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354(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7-30 11:54:44
(續:【諸佛密藏。究竟明了。】)
  我們看「顯因」。「法佛談話,謂之密藏」。法是法身。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
化身,有的時候也把應化分開,應身、化身,那就有四種身。一定要知道,佛所有的我們
全有,不是他獨有,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只要你不迷就是佛,迷了就是眾生。迷悟的
相是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我們眼看色、耳聞聲、舌嘗味,同時起心動念、分別執
著,這就是迷,這叫造業。業習果報,業有善惡,善業果報在人、天、修羅,要是惡業,
果報在地獄、餓鬼、畜生。起心動念都在造業,言語造作就更嚴重,不能不知道。佛跟眾
生差別在哪裡?佛見色聞聲,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佛。我們要真修行怎
麼修法?六根在六塵上修,眼在色上修,耳在聲上修,鼻在香味上修,舌在酸甜苦辣鹹上
修。修什麼?修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了。如果沒有辦法,還是會起心動念,那就降一等
,我作菩薩。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菩薩的心是平等的,沒有大小,沒有高下
,這第二等人。第三等聲聞、緣覺,他還有分別,沒有執著。不執著就是聖人,小聖;不
分別,大聖;不起心不動念,究竟圓滿的聖人,就是佛陀。佛、菩薩、聲聞、六道凡夫,
這麼簡單就區別出來了。
  我們見色聞聲,是不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心就被染污;分別,妄念就
起來,不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般若經》上說的,無論是真的是自
性,假的是法相,十法界依正莊嚴,假的,不可得。像我們現在就是假相,你能掌控得住
嗎?一秒鐘一百次的生滅就掌握不了,何況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毫無印象,一
點感覺都沒有。科學家知道,科學家發現了,看清楚物質現象是從念頭波動現象裡面產生
的。所以念頭可以控制物質,因為物質是念頭生的,你念頭好,物質現象就好,就是極樂
世界;念頭不好,外面環境(內是身體,身體的健康),環境的圍繞,都是跟我們起心動
念有關係。我們中國人講外面環境叫風水,風水輪流轉,風水離不開自性,離不開念頭,
所以才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有懂得風水的,看到中國古時候這些修行人的道
場,都是最好的風水,他們懷疑是不是這些出家人都懂得風水、都會看風水,為什麼他們
建築都是最好的風水?這個話講不通,出家人不學風水。今天科學家給我們解釋出來,出
家人心善,他不造惡,他天天誦經,天天念佛、拜佛,這種身語意都善,天天修善,他在
這裡住上三年,這個地方風水,壞風水也變好了,就這麼個道理。我們這個學校在此地,
如果這裡面的老師、學生個個都懂得四好,我們人人都學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
人,大家都這麼幹,三年,蘭彼得這個風水世界第一。境隨心轉,隨著人心轉,人心善,
這地方就善;人心不善,這地方就有災難,就這麼個道理。環境隨著我們念頭在轉。
  這些密藏是祕奧實說。「意謂法身如來所說深祕玄奧之真實話,謂之密藏」。又《僧
史略》裡面說,「密藏者,陀羅尼法也」,陀羅尼是梵語,「是法祕密,非二乘境界諸佛
菩薩所能遊履也。」諸佛菩薩知道,二乘是聲聞、緣覺,他們沒開悟,或者是他們小悟,
大悟他沒有,不像菩薩,菩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諸佛說法菩薩能理解。要什麼樣
的菩薩?法身菩薩。法身菩薩雖然往生在最殊勝的地方,實報土,在實報土裡面還有四十
二個等級。華嚴圓教,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就四十個位次,上面還有等覺、妙
覺,妙覺就是究竟佛果,這四十二個階級。所以他還需要佛加持他,還需要佛幫助他。佛
在報土現報身,也就是說,從常寂光淨土變現出實報莊嚴土,加持法身菩薩。這四十一位
統統是法身菩薩,明心見性的菩薩,不同於方便土。方便土裡面的菩薩沒有大徹大悟,他
們有小悟、有大悟,沒有徹悟,所以需要佛菩薩加持。方便土、同居土,我們就知道,他
們有那麼大的智慧、神通、道力,諸佛的密藏他們也能究竟明瞭,這是什麼原因?是佛力
加持的,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如果不是加持,他還要修很長時間,修到大徹大悟、
明心見性,才能夠究竟明瞭。
