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7)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09-21 22:18:19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講授)
轉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卻佩格西 講授/廖本聖老師 翻譯/釋見諦法師 編輯
2.7 中士道者應直接趣入大乘道之理
請看文,其中,聲聞道與獨覺道二者,均攝於中士的道次第當中。意思是說他還沒有
進入上士道,還是屬於中士道。
此外,處於前述中士道的那位補特伽羅,這裡要注意,這位中士道的補特伽羅,是指
心中已經生起中士道,但是還未進入聲聞道與獨覺道,如果照之前的講法,就是已經有造
作的出離心,但還沒有對聲聞道及獨覺道起勝解而進入聲聞道與獨覺道的補特伽囉。
這樣的補特伽羅,從各種角度長期觀修輪迴的過患之後(輪迴的過患就是指三有的過
患或輪迴的苦),這樣觀修之後體認到一切的三有(輪迴)就像火宅與監牢一般後,這段
文是引自《廣論》,格西的這部論主要是引《廣論》,當然也有引用其他的論典,但主要
是以比較容易了解的方式來說明。
體認到一切的三有(輪迴)就像火宅與監牢一般後,持續產生強烈想要證得完全止息
煩惱與痛苦的解脫的想法,「煩惱」是指苦因,「痛苦」就是指輪迴的過患,並且修學珍
貴的三學之道的話,決定能夠證得從輪迴脫離的解脫,而且也不可能退轉(即不會退失)。
但是因為這樣,僅僅斷除部分的過失與圓滿部分的功德,因此自利並沒有完全圓滿,
而他利亦僅只有片面。這段文主要是說明僅僅斷除部分的過失,是因為只斷除煩惱障而沒
有斷除所知障。圓滿部分功德,也是只有證得斷除煩惱障所帶來解脫的功德而已,並沒有
證得斷除所知障所帶來的圓滿自利利他的功德(只得到斷除煩惱障帶來的功德,未得到斷
除所知障所帶來的功德)。所以不論自利或利他都沒有達到圓滿。
雖然聲聞阿羅漢與獨覺阿羅漢,所證得的解脫不會再退失,不會再退回到輪迴的狀態
,但是他們的自利、利他二方面都沒有圓滿。這個情況就如前面所說,以斷障而言,只斷
了煩惱障,沒有斷所知障(自利不圓滿),所證的功德也只有證得解脫,沒有證得解脫以
上如成佛的情況,或斷除所知障而成佛的情況(自利、利他不圓滿)。
譬如,以佛來講,他可以在現觀空性的狀態,如處在根本定的狀態,同時可以做後得
位的事情,就是說法利生(註)。然後他可以如心裡所想,身體就到達。也可以在說法的狀
態同時又處在入定的狀態,他的神通變化都不需要耗費力氣,就是心想即能達成。
但是聲聞與獨覺阿羅漢,他們入定與出定是分開的,當他們入根本定時,就無法說法
利生;當他們說法利生時就無法入根本定;雖然他們有神通變化,但並不是心裡想馬上就
能完成,他們要耗費力氣;而且對於宿命的了解也有其極限,不是毫無障礙。
所以光就自利來講,他就無法完全得到圓滿,更何況像佛一樣有這種利他的能力,所
以不論是自利或利他都只是達到部分或片面而已,還沒有達到圓滿。
不僅自利利他都是片面沒有達到圓滿,而且最後還會受到佛的勸勉而決定進入大乘,
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以聲聞與獨覺阿羅漢來講,聲聞阿羅漢可以透過三界的任何一種身
體,也就是可以欲界身、色界身、無色界身證得阿羅漢。如果是獨覺阿羅漢一定是以欲界
身證得阿羅漢。然後證得阿羅漢後,不論聲聞阿羅漢或獨覺阿羅漢在捨壽之後,都會投生
淨土,然後在淨土中他們已經完全止息周遍行苦,處在一種寂靜樂中,他們的內心會完全
受到這種止息周遍行苦寂靜樂的狀態所吸引,而長劫處在這種定中。但是最終,佛陀會告
訴他們:你們證得的只是解脫輪迴,而不是最殊勝的解脫,不是無上正等正覺最殊勝的解
脫,所以不應以此為足,還要進一步的希求最殊勝的解脫,要從小乘道再進一步轉入大乘
道。
因此這位行者就會想,若是這樣,既然到最後還是要走,即已經證得聲聞阿羅漢、獨
覺阿羅漢,最終還要回小向大進入大乘道,那等於是要下二次功夫,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走
大乘道呢?這位處在中士道的補特伽羅就會如此想。
這位處在中士道的補特伽羅會想:雖然聲聞阿羅漢與獨覺阿羅漢已經解脫輪迴證得解
脫,但是自利尚未圓滿,他利更不用講也還沒有圓滿,一切的過失也還沒有完全的斷除,
一切的功德也還沒有完全的證得,自他二利都沒有達到圓滿。
而且即使證得阿羅漢最終還要進一步回小向大進入大乘,何不從一開始就走大乘道,
不用先繞小乘道最後再回小向大進入大乘道,從一開始就走大乘道,豈不更好。因此這位
處在中士道的補特伽羅心裡想著:「現在,我從一開始就應該進入大乘道。」因而產生想
要進入大乘道的想法。
當這位補特伽羅心裡起了想要進入大乘道的想法之後,進一步心裡想他已經知道整個
輪迴就像大海一樣,而這個輪迴大海的本質是苦,對於這點,他在中士道的期間已經長時
間的串習,所以這位補特伽羅深知整個輪迴大海是苦的。
他進一步去觀察自己以外的一些有情,其實也跟自己一樣身處於輪迴大海的苦,無法
解脫,跟自己一樣處在這種狀態,雖然想要脫離苦,但卻脫離不了,也就是雖有欲求離苦
的想法,但是卻偏偏往苦的方向去奔馳。
原因是墮於輪迴大海的有情,沒有辨別應取應捨的智慧(沒有這樣的慧眼),這樣的
慧眼是關閉的,所以他們即使想要離苦,也無法達到離苦的目的。所以無法前往遠離輪迴
痛苦窘境之處,如果在此同時,卻對他們毫無悲愍,並且不精進於利益他們,這是非常不
應該的。
這位補特伽羅會這樣去思惟,跟自己一樣墮於輪迴大海的其他有情,他們沒有分辨或
沒有應取應捨的慧眼,假設自己對他們毫無悲心,而且不想要去利益他們,這是不應該的。
2.8 入大乘道的基礎修捨無量心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