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莊子「天籟」對於哲學普及的啟示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21-02-08 10:05:30
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莊子
‧齊物論》)
這句話出自〈齊物論〉開頭「天籟」的寓言故事。人籟是管樂器
的聲音,地籟是大自然發出的聲音,天籟則是使萬物之所以成為萬物
的那點生命精神,或者說「道」。一般人以為天地萬物的背後有一個
造物主,創造、主宰萬物,但莊子認為萬物(吹萬不同)都是自己如
此的(使其自已、咸其自取),不僅沒有造物主,甚至連平常說的「
道」也不一定存在,或者說不是獨立存在。哲學上通常將世界分成兩
層,一層是形上界或道世界,一層是現象界或物世界,前者才是重點
。但這只是理論分析,中國哲學的精神是「始終不離實存」,就真實
世界來看,道和物並不是截然二分,道就在物之中,在物之外另外找
一個「道」,其實是找不到的。莊子才會說「怒者其誰」,意思是說
沒有造物主或和現實生活脫節的道。
莊子的說法很有啟發性。中國哲學在現代主要是作為一種學術研
究或一門專業,這固然不錯,但也造成推廣普及的困難,因為「術業
有專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不是非聽你的專業不可。畢竟現
代人生活都很忙碌,對於不具備「實用性」的內容不會付出太多關注
。「實用性」不見得侷限在賺錢,但至少要對現實生活發揮一些影響
、改變的效果,如前文所述,「道」要在物中表現才是真正的道,不
是只對書面文獻作解讀分析而已。道是無所不在的,但需要我們用敏
銳的直覺、新的詮釋觀點,將道從日常生活經驗中發掘出來,才能讓
大家看見道的「大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