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太上感應篇第四十五集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0-15 19:39:46
太上感應篇  (第四十五集)  1999/7/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
19-012-0045
  諸位同學,大家好。前面我們將孝之體介紹過了,孝之體就是一念圓滿的自性。孝之
相就是世出世間大聖大賢,孝這個字的範圍,就是虛空法界一切都包容在其中。孝之行,
也是儒家講的「止於至善」,在佛法裡面就是佛行、菩薩行。如何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
我們如何來學習,昨天也提示了一點綱領。佛教導我們從孝親尊師落實,知道孝養父母,
「養父母之身」,要細心的關懷,父母年歲大了,照顧父母就像照顧嬰兒一樣,要謹慎、
要細心,飲食起居都要留意。在《禮記》裡面,我們讀到關於養老的這些教誨很多,尤其
是飲食方面,一定要選擇他生理所需要的,這一定要懂得。每個人身體健康狀況不相同,
需要的養分也並不一樣,但是總的一個原則,要容易消化的,容易吸收的。現在比過去進
步多了,體格檢查比較方便,檢查之後知道他缺乏些什麼,需要哪些營養,在飲食裡頭如
何來配合。這是養身,養父母之身。
  「養父母之心」,父母對於兒孫、對於親戚朋友沒有不愛護的,沒有不關心的,總是
希望兒女、希望親朋好友,都能夠生活過得很好,事業都能出人頭地。人年歲愈大愈慈悲
,因為他自己很清楚來日不多了,自己這一生已經過去,所以他的期望都是落實在兒孫年
輕人的身上,心地真誠慈悲。我們常講「老婆心切」,老婆是老太婆,她們的心真正善良
,縱然過去做錯事情,這個時候也都知道懺悔,也都知道回頭。年輕人很難!到晚年的時
候容易回頭,晚年聞法修行成就的人,我們看到不少!接觸佛法時間不長,念佛時間很短
,但是往生瑞相稀有,這些道理我們明瞭。古往今來,我們看到六十歲以上的人,修行成
就的很多,修行真正有成就,這是大孝。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了,如何幫助這些修行人,這
個意義就不一樣。所以要懂得父母的心,懂得父母的希望,不要辜負父母,不要辜負老師
,老師對學生的期望,跟父母對兒女的期望,沒有兩樣。所以中國古禮,學生對老師那分
感恩,跟對父母沒有差別,只是在喪禮上,對父母有孝服,對老師沒有孝服,除這點之外
再找不到兩樣。人一生能夠生在感恩的世間,這是真正有價值、有意義。
  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在學校念書的時代,少年,父母、老師都希望你有很好的成績表
現。你書念得不好,父母憂慮,那就是不孝,品行不好,父母也憂慮。孝子時時刻刻要讓
父母心情愉快,換句話說,樣樣都要做得讓父母快樂。與同學之間不能和睦相處是不孝,
不聽從老師教誨是不孝。我們有沒有做到?當然我們的童年已經過去了,想想看幾個人做
到?你做不到,不能怪你。為什麼?佛法是講理的,合情、合理、合法,你小的時候沒有
人教你,你怎麼會懂得?沒有人教會懂得,那你是佛菩薩再來的,你不是凡人,沒有人教
導你。成年之後你有了家室,家室要和睦,家室不和,父母憂心;兄弟不和,妯娌不和,
哪一樣不讓父母操心?父母對於兒孫那個操心操一輩子,臨終還掛在心頭上,誰能夠了解
?到你自己年老的時候,也許你有所感悟。踏進社會,人在世間一定要有所事事,要有一
個正當的行業,正當的工作,為社會服務,為眾生服務。你對於你的工作、你這個行業是
不是真的盡心盡力去做?沒有盡心盡力,不孝!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師長。由此可知,孝
行也是充塞宇宙,也是遍虛空法界,不但孝心是圓滿的,孝行也是圓滿的。
  我們在佛經裡面看到,諸佛菩薩對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感應道交。我們讀過觀世音菩
薩,所謂「千處祈求千處應」,那是什麼?孝行,盡孝而已。我們學佛,如果連這些基本
的道理都不懂,這個佛經叫白讀了。做佛的學生,沒有別的,佛教給我們的,教給我們孝
道,教給我們盡孝而已,諸佛菩薩所示現的就是這麼一樁事情。懂得孝道的人,行孝盡孝
的人,念念普度眾生,行行都給世間人做好榜樣。所以我們對於諸佛菩薩、歷代祖師,要
細心體會他們住世的行誼,向他們學習。韓館長往生的時候,我給她最後做了兩個多小時
的談話,希望出家人能做出家人的好榜樣,在家人能做在家人的好榜樣,道場能做一切道
場的好榜樣,這是盡孝,這是行孝,這是佛心、是菩薩行。
  我們要找什麼人?找孝子。中國古人常講「求忠臣於孝子之門」,你們曉得,忠臣兩
個字是什麼意思?臣是辦事的人員。忠,前面跟諸位講過,孝這個字落實在生活上,落實
在工作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上,就叫忠。能行中道,能行中庸,這種人辦事最可靠,
他能夠盡心盡力,沒有偏心,沒有私心,心裡頭大公無私,那叫忠。所以忠孝兩個字做到
就是圓圓滿滿的佛道,這個人就是菩薩,就是佛陀。
  所以凡夫成佛在一念之間,你念頭轉過來就是佛菩薩,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什麼
?放下貪瞋痴,放下是非人我,放下毀譽,放下攀緣,放下嫉妒,放下彼我。我常常跟諸
位說的,「放下嗜欲」,你的嗜好、你的欲望,放下貪愛,放下狠戾,放下恩怨,一切放
下,以清淨心、真誠心、大慈悲心為佛法、為社會、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個轉變,超凡入
聖了!無論你是什麼身分,無論你從事於哪個行業,你是在某一種工作崗位上,任何的身
分都是為眾生服務,為社會服務。任何行業也都是為社會、為眾生服務,我們出家這是一
個行業,這是社會上也擔負起一種職責,這個職責要認識清楚,社會教育,多元文化的社
會教育。所以我們肯定認知,釋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導師,團結不同的族類,
融合不同的文化、宗教。昨天晚上我們參觀巴哈伊教,他們也是這個理想。但是佛法在理
論上、在行持上、在教誨上,比他們更踏實、更出色。
  過去方東美先生講過,《華嚴經》裡面有真實、究竟、圓滿的哲理,他一生所讀過的
、所學過的世出世間哲學,沒有一樣能比得上華嚴哲學,圓滿的理論,周詳的方法,後面
還帶表演。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讓我們學習。所以他常講,《華
嚴經》是這個世間最好的哲學概論。他在晚年可以說是完全學習《華嚴》,在學校裡面開
華嚴哲學,介紹《華嚴》。我們現在示現的身分,出家的佛弟子,如果連這些道理都不懂
,佛的教誨記不住,不能夠認真努力奉行,這是大不孝,不忠不孝,那還有什麼成就?不
忠不孝,諸位要記住,我說的話不太好聽,也不客氣,不忠不孝之人他的前途是三惡道,
三善道的分都沒有。你以為念這幾句佛號就能往生,哪有那麼容易?盡忠盡孝,念佛的人
決定得生,才能得諸佛護念,龍天擁護。希望我們共同勉勵,認真努力來修學。好,今天
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0-15 22:16: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