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菩薩戒「發心儀軌」-6 欲善業因緣發菩提心

作者: ykkdc (ykk)   2023-03-12 13:21:11
: CBETA T17,No.773《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已得無量善利,當求無上佛大菩提。何以故?佛菩提者
: 若未來世諸眾生等,發意欲求佛菩提者,當修四法。何等為四?
: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諸欲求勝果 當發菩提心 
^^^^^^^^^^^^^^^^^^^^^^
補充:「聲聞心」欲求成就聲聞果位,「獨覺心」欲求成就獨覺果位,彼等不是最勝果。
「菩提心」欲求菩提,此處的菩提,指無上菩提的佛果,菩薩發菩提心欲求成佛。
《優婆塞戒經》:
「眾生有思,名為欲心,
以如是欲善業因緣發菩提心,
是則名為菩薩性。」
註:
1.「眾生有思,名為欲心」:
此處的欲,指我們身語意三門當中,內心意識的意欲。
我們意識覺知的心、心所當中,欲心所是對所思惟的事物,發起希求、希欲的作用。
2.「以如是欲善業因緣發菩提心」:
菩薩種性者,內心所思惟欲求的事物是什麼呢?
菩薩行者內心所思惟欲求的是成佛,由希求善業利益有情,而對佛果菩提發起希求。
>>>>>
[1] 菩提心具有"欲求利他"和"欲求菩提"兩種欲求,這兩個欲求,內心生起的次第為何?
內心先生起"欲求利他"的發心,由欲求利他引生"欲求菩提"的發心,如此發菩提心。
此二欲求次第:自己內心先有1.希求利他的欲求,而後引生內心2.希求成佛的欲求。
這兩種發心欲求,濃縮為一句即「為利眾生願成佛」,而這句展開來有上述的內涵。
菩薩何以發菩提心欲求成佛?因為欲求利益眾生,首先大悲欲利生,而引生欲成佛。
發菩提心只有欲成佛、不欲利生?不。或者,發菩提心只有欲利生、不欲成佛?也不。菩
提心雖然是欲求成佛的發心,但為什麼希求成佛?背後有欲求利生的大悲推動發菩提心。
[2] 菩薩種性者發菩提心,內心意識產生為了利益眾生我要成就佛果的想法,即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即想要成佛。想要成佛的欲求,是因為想要利益有情。先有想要利益有情
的欲求,由想要利益有情的欲求推動,而後生起希求菩提想要成佛的欲求,即發菩提心。
菩薩行者不是發「世間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