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涅槃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3-03-15 07:06:21
選譯節錄自《四分律》卷第五十四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06/1/21八關齋戒日
修訂於西元2021/10/29農曆九月二十四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這是發生在世尊於古印度拘尸城的末羅園娑羅林間般涅槃的事。
當佛陀般涅槃之後,大眾將佛的聖體洗淨,以乾淨的布裹住,再拿五百張毯子依次纏繞。
接著取來一具盛滿香油的鐵棺安置佛身,將棺蓋覆上。然後又製作木槨安放在鐵棺底下,
同時堆放眾多清香的薪材。
此時主持荼毗大典的主持人手持火炬欲將棺木點燃火化,天空卻颳起一陣詭異的怪風將火
給吹滅。其他人依序嘗試以大火炬點燃,天空中仍不斷颳起強風將之吹熄。
這時,阿那律尊者告訴大眾:「你們不用這麼辛苦了。這是諸天神暗中熄滅你們點的火。

大眾不解,便問阿那律:「大德,天神們為何要滅火?」
阿那律解釋:「因為摩訶迦葉尊者此刻人在波婆拘尸城,正與其他五百大比丘趕回來參加
世尊的荼毗告別式。他正憂心不知是否來得及見上世尊火化前的最後一面,諸天神知悉迦
葉尊者的心意,因此之故而滅火。」
主持人便說:「哦,原來如此,那麼我們就暫停一下好了,不要違逆天意。」
此時摩訶迦葉在趕路的途中遇見一位外道耆那教的修行人,見他手上拿著世尊般涅槃時由
諸天供養散落在四處的曼陀羅華。迦葉看見便上前詢問:「您是打從何處來?」
對方回答:「我是從拘尸城來。」
「您認不認識我的老師-佛陀?」
「知道啊。」
「他還在不在世上?」
「已經不在世上了。他般涅槃到現在已七日,這是我從那附近拿來的花。」
迦葉一聽心頭一緊,其中尚有未離欲的比丘,一聽世尊已取涅槃,難過的昏到在地上,猶
如被砍斷樹根倒在地上的樹;其他有些未離欲比丘則難過地哭說:「善逝已涅槃了!為何
世間明眼這麼快就熄滅了。我們所學習之法,會不會也隨之滅盡?」;又有其他比丘難過
得就像圓木般在地上打滾。
此時有位跋難陀釋子(阿含經記載為闡陀)也在其中,看到大夥哀傷難過的樣子,不以為
然地說道:「喂!各位長老,你們不要這樣好不好?!這有什麼好難過的?我們現在已可
從世尊那裡獲得解脫。他在世的時候常常限制我們應該這樣,應該那樣。這不行、那不行
。現在他一死,我們今後愛怎樣就能怎樣,想不作什麼就不作什麼,豈不快哉?!」
大迦葉聽到這樣的話心中不悅,但因為趕著見世尊的最後一面,所以當下也沒說什麼,便
告訴比丘們:「不要浪費時間了!大家趕快起身,拿著自身的衣缽,現在趕往世尊那裡應
該還可以看得見他未火化的遺容。」
諸比丘聽到迦葉的提醒,趕緊拿起衣缽。於是大迦葉等五百人即時趕到拘尸城,出城渡醯
蘭若河,前往天觀寺。
迦葉一行人來到現場,便到阿難面前說:「阿難,我們要見世尊的遺容。」
阿難說「世尊的聖體尚未火化,但你們要見他的遺容有些困難,因為他的遺體現已用乾淨
的布給裹住,並以五百張毯子依次纏繞。鐵棺內已盛滿香油,棺蓋亦已覆上,鐵棺底下又
置放木槨,並積聚眾多清香的薪材。正準備燃燒。所以可能會有困難。」
此時大迦葉慢慢走向佛的棺前,神奇的事發生了,棺槨竟自行打開,露出世尊的雙足。大
迦葉一見世尊的足下輪相有垢污,隨即責問阿難:「世尊的顏容端正,身相美好,散放金
光。這是誰弄髒世尊的足下輪相?」
阿難說:「大德迦葉,因為女人感情脆弱,上前禮佛時因哭泣致淚水滴在足上,她們又用
不乾淨的手弄髒世尊的雙足。」
大迦葉聽後心中不悅,但也未表示什麼,隨即頂禮世尊的雙足。
其他在場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大眾等,也一起頂禮佛足。就在此時世
尊雙足竟收回棺中,大迦葉以哀歎的語氣說了悼念世尊的偈語,並遶棺木七圈,本來點不
燃的火竟不燒自燃。
就在佛的遺體火化後,迦葉尊者便藉此因緣集合比丘僧,宣布:「我先前在趕回來的路上
,聽到跋難陀(闡陀)對其他比丘說:『這有什麼好難過的?我們現在已可從世尊那裡獲
得解脫。他在世的時候常常限制我們應該這樣,應該那樣。這不行、那不行。現在他一死
,我們今後愛怎樣就能怎樣,想不作什麼就不作什麼。』。因此之故,當務之急,我們現
