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再讀楞伽經筆記(二十)

作者: sutranet (佛經館)   2024-04-22 08:28:26
再讀楞伽經筆記(二十)
原文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觀察二無我相。何者為二?所謂人無我相、法無我相。
大慧。何者是人無我相。謂蘊界處離我、我所。無知愛業之所生起。眼等識生。取於色等
而生計著。又自心所見身器世間。皆是藏心之所顯現。剎那相續變壞不停。如河流、如種
子、如燈焰、如迅風、如浮雲。躁動不安如猿猴。樂不淨處如飛蠅。不知厭足如猛火。無
始虛偽習氣為因。諸有趣中流轉不息如汲水輪。種種色身威儀進止。譬如死屍咒力故行。
亦如木人因機運動。若能於此善知其相。是名人無我智。
翻譯
其次,大慧,大菩薩應該善於觀察二種無我,哪二種?就是「人無我」和「法無我」。大
慧,什麼是「人無我」?就是五蘊、十八界、十二處遠離了我、我所,(它們)是因為「無
明」和貪愛的業而生起,眼睛等(六根)的識生起後,執取這些事物而生出計量和執著;又
自心所看見的身體和物質世界都是如來藏心所顯現,一剎那接續著一剎那,不停的變異和
衰壞,像河流、像種子、像油燈的火焰、像猛風、像浮雲;跳動而不安定,像猿猴;喜歡
不清淨的(欲望)境界,像飛蠅;不知道滿足,像猛烈的火;以久遠久遠以來虛妄的習氣做
為因,在各種存在的形態中輪迴而不停止,像取水的水車輪轉動;各種色身的行住坐臥、
前進、停止,就像是死人的屍體因咒語的力量而行動,也像是木製的人偶因為機關而能運
行活動。如果能在此善於了知這些相,就稱為「人無我」的智慧。
原文
大慧。云何為法無我智?謂知蘊界處是妄計性。如蘊界處離我、我所。唯共積聚愛業繩縛
。互為緣起無能作者。蘊等亦爾。離自共相。虛妄分別。種種相現。愚夫分別。非諸聖者
。如是觀察一切諸法。離心、意、意識五法自性。是名菩薩摩訶薩法無我智。得此智已。
知無境界。了諸地相。即入初地。心生歡喜。次第漸進。乃至善慧及以法雲。諸有所作皆
悉已辦。
翻譯
大慧,什麼是「法無我」的智慧?就是明白五蘊、十八界、十二處都是「錯誤地計量執著
」,就像(前面所說)五蘊、十八界、十二處遠離了我、我所,被共同累積「貪愛造的業」
所束縛,它們互相作為彼此生起的緣,並不存在能造作的主體(無我)。五蘊等等(在此處)
也是如此,遠離了各自的相、共同的相,因錯誤的分別而有各種的相顯現,這是愚笨的凡
夫的分別,不是聖人;像這樣觀察一切事物,遠離心、意、意識、五法、自性,這就稱為
大菩薩「法無我」的智慧;得到這個智慧後,就明白一切境界不存在,瞭解菩薩十個階位
的相,進入了菩薩的第一個階位,心中產生歡喜,依照修行的次序,逐漸進步,乃至到達
善慧地(編:菩薩的第九個階位)、法雲地(編:菩薩的第十個階位),所有應該做的修行都
已經完成。
原文
住是地已。有大寶蓮花王眾寶莊嚴。於其花上有寶宮殿狀如蓮花。菩薩往修幻性法門之所
成就。而坐其上。同行佛子前後圍繞。一切佛剎所有如來皆舒其手。如轉輪王子灌頂之法
而灌其頂。超佛子地。獲自證法。成就如來自在法身。大慧。是名見法無我相。汝及諸菩
薩摩訶薩應勤修學。......
翻譯
安住在這個階位後,就會出現大寶蓮花王,由各種寶物莊嚴著,在這些花上有寶物做成的
宮殿,形狀像蓮花,是菩薩以前修習一切事物都是幻化的法門,而成就的現象,坐在上面
,有同行的佛弟子前後圍繞,一切佛國土所有的佛,都伸展他們的手,像轉輪王子所受灌
頂之法,為他們(這些菩薩)灌頂;(這些菩薩)超越佛弟子的境界,獲得親自證得之法,成
就佛的自在法身。大慧,這就稱為看見「法無我」,你和諸大菩薩們應該要勤奮地修習。
思考
.聲聞、緣覺的最高境界為「人無我」,即是證「阿羅漢」,此生結束後,便不再輪迴,
死後入有餘涅槃。要如何修習才能證悟「人無我」?就是修四聖諦:苦、集、滅、道和無
常、苦、空、無我;觀察世間一切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的,沒有例外,由此明白一切事物所
帶來的都是「苦」,進一步觀察一切事物本性是「空」,都是虛幻不真實的,然後修八正
道,藉由「中道」而證得「阿羅漢」,即是「人無我」的境界,修習小乘佛法,很重要的
是:要得到禪定,因此持戒、禪定的功夫都不可少。
.大菩薩能證「法無我」,要如何修習才能證悟「法無我」?要證得「一切唯心」,即是
明白「一切事物都是心的顯現」,而心是「不可說、不可得」的,所以一切境界不存在。
要如何證得「一切唯心」?藉由修習「般若」(空)與「如來藏」(有)之間的中道,可以證
得「一切唯心」。其中,「般若」即是「空性的智慧」,「如來藏」即是「一切因緣而生
的事物的本質是真如、佛性」。在此如果把「般若」看成是空,把「如來藏」看成是有,
兩種論點由「中道」來說,即可瞭解真空妙有、緣起性空,或者說「一切事物都是虛幻的
」,進而發現「一切事物都是心的顯現」。
此外,修習菩薩道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無生法忍」,證悟「無生法忍」即是照見「一
切事物不生不滅的本性」但卻又無法使用言語說明,也就是明白了「過去心不可得、現在
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的第一義諦。再進一步,就會知道一切相的顯現,都是錯誤的
分別,有如海市蜃樓、夢幻泡影。
延伸思考
.「人無我」和「法無我」都是無我,其境界有何異同?
.金剛經「無我、人、眾生、壽者相」屬哪一種無我?試舉其他經典的例子。
(待續)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4-04-23 15:13:00
「諸法無自性」一言以蔽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