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宗義] 《宗義寶鬘略講》(4)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12-19 22:54:06
摘自:《宗義寶鬘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轉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第三章 略說外道宗義之建立
【宣說宗義者之中,不歸依三寶而承認有其他歸依處者,就是外道說宗義者的定義。外道
的派別雖多,卻可簡略地分成遍入天、自在天、勝者、黃頭仙、木曜星神等著名的思辨五
部。也有人說是根本六部(六師外道),即勝論派、理論派、數論派、伺察派、裸形派和順
世派。其中,前五派屬於持常見者,後一派屬於持斷見者。】
外道宗義者有多少?會說顛倒見無邊,即正確的想法只有一個,錯誤的想法則無量無
邊,如同1+1=2是正確的答案,錯誤的答案就無法計數。錯誤想法雖多,歸類下來就只有
為常見、斷見。斷見是指不夠,像1+1=0.5;常見是指太多,像1+1=4。
以順世派為例,他們如現在的科學家般,眼見為實,測不到的就不承認。順世派不承
認解脫、前生來世,認為五根看到的才是事實,不相信推理。順世派不承認前生來世、解
脫、因果等,因此是斷見,其他派別則是常見。
這邊所說的外道,在佛典中有提到,都是佛教盛行時與佛教爭論的宗教。了解外道的
宗義,有助於我們認識典籍的內容,即典籍中在破除外道時,到底在破除什麼。另一方面
,外道中,數論派、勝論派是邏輯最強的部派,所以就把他們的觀點說出來,再加以駁斥。
一、勝論派和理論派
【勝論和理論二派,分別是食屑仙人和婆羅門足目的信徒。這二派學說的特點雖略有不同
,但整體的宗義卻沒有什麼差異。】
「食屑仙人」:「食屑」是指別人丟棄的食物。印度很提倡苦行,食屑仙人是指到處
去挖圾圾桶,吃人家剩下來的食物,算是很辛苦的修行。他們以這種修行方式出名,因此
被稱為食屑仙人。
「婆羅門足目」:婆羅門足目是位很俊美的男子,大自在讓婆羅門足目當他太太的侍
者。
大自在的太太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也很喜歡婆羅門足目,一直和婆羅門足目聊天,
但是婆羅門足目很守規矩,就一直看著自己的腳,完全不看其他的—「足目」指的就是這
個意思。婆羅門足目因此獲得大自在的賞識,受到大自在的加持,所以婆羅門後來變的很
有名氣,寫了很多的論,變成教主。
【又,勝論和理論二派,主張將一切所知歸納為六句義,而且認為洗禮、灌頂、斷食、供
奉、燒施等是解脫道。有一天,遵從師長的口訣修習瑜伽。由於了知「我是異於根等的另
一件事」而親見真實性,並證悟六句義的自性。這時,將會通達「我是一種周遍的自性,
然而卻無造作。」如此,將不再積聚任何法與非法之業。因為新業不積而舊業已竭,所以
我便與身、根、覺、苦樂、貪瞋等分離,並且不再獲得新的身、根,猶如薪盡之火,生命
之流於焉斷滅,唯我獨存,這時便是所謂的證得解脫。】
他們也講解脫,會說透過洗禮、灌頂、斷食、火供、供奉……等得到解脫。
「遵從師長的口訣修習瑜伽」:從師長處得到修止觀之法。
「由於了知我是異於根等的另一件事而親見真實性」:佛教說了悟空性—了解沒有我
就證悟,他們則是了解我是異於根等,也就是眼根、耳根等是我的受用品,就好像是我的
衣服般,一方面是肯定我,而且我是與眼根等別別分離。
「我是一種周遍的自性,然而卻無造作」:我是無所不在的自性,涵蓋一切,如表面
的房子、桌椅等,它的本質都是我,但是我並無造作。也就是我是獨立於根等,普及於一
切,但是不創造。了解這個就不再造善、惡業。變成新業不積,而舊業透過斷食等消盡。
即佛教講的是證得無我,他們說的是證得我,證得我就不再造業了,如同脫掉衣服的身體
一樣,只剩下我獨立存在。
二、數論派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