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傳》說:「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這句話可從內外
兩面來看,外在如俗語說的一葉知秋、礎潤而雨,從微小的徵兆或跡
象,就可以推知事物未來的發展。但深一層來看,決定成敗得失、吉
凶禍福的,不純然是客觀的物理,更重要的是人內在的心念。老子說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時常誠意正心、戒慎恐懼、心存善念,
自然能感動別人,讓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這才是真正的先見之明,
是因為修德而產生的智慧。
上述說法似乎有些神秘,其實可從歷史經驗得到證明。這學期我
受空中大學委託,講授「史記選讀」課程,提到漢朝的開國功臣,包
括蕭何、張良、韓信等,他們雖然都受到劉邦猜忌,結局卻各有不同
,韓信被殺,張良全身而退,蕭何一度入獄但仍得以善終,這和他們
的行事風格、人格特質有關。人格特質來自於當事人的想法,在謙遜
和自負、敦厚和自私這兩條路當中,你選擇哪一條?由此點點滴滴形
成個人的風格。張良和蕭何正因為謙遜和敦厚,故能獲得劉邦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