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廣論止-72

作者: ykkdc (ykk)   2022-12-06 21:30:14
摘自:《廣論奢摩他章略講》/宗喀巴大師造論/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依彼引生住心次第(九住心次第)
先看科判「正釋修習之次第」,
「諸道次第,多依《辨中邊論》所說,由八斷行斷五過失修奢摩他。善知識拉梭瓦所
傳之教授,更於彼上加《聲聞地》所說六力、四種作意及九住心。德稱大師《道次第》云
:四作意中,攝九住心及斷六過、八對治行,是為一切正定方便。
眾多契經及《莊嚴經論》、《辨中邊論》、無著菩薩《瑜伽師地論》、中觀宗三編《
修次》等,開示修靜慮之方便中一切皆同。」
於前文,宗喀巴大師詳細解釋了慈尊的偈頌「依住堪能性……」。至此,《廣論》已
經完整說了修止的方式,即斷五過、行八斷行。
從這段開始,會換個方式再說一次前面的內容,也是一整套修止的方式—修九住心。
另外以六力、四作意補充解釋。
問:《廣論》前文既然已經圓滿說明如何修止,為什麼還要重複再說修九住心呢?
答:對於未接觸的事物,有必要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解釋。
【午二、依彼引生住心次第。分三:未一、正明引生住心次第,未二、由六力成辦,
未三、具四種作意。今初】
九住心的修法是由六力成辦,其內容具有四作意。
所要成辦的止須具備二個條件:一、安住,二、明亮且有力。
達到這二條件有先後次序,要先讓心安住,之後再讓其越清楚、明亮,最後不僅要明
亮,且要有力。
前面說「理需雙修」舉過一個例子,燭燈若無燈罩,火光晃動,就不容易看清楚圖案
,有了燈罩,火光不晃動,就可以清楚見圖案,也就是説,清楚來自於安定。
因此,先前要求安定,是為了要有明亮且有力的心,之後不斷串習,熟能生巧,達到
任運而起。
所以修九住心可以分三階段:
一、第一至第四住心,為了心安住所緣不動。
二、第五至七住心,為了讓心清楚且有力。
三、第八、九住心,為了讓心任運。
【初中九心:
一、內住者,謂從一切外所緣境攝錄其心,令其攀緣內所緣境。《莊嚴經論》云:「
心住內所緣。」】
一、內住。
把心從外面收回來,讓心專注在內所緣境上。
也就是,初修止時,先找一個所緣境,將心繫在其上。此時根本無法久住,所緣境會
很快忘失。因為以前未修過止,所以會認知到心太亂。
【二、續住者,謂初所繫心令不散亂,即於所緣相續而住。如云:「其流令不散。」】
二續住。
續住時,心能住在所緣上,且能接續下去,但是所緣跑離的情況仍然很多。
【三、安住者,謂由忘念向外散時,速知散已,還復安置前所緣境。如云:「散亂速
覺了,還安住所緣。」】
三、安住。
安住又稱補住,意思是忘失所緣後,能以正知了知,再以正念將之補回。
於第二住心時僅能延長正念時間,不能立即察覺所緣已經跑離了,此時可以立即察覺。
【四、近住者,《修次初編》說,前安住心是知散斷除,此近住心是散亂斷已,勵力
令心住前所緣。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說,從廣大境數攝其心,令性漸細上上而住。如云:「具慧
上上轉,於內攝其心。」《聲聞地》說:「先應念住,不令其心於外散動。」謂起念力,
令不忘念於外散動。】
四、近住。
第三住心是知道散亂後將之斷除,再將心抓回來。
第四住心時,散亂已斷,包括所緣完全跑掉、顏色改變、佛像變大變小等,都已經完
全斷除。
也就是,第四住心時,所緣不再跑離,粗掉舉不再產生,但是仍要努力讓心安住在所
緣上解決其他問題。
「從廣大境數攝其心,令性漸細上上而住」:所緣境太大則難以住心,所緣境小有助
於住心,所以要收攝境。
「具慧上上轉,於內攝其心」:有智慧修四住心者,會收攝所緣境而達到安住。
前四住心就是訓練讓所緣不跑離,換句話說,就是不離正念。
第一住心時,只是找到所緣,沒有太多住分。
第二住心時,所緣會跑離,但也有安住的情況。
第三住心時,所緣已有八、九成不跑離,可以安住很久。
第四住心時,所緣完全不會跑離,所以說「散亂已斷」。
(第四住心時)從正面來說是正住,從反面來說是粗掉舉不再產生,但是明亮等仍需
要調整。
正念就是不忘所緣念的內容,正念在第四住心時已經圓滿。
前四住心是以正念為主,搭配正知,接下來,要在不失正住的基礎上,讓心越清楚、
有力。
前四住心時,於所緣不能安住的原因是掉舉,控制住掉舉就可以安住。
達到明亮的障礙是沉沒,粗沉沒是既不清楚也無力,細沉沒是清楚但無力。
第五、六、七住心時對治的是沉沒,要修的是清楚、有力,在修清楚、有力的過程會
損害到正念,所以仍要留意正念。
(...待續...)
>>>>>
[1] 九住心
《雜阿含經》:「若比丘、比丘尼坐,作如是住心、善住心、局住心、調伏心、止、
觀、一心、等受,分別於法量度,修習多修習已,得斷諸使。」
《瑜伽師地論》(唐.玄奘法師譯):
「於此所緣影像,以奢摩他行寂靜其心,即是九種行相令心安住,謂令心——
1.內住、2.等住、3.安住、4.近住、5.調伏、6.寂靜、7.最極寂靜、8.一趣、9.等持
。…若於九種心住中,心一境性,是名奢摩他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