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精義入神與利用安身

作者: 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   2020-04-07 17:20:51
※ 引述《YangWenli (半退隱中)》之銘言:
: 《易傳》說:「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 這是內聖、外王合一的說法。「精義入神」是內聖面,義者宜也,對
: 事物能夠做合理的判斷和處置,這是神也就是良知的作用。良知有動
: 機和結果兩端,一方面在心上要求動機的無私,一方面在現實上要求
: 結果的有效,創造外王事業。「利用安身」是外王面,不僅能夠安頓
: 自我,還能夠通達天下人心。安身不只是保全形軀,更是「用之則行
: ,舍之則藏」,進退出處皆得其宜,做到心安理得。利用安身仍是為
: 了成就德性,非追求個人功業。
: 中國傳統的心性學偏重內聖面,認為只要「精義入神」就自然會
: 有「利用安身」的結果,對於成效不太重視。西方的醫學、心理學是
: 建立在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強調客觀證據,要通過觀察、測量、實驗
: 來證明人的行為是否改變?有無實際效果?現代人往往過分重視西學
: ,認為通過知識就可以掌控、解決生命心靈的問題,忽略了個人心靈
: 的創造力、獨特的體驗和感受。但中西應該相輔相成才是最好的。
1.說的好像西方沒有人文一樣
科學至今也承認無法處理主觀性問題,
好比黑白瑪莉論證就是一個例子,
而在期刊論文上更常出現的是每位女性月經經痛的不同感覺,
而主觀性衍伸而來的情緒,甚至意義(至少是達爾文時代的科學觀),價值
等等......
這些東西也不是沒有理論處理,是有的
好比說諮商常用的精神分析就是例子
精神分析被科學界排斥,但卻在諮商界被廣泛運用
還有其他的理論,像是詮釋學,現象學,存在主義等等等......
一些當代歐陸哲學的東西可以以不同方式描述主觀性
這就更不用說藝術和宗教領域一堆理論了
這些都不是科學
2.內聖外王並不能這樣嫁接西方人文體系
主觀性的感受並不能回歸到個人的品性操守甚至個人心境,這完全是兩碼子事
結論;
要談儒家不是不行,但這種談論方式
根本就是連西方學術架構知識體系都不懂硬要急著亂拼貼才有的說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