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中道」是什麼意思?

作者: sutranet (佛經館)   2023-12-28 08:23:10
文章出處
https://sutranet-org2.blogspot.com/2020/06/blog-post_18.html?m=1
 
  儒家有所謂的「中庸之道」,它和佛教的「中道」有類似的意義,但是佛法所說的中
道,在理論的延伸和行為的實踐上,則超越了儒家的中庸之道。
 
  佛教的中道,是為了要解決「我們所生存的二元世界」的問題而出現的,什麼是「二
元世界」?在我們所生存的時空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一正一反、以二元的形式出現的:大
和小、冷和熱、有和無、苦和樂、好和壞、相同和相異、存在和不存在……等等。當我們
在修行時,會逐漸發現:在我們這個二元的世界中,無論行為或想法,偏向其中的一邊是
無法使我們得到平衡的,因為那是一種執著。佛陀曾經舉例說:琴弦若條得太緊,聲音會
刺耳而且弦容易斷掉,若調的太鬆,則無法發出聲音,唯有調的不鬆不緊,琴弦才能發出
美妙的聲音;修行也是一樣,使用太苦的修行方法或是使用放縱欲望的修行方法,均無法
使我們體會真理,唯有保持在不苦不樂的中道,才有證悟的可能性。還有一個例子,這是
困擾哲學家很久的一個問題:一切事物到底是「存在」還是「不存在」?從直觀上來看,
事物當然是存在的,但是仔細一想,我們所認為的「存在」,只是我們可以「用手摸到」
、「用眼睛看到」、或「用意識去感覺到」等等,但是醫學上又發現:生物的種種感覺,
只是大腦接收到神經傳遞的電流訊號,如果我們能給予大腦相同的電流訊號,那就可以產
生某種觸覺、視覺或意識,並不需要真的有那種事物存在;說到這裡問題就來了:那麼,
一切事物到底是存在還是不存在?佛教對這種「好似存在又好似不存在」的現象,採取「
中道」──並非「存在」也並非「不存在」或者說「存在但是也不存在」;這種說法看似
不合理,但對於那些已經尋尋覓覓很久時間的修行者來說,卻成了一種珍貴的出口,因為
他們知道,長久以來沒完沒了的矛盾和爭論,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折。
 
  其實,不僅僅是佛法的理論有中道,一般人也可以使用中道;「少欲知足」就是一種
中道在生活中的應用,雖然一般人無法完全捨棄欲望,卻也不宜有太多欲望,使人迷失,
所以取中間的「少欲」來生活,就符合中道。另外,不執著於兩邊,也是一種中道的應用
,當我們遭遇重要事情時,不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但又不會完全放鬆;或者,對於金錢,
不讓自己生活陷入困境,卻也不過分貪求財富;或者,不讓自己餓肚子,卻也不一定要吃
山珍海味……等等都是中道在生活中的應用。
 
  中道在佛法中還有另一個樣貌,那就是「認為一切事物都是虛幻的」,像夢境一樣,
像海市蜃樓一樣;在夢中,明明有山河、大地等環境,有「你我他」等眾生,但夢醒之後
卻什麼也沒有;在沙漠中,遠遠看到有一座城,城中有人來來往往,走過去看,卻什麼也
找不到。說夢境、城池存在,卻找也找不到,說它們不存在,卻又能被看見。我們在前面
有提到:一切事物「好似存在又好似不存在」,佛法中有時會用另一種說法,就是「一切
事物都是虛幻的」,這也是一種「中道」。
 
  蘇軾在赤壁賦中說到「人生如夢」,將中道的「虛幻性」使用在人生境界中,可大幅
提升對生命意義的了解。佛法中有所謂的「如幻三昧」,就是進入了「一切事物都如夢幻
」的境界,這樣的觀點,能使我們不再執著於世間二元的不圓滿或爭論,進一步就能開始
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法並非是一種清談,它是確實可行的。對「中道」的理解和實踐,能幫助我們在離
苦得樂的道路上,往前再邁一步,距離得到「大自在」的目標就更近了。
 
心得
修習中道,能導致涅槃,小乘「苦集滅道」 中的道諦,是指八正道,即是中道。大乘的
中觀思想,也是中道。所以中道在佛法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