  「是法祕密,非二乘境界諸佛菩薩所能遊履」,諸佛菩薩是沒見性的,像十法界的佛
他見不到。陀羅尼是梵語,「此法深密,非是小乘教之佛菩薩所能實踐。今經云極樂大士
,於諸佛密藏究竟明了」。這句話,「綜上二義,蓋謂諸大士於法身如來深祕離言之密意
、種種難思之語及陀羅尼,悉皆究竟契入,洞然明白。」這是第一個因,是得阿彌陀佛本
願威神加持的。如果不得這個因,我們在任何佛國土裡頭修行都需要無量劫,要修到大徹
大悟、明心見性。
  在我們這個世界,宗門教下,沒有見到一個大徹大悟,可是在念佛法門裡面我們見到
了海賢老和尚,這是現代人,前年往生的,跟我們最近。他修什麼?信願持名,蕅益大師
這四個字他做到了,他相信有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相信老師不騙他。二十歲出家
,老師給他剃頭,剃完之後,就傳他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
聽話,他老實,他真幹,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一天到晚不間斷。農民出身,不認識字,
沒念過書,所以佛經根本就不懂,沒有讀過一部經,沒有聽過一次講演,就是這一句佛號
,念了九十二年。他一百一十二歲往生,二十歲就開始念,到往生念九十二年,他念到什
麼境界?跟宗門裡頭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同一個境界。開悟之後,他不說,沒人知
道。這也是老師囑咐他的,「明白了」,就是以後明白了,明白就是開悟,「不能亂說,
不能說」,所以他一生不說。他有神通,知道過去、未來,偶爾露一下,不常露。你說他
有神通,他開口否認。跟六祖惠能一樣,六祖惠能也是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大徹大悟,
他用的是禪;海賢老和尚大徹大悟,他用的是念佛。念佛比參禪容易,禪要沒有真正好老
師在旁邊看著,你要是走錯路、要被魔附身,你不知道,那很可怕;念佛不會,不會出事
,一直念下去,肯定會開悟。最好的榜樣,最好的例子,難得他給我們表法,他成就了。
  阿彌陀佛的密意、諸佛菩薩的密意他完全明白。見阿彌陀佛很多次,我估計至少十次
以上,九十二年。尤其是晚年大徹大悟之後,那見佛太容易了,念佛就見佛,見極樂世界
,他心是定的。什麼時候佛來接引他?應該是阿彌陀佛告訴他,什麼時候你看到一本書,
這本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你看到這本書,阿彌陀佛就接引你往生。他每天
在盼望,有人會送書給他嗎?不可能。為什麼?大家都知道老和尚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
,怎麼可能送書給他?送書給他那是大不敬,明知道老和尚不認識字,你送書給他幹什麼
?結果沒想到二O一三年一月,真有一個人帶了一本書去看老和尚。老和尚一看到有人是
帶書來,就問他:這書叫什麼名字,什麼書?他就說: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
僧》。老和尚一聽非常歡喜,把他的袈裟,最心愛的袈裟,穿袍搭衣,恭恭敬敬把這個書
拿到手上來,叫人給他照相,就是我們這裡這張照片。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主動叫人給他
照相過,只有這一次,這張照片照了第三天就走了,自在往生。往生這一天白天還工作,
幹了一天,菜園種菜,整地、拔草、澆水,從早做到晚。晚上天黑了,有人告訴老和尚:
天黑了,可以收工,休息了。老和尚給他說:快做完了,做完我就不做了。他說的是話中
有話,人家聽不懂。到第二天早晨起來的時候,老和尚走了,才知道老和尚話裡有話,他
告訴大家:做完了,再不做了。這個老和尚是阿彌陀佛囑咐他,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為
佛門弟子做榜樣,做一個什麼?老實、聽話、真幹的榜樣,會有成就。特別給念佛同修做
往生的榜樣,你看往生不難,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不是假的。他見過,他也給
我們說過極樂世界狀況,講出來跟經上說的一樣。他沒聽過經,也沒讀過經。這個本子他
們寺廟裡頭有,寺廟裡也有不少人聽我講經。他到極樂世界去看到的情形,跟經上講的一
樣,為我們作證。
Ⅱ 調伏身心
  這是第一個,佛力加持。第二個:
  【調伏諸根。身心柔軟。】
  這兩句話是第二個。我們在這個世界,用什麼方法調伏都收不到效果,到極樂世界就
很容易了。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調伏』,「《探玄記》曰:調者調和,伏者制伏。謂調
和控御身口意業,制伏除滅諸惡行也。」這兩句話重要,一定要調和身口意業,不能有不
善的念頭,不能有不善的語言,不能造不善的業,這是調和。控制也是如此,對於我們起
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懂得控制。用什麼方法?淨宗第一法門,用念佛的方法。心裡有念
