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當今是末法時期?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8-10-19 00:38:00
※ 引述《hawls ()》之銘言:
: 引述 維基百科-末法:
: 如來滅度後,教法住世,依教法修行,即能證果,稱為正法;雖有教法及修行者,多不能
: 證果,稱為像法(像,相似之意);教法垂世,人雖秉教,多不修行及無證果,稱為末法
~~
是大部分,但不是全部,所以與你說的「如今有(一些)有德行的僧人」的事實不矛盾。
但是整個漢傳地區(包含中國)仍然有亂七八糟的僧人(例如少林寺CEO住持釋永信)。
最近還有個名寺住持釋學誠被檢舉性侵。還有佛教版主流網友擁護的名僧屢次喜歡談災祥
變異,例如2012年是世界末日啦、愛因斯坦發明原子彈所以死後在核爆地獄受苦啦云云。
至於漢傳地區雖然「大師」很多,但也就只是些凡夫高僧而已,
確實倒沒有聽說誰證聖果的。皇權時代的道綽大師在世時沒有聽說證果、藕益大師也是。
民國的印光大師在世時還沒聽說證果(被某些人起鬨造菩薩的不算)、虛雲大師也是。
虛雲大師據說往生後也正在兜率內院修行中,「努力邁向將來」證果。
所以,完全符合末法之世。
: 。據記載,末法時代佛之正法衰頹,僧風濁亂。[4][5]
: [4] [5]所備註的經典甚多,恕不放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台灣地區佛教普遍接受當今屬末法時期,但是末學做了比對一下,即使是和末法說有緊密
: 關係的淨土宗也是精進修行,累積善業,不乏參加禪修的信眾。(有「教」、「行」)其
: 他盛行如禪宗或藏傳佛教,也是強調實際的修行,所以至少都具備了「教」、「行」。
修行有戒、定、慧。僧人之戒包含佛嚴格規定無論如何都不能犯的(不)捉金錢戒。
你看現在幾位漢傳僧人做得到?很少。坊間常見一堆不成理由的藉口(參照版上網友說詞
)。所以符合「多」不修行的末法之世要件。
大概剩下海城大悲寺是少數查得到的嚴持(不)捉金錢戒的僧團。
末法之世,「多數」漢傳僧人持梁武帝制的而牴觸佛在十誦律大罵想申請佛把這當戒乃是
「癡人」的斷食魚肉戒,還輕信北傳偽經栽贓印度在地人佛會說的印度「草菜不生」云云
,持得很起勁,但是持佛親自制的不捉金錢戒,卻彷彿要這些不修行的僧人的命,一堆「
不方便」的藉口。
◎妙祥法師講述
時間:二〇〇五年五月二十六
地點:遼寧省海城大悲寺齋堂
聽眾:遼寧省大連地區居士約六十餘人
................................................................................
金錢戒,這是從佛在世,有了僧團開始,那時候僧團就不摸金錢。這個金錢戒它是對僧人而
言的。什麼叫金錢戒呢?就是不允許僧人去儲備金錢、手持金錢和觸摸金錢,這都不允許。
過去波斯匿王,對於有個別僧人使用金錢的問題產生了疑問。有了疑問以後,就派個大臣去
問佛,說:“你看看,有摸金錢的僧人,也有不摸金錢的。”佛就給做了回答,佛說:“僧
人是不允許捉持金錢的。如果在末法時期,有人手持金錢而自稱我的弟子,當知絕非是我弟
子。”佛當時就把這條戒律定下來了,就是僧人絕對不允許摸金錢。所以說從佛在世的時候
就不允許僧人摸金錢,這樣僧團就很快地清淨了,而且在正法時期有很多的人證道。這個證
道的原因都和嚴持不摸金錢戒有關。所以說金錢戒對於學佛人來講,對於僧人來講,如同自
己的生命。
: 而且根據一些說法,末法時期的情形其實更為嚴重,例如《法滅盡經》提到「飲酒啖肉殺
: 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可以說僧人的形象幾乎破滅。這和平常時能聽聞到稱讚某
: 某位修行者的情形,可以說是完全相反。
: 對比下來,比較符合經中記載,反而 至少 是「像法時期」。
: 問題:
: Q1:如果當今是末法時期,那為什麼事實面上比較不支持?
如上所述,事實面很支持漢傳圈是末法之世,看佛教版主流派顯示的那些謬論就知道了。
這類人或者例如「依論不依經」牴觸彌勒經而栽贓兜率天的不是,來捧彌陀法門的「易行
」,坊間流傳甚廣的這些主流派謬論,還驚動到常照法師寫文章駁斥這些栽贓;此外例如
還不只一次分別有網友在Buddhism版或Buddha版傳播說「大集經云『末法..,唯依唸佛得
度生死』」這種鬼扯。
大集經根本沒有這麼寫。本版早就有文章釐清了。請蒐關鍵字「得度生死」。
漢傳圈第一大宗淨土宗內的多數僧俗以盲引盲,積非成是(該宗背景的網友沒有任何人
在傳播過這句鬼扯後承認自己搞錯了,全部對這事裝聾作啞),末法之世不意外。
: Q2:如果當今是正法漸漸消失的像法時期。那麼哪些是像法呢?
