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廣論止-73

作者: ykkdc (ykk)   2022-12-06 21:42:13
摘自:《廣論奢摩他章略講》/宗喀巴大師造論/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五、調伏者,謂由思惟正定功德,令於正定心生欣悅。如云:「次見功德故,於定
心調伏。」
《聲聞地》說,由色等五境及三毒、男女隨一之相令心散動,先應於彼取其過患,莫
由十相令心流散。】
五、調伏。
前四住心時,特意將所緣境放低、縮小,如此有利於讓心安住於所緣、不生掉舉,然
而將所緣境放低、縮小容易產生沉沒。
既然第四住心時所緣已不再跑離,第五住心時就要開始調整明亮度等。
因此,第五住心時,要讓心策舉,以對治沉沒。思惟正定的功德,心生喜悅,能策舉
心力。
《聲聞地》說因色等境,或因三毒、男女等產生掉舉,因此,要在修住心之前思惟其
過患,令心生厭離,向內收攝,不讓心於彼十種境流散,這樣一來,正修住心時,住心就
不會流散。
而思惟三摩地的功德、三寶功德等,會讓心策舉,控制的是沉沒。
因此,第五住心是在控制沉掉,有沉沒時要觀功德,有掉舉時要觀過失。
【六、寂靜者,謂於散亂觀其過失,於三摩地止息不喜。如云:「觀散亂過故,止息
不欣喜。」
《聲聞地》說,由欲尋思等諸惡尋思,及貪欲蓋等諸隨煩惱能擾亂心,先應於彼取其
過患,於諸尋思及隨煩惱不令流散。】
六、寂靜。
此處的寂靜不是斷除煩惱的寂靜,是寂靜散亂。有細微掉舉時,要觀散亂等過失。
第六住心與第五住心相同,都是在控制沉掉。
差異是,第五住心時,要提防細微沉沒,第六住心則不需要。第六住心要提防細微掉
舉,第七住心則不需要。
【七、最極寂靜者,謂若生貪心、憂慼、昏沉、睡眠等時,能極寂靜。如云:「貪心
憂等起,應如是寂靜。」
《聲聞地》說,由失念故,若起如前所說尋思及隨煩惱,隨生尋斷,能不忍受。】
七、最極寂靜。
第五、六住心時努力控制沉掉,但不是沉掉生時就能立即覺察而斷除,
第七住心時,對沉掉的生起已經能隨生即斷。
也就是,第五、六住心時,正知、正念與沉掉可謂勢均力敵;
第七住心時,正知、正念已經強過沉掉,沉掉已經不構成威脅了。
【八、專注一境者,為令任運轉故而正策勵。如云:「次勤律儀者,由心有作行,能
得任運轉。」
又如《聲聞地》云:「由有作行,令無缺間,於三摩地相續而住,如是名為專注一趣
。」第八心名專注一趣,即由此名易了其義。】
八、專注一境。
任運是不造作的意思。撥動轉經輪,一開始要施力撥動經筒,之後不須用力,經筒會
自行轉動,任運就像經筒自行轉動。
在第五、六、七住心時,仍有沉掉產生。
第八住心時,努力就可以在沒有沉掉的情況下持續安住下去。「無缺間」就是無沉掉。
【九、平等住者,《修次》中說,心平等時當修等捨。《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說,
由修專注一趣,能得自在任運而轉。如論云:「從修習,不行。」
《聲聞地》說名等持。如云:「數修數習,數多修習為因緣故,得無功用任運轉道。
由是因緣,不由加行,不由功用,心三摩地任運相續,無散亂轉,故名等持。」】
九、平等住。
因為數數修習第八住心,此時已經不需要作用,可以任運安住下去。
總之,在第四住心時,正念已經圓滿,不會有粗的掉舉,但是仍有粗的沉沒,
所以第五住心要對治沉沒,要讓心策舉起來。對治沉沒後,仍會有掉舉產生,所以還
是要對治掉舉。
第五、六住心是在控制細微沉掉,此時會受沉掉威脅,沉掉與正知、正念勢均力敵。
至第七住心時,正知、正念的力量已經高過於沉掉。
第八住心時,已經不會生起沉掉,但是仍要提高警覺。
第九住心時,不須要特別作用,心就可以任運安住下去。
【此中九心之名,是如《修次初編》所引,如云:「此奢摩他道,是從般若波羅蜜多
等所說。」】
這是在交代九住心的資料來源。
(...待續...)
>>>>>
[1] 有關修止的漸進階梯,不外乎九住心的法門,法尊法師介紹說:
“或依《瑜伽師地論》聲聞地所說的九住心的次第,或依《辯中邊論》所說八斷行的
次第而修(這兩種次第「九住心」與「八斷行滅五過失」僅是在說明方面有詳略的不同,
其內容是一樣的),進而漸次滅除妄念、散亂、掉舉、昏沈等過失,令心在所緣的境上明
了有力地安住。久而久之,其心便能不沈不掉,平等正直,任運地安住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