頭,馬上把念頭轉過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念頭打掉。開口要說話,也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把想說的話伏一伏,想想看這個話該不該說,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就別說。
身體一舉一動的行為,也要調和控御。極樂世界環境好,你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都
是正面,都看到佛菩薩,那個地方的天人也完全跟佛菩薩學習。佛菩薩照顧大家,讓大家
在極樂世界不會起一個惡念,不會說一句閒話,不會去做一樁壞事,這世界多美好。「蓋
謂調制三業」,三業是身口意,「令離惡行也」,身口意都善,都沒有惡。
  『諸根』,「眼耳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調伏諸根即調制身心,令離塵
垢邪惡」,務必要做到時時刻刻遠離邪惡。邪是一切不正的念頭、行為,惡是指十惡,殺
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綺語、惡口、貪、瞋、痴,這十惡一定要遠離,這叫修行
。『柔軟』,「謂心柔和而隨順於道」。道是經教,佛陀、菩薩的教誨,我們每天讀它,
依教修行,希望這一天,從早到晚,沒有違背,沒有破戒,沒有犯規,這樣就好。反過來
就是剛強,「剛強則難教化」,個性堅強的人他不聽,他不服,容易造業。「《法華經》
曰:眾生既信伏,質直意柔軟。」這就是身心柔軟的意思。最重要,信,佛所說的話要相
信,相信這些話對我們有真實的利益,決定沒有差錯。佛不相信,你還信誰?佛是世間第
一大善,第一大德,第一大智慧。常常親近佛陀,讀經就是親近佛陀,念一個小時,就是
這一個小時在佛身邊,念兩個小時,兩個小時在佛身邊,所以身心柔軟就能夠做到。
Ⅲ 正慧除習
  第三,「正慧除習」:
  【深入正慧。無復餘習。】
  『正慧』,「真正之慧」,是真智慧,註解裡頭說真正之慧。「正者,無邪。離顛倒
為正。又契真入實為正」。這個意思高,這個真是真如,入實相,契入真如實相,那是大
菩薩,明心見性就契入真如實相,這不是普通人。「故離虛妄分別」,這一句的意思很深
。虛妄分別,不應該分別的你分別它,這叫虛妄。什麼時候?從早到晚,六根所接觸到的
境界,都是虛妄分別。有虛妄分別,真心的智慧就沒有了,要離虛妄分別,真心智慧才能
現前。念老這裡註解註得很多,「契真入實為正。故離虛妄分別,照了真心之智慧,名為
正慧」。
  『餘習』,「煩惱斷後,殘餘之習氣,名為餘習」,也叫殘習,或者叫習氣。「二乘
不能斷除餘習,唯佛獨能斷之」,凡夫就不必說了。習氣,唯識家所說的,阿賴耶識裡面
的種子,我們現在一般講印象、記憶,你還記得嗎?你為什麼會記得?過去做的事情,阿
賴耶識裡頭有資料。阿賴耶像倉庫一樣,像資料室一樣,我們起心動念統統都在裡頭,不
但這一生在裡頭,過去生生世世所幹的全在裡頭,這裡頭都有檔案,這一調就調出來,沒
有辦法抵賴的,有證據,有憑有據。所以人不管他行善作惡,總有一天他完全明白了,為
什麼行善?為什麼造惡?習氣在作祟,習氣在引導他。這個習氣斷不掉的,證得阿羅漢果
還有習氣,權教菩薩也有習氣。只有明心見性的人,他們有能力,有真實智慧,轉八識成
四智,習氣才斷掉,大菩薩!三賢菩薩不行,沒見性。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大智度論》曰:阿羅漢、辟支佛」,說這兩種人,「雖破三毒」,他決定不會有
貪瞋痴,但是三毒的習氣有。他真的沒貪,真的不貪不瞋不痴,可是在日常生活,言行舉
止,還有貪瞋痴的習氣,所以說氣分沒斷盡。他確實沒有了,真斷了,不是假的,所以他
能夠脫離六道輪迴,能夠生到四聖法界裡面聲聞法界,他到那去修行,在那邊斷習氣。「
譬如香在器中,香雖去,餘氣故在」。這舉個比喻,我們盛香,香的盒子,或者是瓶,或
者是罐子,盛檀香末、檀香粉,把香倒盡,乾了,確實沒有香了,一滴也沒有,聞聞還有
味道,那就是習氣,香的習氣。佛經上很多用酒瓶做比喻,酒瓶盛酒的,酒把它倒盡,倒
光了,確實沒有,擦得很乾淨,甚至於你還放了幾天,聞聞還有習氣,還有味道在。佛用
這個來比喻習氣,確實習沒有了,習氣在。「又如草木薪,火燒煙出,炭灰不盡,火力薄
故」。這是講燒柴,火燒煙出去了,可是炭火還有煙的味道,為什麼?變成炭,炭還有味
道在,那就是柴火的習氣,在炭裡面很明顯的可以發現。
  底下舉例子,「如舍利弗瞋恚餘習,難陀淫欲餘習,畢陵伽婆蹉慢餘習」。這是舉出
三位阿羅漢,他們的習氣很重,佛在講經的時候談到習氣,用這三個人來做比喻,三個人
都證阿羅漢果。那我們曉得,證阿羅漢果,見思煩惱斷盡,要不然他不能證果,見思煩惱
真的斷盡了,還是有習氣,習氣難斷。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理解,法身菩薩斷無明煩惱盡
,無明煩惱斷盡,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住實報土。實報土裡頭是平等境界,實報土裡
面的菩薩,大菩薩,分別執著完全沒有了,但是有什麼?他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也沒有