在應該要一起討論世尊所遺留下來的教法及戒律,將它們都集結起來,不要讓外道甚至在
家人譏嫌我們:『沙門瞿曇的教法與戒律就像過眼雲煙一般,世尊在時他的學生還可以一
起學戒,而如今入滅後卻沒有學戒之人了。』。諸位長老,可不可以推薦多聞智慧的阿羅
漢來參加集結?」
長老們隨即推出共四百九十九位多聞智慧的阿羅漢。此時比丘們建議也應推薦阿難參與集
結。
但遭大迦葉否決:「不行!阿難不可以參加集結!因為阿難心中尚有貪愛、瞋恚、恐懼、
愚癡等染污煩惱。只要尚存一絲絲貪愛、瞋恚、恐懼、愚癡的人,就沒有資格參與這次的
集結。」
可是長老們一致認為阿難是佛陀的侍者,常隨侍佛陀左右,親聞世尊所教授之法,他若遇
有疑問,必定經常隨時向世尊提問,所以他也應該參與集結。
有關阿難尊者是否可以參與集結一事因爭議頗大,暫時擱置。接下來是選定集結的地點
。比丘們都認為唯有王舍城房舍、飲食、臥具眾多。所以王舍城應是最佳的選擇。
議定後,大迦葉即宣告:「各位大德僧,此五百比丘為僧團所推薦。如果有其他比丘到場
時只能安靜聽講,不得參與發言。現在我們將前往王舍城共論法毘尼。」,宣告完畢後,
以大迦葉為首的五百比丘便動身前往毘舍離。
這時阿難雖也在隨行中,卻自慚形穢地心想:「譬如新生的小牛必須飲母牛乳,與其他五
百大牛共行,還需受乳牛照顧。我今天也是如此,以有學人身份(尚未證得阿羅漢,還必
須修行,故名有學)與五百阿羅漢同行。」
諸長老一行人已來到毘舍離。當地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種種
沙門外道,都來探訪。其中有一位名叫跋闍子的比丘,擁有大神通,已得天眼通及他心通
,心想:「今天阿難也來到毘舍離,我應該要觀察阿難現在是有欲還是無欲(是否為阿羅
漢)?」隨即入定觀察阿難,他發現阿難還是處於有欲的階段,又心想:「我應當令他生
起厭離心。」,便對阿難說了一段偈言:
「靜住空樹下  心思於涅槃
  坐禪莫放逸  多說何所作」
這時阿難一聽到跋闍子比丘教導他應心生厭離,便立即獨處精進不放逸,寂然無亂,這是
阿難前所未有的修行方式。
阿難在戶外露地敷繩床,半夜一直經行,直到黑夜已盡,黎明拂曉時,因徹夜經行未眠,
身體非常疲勞,心想:「我實在太累了,應該稍躺一會兒休息。」
可就在阿難坐下來將要躺臥之際,他的頭還未碰觸到枕頭的那一刻,他於這當中心得無漏
解脫。
這是阿難從未有過的體驗,此時阿難已證得阿羅漢果了,他隨即說出自己的解脫心得:
「多聞種種說  常供養世尊
  已斷於生死  瞿曇今欲臥」
諸比丘來到王舍城後便討論應當先作什麼事,是應先整理房舍臥具?還是先討論法毘尼?
後來大家決議先整理房舍臥具,隨即展開整理房臥具的工作。
當大家整理房臥具工作告一段落後,大迦葉便召集比丘僧,以陀醯羅迦葉為第一上座,長
老婆婆那為第二上座,大迦葉為第三上座,長老大周那為第四上座。
此時阿難便從座位起身,偏露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對大迦葉報告:「我親自從佛那裡聽
聞,憶持佛語,佛曾說過:『自今而後,諸比丘可以捨雜碎戒(小小戒)。』」
迦葉進一步詰問:「阿難,你有沒有問世尊什麼是雜碎戒?」
阿難答說:「沒有!當時我因世尊即將入滅,心中太過難過,以至於忘記問世尊什麼是雜
碎戒。」
這時,諸阿羅漢各自表述,他們都表示知道什麼是雜碎戒。其中或有人說:「除四波羅夷
以外的戒律都是雜碎戒」(註:所謂四波羅夷即違犯殺生、偷盜、淫慾、妄語等四種根本
大戒,其罪業已不可懺悔清淨,已喪失比丘或比丘尼身份,應被逐出僧團。若仍混跡僧團
中繼續接受在家信眾的供養,即名為「賊住」,死後必定下墮地獄,沒得商量!),或有
人說:「除四波羅夷及十三事,其餘皆是雜碎戒。」,又或有人說:「除四波羅夷十三事
二不定法,餘者皆是雜碎戒。」,又或有說:「除四波羅夷十三事二不定法三十事,餘者
皆是雜碎戒。」,或有人說:「除四波羅夷乃至九十事,餘者皆是雜碎戒。」
就這樣大家各唱各的調,莫衷一是。大迦葉只好跳出來裁決:「諸位長老,今天大家這樣
各說各話,就等於不知什麼是雜碎戒。既然如此,自今而後,我們應共同立約:如果是佛
陀以前所未曾制訂過的戒律,我們就不應該增加任何佛所未制訂過的戒律;反之,是佛陀
先前所制訂過的戒律,今後一條都不應捨棄!我們都應當追隨佛所制訂的戒律而學習!」
https://i.imgur.com/jiaqtUC.jp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