才有本錢去。
甚至聽說學院有人曾跟隨洋人傳教士的船去了歐洲.
記錄並帶回來很多稱為體制或學術的東西.
廣場旁是大石碑,刻著開國群賢寫下的祖靈教誨訓示,
同時用拉丁文字族語與荷語記錄.
每個族人小時候都要背誦歌頌.
有些比較小的部落,是用木碑.
每個加入聯盟的邦或部落,幾乎都有這一塊碑.算是共和聯邦的政策.
碑文大致講述在各族領袖集體領導下,團結一致, 開國開放,
是我族壯大生存的唯一之路.
不怕低頭,不怕吃苦,只怕放棄自己,
敢往外闖蕩才是真正Middag人(大肚)
這碑文也是除自己名字以外,在地人與外來歸化者最早學習的當地文字.
各邦的地區獵兵部隊定期大召集與周末小召集,一向也是在這種廣場.
現在共和聯邦人人都知道海外有龐大十倍百倍千倍的國家.
島內也有不平靜的地區,海上也有倭寇海盜, 從會所牆上用皮革仿製的洋人地圖來看, 這
個共和其實很渺小.
共和聯邦因此鼓勵全民每戶都有公民受火槍訓練與舉辦競技.
即使經濟不可能家戶都有槍,但廣場會所的老人們,都願意用自家槍械教導.
但大家知道存亡不能全靠武力對抗. 外面世界太大了. 開國群賢帶領大家捨棄一些東西,
才換來平安發展.
但稍有點實力才有談判的本錢籌碼。
望著石碑, 祖靈是否真的啟示過甚麼,老人也不知道.
他也想過...也許那只是大肚開國群賢趨使大家集體順從走向開放的欺騙策略,
畢竟聖經故事也發生很多次神的啟示.
過去的傳說真假已不重要.....
現在與未來才重要.
他15歲最小的女兒下午從邦內的新式織布所學習回來,
女人對於傳教士與商人帶進來的絲綢一向感興趣.
她聽說遙遠的歐洲有個城邦叫里昂,是絲綢貿易之都,有上萬具織布機.
據說這些細緻的布料,幾百年前是從清國出口的,
不知為何現在歐洲紡織反而發展更好.
共和聯邦議會請託洋人帶回十具新式歐式織布機.
並從清國福建引進蠶種.
有些家庭從種植苧麻之外,也試著小量養蠶.
在幾個邦開設小型工房,聘請少量人力做實驗性學習與生產.
老人承認這種布很漂亮,但覺得不實用,
傳統麻布比較耐用,皮革才有氣勢,
不過他也管不著,
老人觀念是織布是女人負責.
如果這種東西更有與鄰邦貿易的價值,倒也不反對.
傍晚牛車車隊與各族旅人們也不再移動了,
廣場周圍也是小交易與投宿的地區. 隨著日色昏暗,族人開始在廣場中央堆積材火.
有些老傳統還是保留著的,
行商與住民一起同樂的晚會就要開始了.
千年歷史的小米酒依然是在地交誼活動的要角.
這一天即將結束,還有更多的明天在等著........
作者: goodgodgd (快叫我小白兔)   2017-12-05 20:41:00
作者: a420360 (嶺月)   2017-12-05 21:23:00
好有畫面啊
作者: albertx (zzas)   2017-12-05 21:59:00
作者: yaidakimo   2017-12-05 22:48:00
好溫暖的感覺
作者: a910343 (SaintTay)   2017-12-05 23:21:00
這是外傳是嗎XDD
作者: NTKingsman (虎山洪金寶)   2017-12-06 00:21:00
推細節小故事
作者: Yshuan (倚絃)   2017-12-06 02:42:00
推 感覺人民的快樂度是滿點
作者: Seiran (它它)   2017-12-06 03:29:00
溫馨
作者: charlie842 (charliewu842)   2017-12-06 11:16:00
作者: DJYeh (Yel D'ohan)   2017-12-07 08:26:00
絲其實比麻更強。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7-12-07 08:45:00
這裡老人看法比較的不是材質原料是當時同樣成本可取得的衣物。實作厚度有很大差距。
作者: Cagesong (有點大隻的呆頭鵝)   2017-12-08 01:55: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