了,法身菩薩。為什麼他還有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從哪來的?我們知道從習氣
來的。也就是說,他無始無明煩惱真斷掉了,習氣有厚薄不一樣,分為四十一品,慢慢斷
。要多長時間?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三個阿僧祇劫。這三個阿僧祇劫是斷無始無明習氣的
,要這麼久,無明習氣沒有了,真不容易!經過四十一個階級,十住,初住到十住,初行
到十行,初地到十地,還有當中漏掉個十迴向,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個,上
面等覺,他們把煩惱習氣才完全斷乾淨,完全斷乾淨,留有習氣,這是法身菩薩。法身菩
薩把習氣斷乾淨,還要三大阿僧祇劫。有沒有辦法提前?沒有。極樂世界的好處,無比殊
勝第一德,大德,無量壽。三大阿僧祇劫跟無量壽一比較,那時間很短,不長,是這麼個
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它這個地方還有一個比喻,「譬如人被鎖,初脫時行猶不便」。
這講犯罪的人,身上帶著腳鐐手銬,刑期滿了,他出監獄,這腳鐐手銬給他解開,他行動
還是不方便,這個不方便就是餘習,比喻作餘習。
  「現極樂大士無復餘習」,這一句可了不得,太難了。到極樂世界去的人,不但煩惱
斷了,習氣也沒有了。那就是說明極樂世界實報土的菩薩,這些法身菩薩,四十一個階級
,他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他很快就可以出離,為什麼?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阿彌
陀佛本願威神是平等的,那我們就想到,凡聖同居土往生的人得的利益最大,為什麼?他
在其他諸佛剎土要修無量劫,到極樂世界大幅度的縮短,需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不需要
,太長了。三大阿僧祇劫斷盡,那像華藏世界、十方諸佛剎土是這種狀況。極樂世界不是
的,他很快就成就。《無量壽經》魏譯本裡頭就說得好,魏譯本裡頭謂彼土諸大士,「究
竟一切菩薩所行,具足成就無量功德。」這個裡頭著重在究竟,究竟就是習氣斷了。如果
沒有究竟兩個字,一切菩薩所行,具足成就無量功德,那還帶有習氣;加上究竟,習氣沒
有了,這個不可思議。
Ⅳ 依佛所行
  下面第四,「依佛所行」:
  【依佛所行。七覺聖道。修行五眼。照真達俗。】
  這個『佛』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所行,換句話說,極樂世界這些往生的人,模仿
力非常強,阿彌陀佛是榜樣,佛怎麼修,我們照做,佛帶頭,佛所做的我們一定真幹。像
底下這兩句,『七覺聖道』,這就是八正道。『修行五眼』,《金剛經》上講的五眼圓明
。『照真達俗』,他成就了,極樂世界成就快。不這樣說法,我們對於極樂成就快有懷疑
,它憑什麼快速?憑什麼究竟圓滿成就?這就感佛的恩了,阿彌陀佛恩德無量無邊,阿彌
陀佛四十八願加持,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功德加持,所以這麼快速。
  這一品經讀到,我們對於極樂世界的嚮往肯定生起,尤其生起決定信心,下定決心,
我這一生非去不可。這個世間統統都把它放下,每天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遮蔽風
雨,足了,其他的不要了,我就一句彌陀念到底,念念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看看三年,
阿彌陀佛會不會給你送信息。一般真念佛人,三年就見到阿彌陀佛,定中出現,夢中出現
,來透信息給你,讓你死心塌地。為什麼?極樂世界已經註冊,你已經有名,阿彌陀佛講
堂有你的座位,等著你去。這才真正叫究竟圓滿,這不是假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
習到此地。
==
舍利弗黑蛇本生寧入火死,不還噉毒
畢陵伽婆蹉習氣罵恆河神小婢
難陀眼先視女眾而與言語說法
https://goo.gl/VNlcxD
心裡有念頭,馬上把念頭轉過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念頭打掉。
開口要說話,也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想說的話伏一伏,想想看這個話該不該說,
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就別說。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7-30 12:05:00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8-01 11:25: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