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廣論止-86

作者: ykkdc (ykk)   2022-12-21 21:26:48
摘自:《廣論奢摩他章略講》/宗喀巴大師造論/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辰二、顯示依奢摩他趣總道軌。
止只是工具,得止後要修世間道—粗靜相,或出世間道—四諦十六行相等。
出世間道中,依顯教,有聲聞五道、獨覺五道、大乘五道。這些內容可以透過「地道
」一門課認識。密續中有有相、無相、生起、圓滿,這些內容也包含在地道的架構中。
世間道就是四禪八定,色界、無色界各有四禪,這八個又各有正禪、近分禪。
由修九住心得止,只是讓心可以任運住於所緣,無法對治煩惱。
依止而修粗靜相則可暫時壓伏煩惱,如對治貪,今生也許感覺不到貪,但死時色界心
退失,仍會產生貪,這是因為沒斷除煩惱種子的緣故。
依止而修出世間道的道諦、滅諦才可以永斷煩惱。
因為未修出止之前都無力斷除煩惱,所以學《廣論》多年,逆境發生時仍生起煩惱是
正常的。
現在我們沒有止,無法成辦菩提心、出離心等。目前最重要的是聞思、集資淨罪、迴
向。日後種子萌芽,這些就很容易成辦。
佛陀時代,很多人一聽到法或略為起修就能開悟,這是因為他們前生已有種子的關係
。同樣,我們今世努力培養種子,來世也就容易成辦。1
【如是已得如前所說無分別三摩地作意,又有明顯、無分別等殊勝差別,唯應修此無
分別耶?
答︰於相續中引發如此妙三摩地,是為引生能斷煩惱毗缽舍那。若不依此令生毗缽舍
那,任如何修此三摩地,尚不能斷欲界煩惱,況能盡斷一切煩惱,故當更修毗缽舍那。
此復有二:一、能暫伏煩惱現行,趣世間道毗缽舍那。二、能永斷煩惱種子,趣出世
道毗缽舍那。除此更無上進方便。
《聲聞地》云:「已得作意諸瑜伽師,已入如是少分樂斷,從此已後,唯有二趣,更
無所餘。何等為二?一者世間,二出世間。」】
得到了如前所說有明顯、無分別、身心輕安之樂所攝的三摩地,修此三摩地就可以了
嗎?
答:得如此好的止是為了修觀,如果不依止修觀,只修止,連欲界的煩惱都斷不了,
更何況是一切煩惱。總之,修止不是目的,修觀才是目的。
觀的內容有二種:一是能暫伏現行煩惱的世間道,一是能永斷煩惱種子的出世間道,
除此二者以外,就無其他道路可走。
「已入如是少分樂斷」:修出止後還有興趣去斷煩惱。
暫伏煩惱有二種:一是如受別解脫戒控制身語七支。受戒是發誓,強調防護的決心,
如發誓再也不殺盜淫妄,但是仍會有違犯戒律的情況。
二是修世間道—粗靜相,使貪等於今世都不顯現,自己與他人都覺察不出貪等。因此
,外道會認為這就是解脫。
未學過經教的佛教徒也會犯相同的錯誤,將世間道誤以為是出世間道—解脫道。
修世間道,以為自己達到了解脫,但是往生時,愛取有現起,會起大邪見,認為三寶
騙人,因為自以為已經依照三寶所說的方式修,斷了煩惱,卻未得解脫。因為產生了大邪
見,來世會墮入地獄。
有學習過經教的人就不會有這類的問題,不會將世間道誤以為是出世間道而修,即使
去修世間道,也不會認為三寶騙人。
(...待續...)
>>>>>
[1] 《瑜伽師地論》(唐.玄奘法師譯):
「已得作意諸瑜伽師,已入如是少分樂斷,從此已後唯有二趣更無所餘,何等為二?
一者世間,二出世間。」
獲得正式的奢摩他安止(即初禪近分定)之後,依止修觀,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是世間道的毗婆奢那,即共外道的四禪八定。
一是出世間道的毗婆奢那,即不共外道的解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