: Q3:承上題,對大乘佛教而言,哪些是正法?哪些是像法呢?
這可以參照版上hva大的文章。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10-19 09:30:00
謝謝CassSunstein大德您的回應,末學以為「多不修行及無證果」的意思應該就是沒有證果了,除非有良好的理由支持「是大部分,但不是全部」,否則應該依照原句的意思來理解。如果照原句的意思來理解,台灣地區的佛教情況應該是做為「末法時期」的反例。補充一下:檢視一個主張或宣稱是否為真,其實並不是要看該主張或該宣稱是滿足了多少數量的例子,而是要看是否存在反例。舉例來說:「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主張,它是否為真,並不是由「有多少數量的天鵝都是白色」來決定,而是看有沒有白色以外的顏色的天鵝來決定。如果能舉出有一隻天鵝的顏色並非白色,「所以天鵝都是白色」的主張就會被證明不為真。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0-19 12:18:00
"多",可作大部分、大多數之意。"及",後文可以連接前文語意,多無證果。拆開跟合起,就有兩種解釋,而佛經這段話指整個社會,不單純只有台灣,所以全世界只要局勢符合多不修行,及大多無證果,就符合末法。而h大若選擇"無證果"的解釋較為妥當,又會面臨一個問題既然佛經整句已經出現破綻,那是否可說佛說的五百年像法可信 ? 這些都是自行判斷佛經會出現修學障緣。一般閱讀經典,必須先蒐集參考祖師大德對經的註解,先參考先賢對經典的解釋,自己可客觀評估現實社會狀況,若自行對經典有不同想法,可先檢視自己的修行情況跟對佛法認知的程度,三方客觀評估後,如果還是覺得疑惑,可去尋找該經教修學系統的老師問看看。也許這樣做,會得到更客觀合理的答案。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10-19 19:00:00
回應Saruhane大德:大德您好,「大多無證果」已在像法時期有提到,雖然您有提出一個可能的說法,但按照順序讀下來「雖有教法及修行者,多不能證果,稱為像法;教法垂世,人雖秉教,多不修行及無證果,稱為末法。」比較直接的理解應該是末法時期沒有證果。所以末學認為此解釋確實較為妥當。但末學不明白的是,大德您所說「那是否可說佛說的五百年像法可信?」的意思為何。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0-20 01:24:00
您這樣理解,滿合理的。小的在閱讀先賢的解釋,還是認為沙漏的角度,會更貼近事實與法義。您講的沒錯,依照目前佛教局勢來看,頗像是"像法時期",但小的倒認為如同沙漏正轉入末法開端,首先,真實修行人,真的沒有您想像的這麼多,如果真以古先賢的修行標準來看,落差非常大。真實修行,並非去上個佛學課,打個佛七禪七,這只是表相會願意每天堅持觀照自心、修正檢視自己身口意、落實五戒十善的人,坦白講非常之少數人。至於證果的人,可以說幾乎沒聽聞了。末法時期,大概從明朝那個階段開始算起...禪宗若依照<傳燈錄>等去推估,成就者保守估計三千人,對比現今,論時間點正處於末法開端一千年,對照現實情況小的覺得非常合理,而且才正要開始無修行無證果。這些經文,小的覺得應該以"大局勢"去看待,而非以百分百完全沒有修行、百分百沒有證果的解釋去理解。因為佛在經典也提過,釋迦佛語彌勒菩薩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縱使法滅盡前,都還是有一部<無量壽經>跟阿彌陀佛號讓有緣眾生可以依靠修行得度。無修行、無證果。或許應當理解成整個大局勢走向是如此,但仍然有極少數有緣善根眾生,還是能修行能得度。這樣也比較符合現實發展的情況。佛經的解讀,如果只是在文字上面鑽牛角尖,其實容易著相著文字相,在當中分別取捨,分別執著,這不是好事。做學術,可能會覺得這樣邏輯思考什麼的很重要...但古德講過,把佛法當成世間法來研究,在自己煩惱障與所知障尚未減輕降伏之前,很容易循業發現,順著自己業力煩惱去揣測佛語,這個要小心喔。舉<心經>來說,文中有 :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小的就親耳聽有人講過,心經就是空無,還要修什麼之類的當然不見得每個人會這麼不理性,但著文字相的分別執著這方面的習氣業力,是古德有提出來勸告修行人的。多少還是留意一下比較好。畢竟接觸佛法,應該還是會希望自己煩惱輕、智慧長,趣向解脫道吧。觀念釐清是很重要沒錯,但真的離相清淨心,把各類想法放下,會更接近佛法指引的趣向。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10-20 09:41:00
回應Sarahane大德您好:大體而言,如果支持末法時期的依據不是相當可靠,而多是「從某些指定的條件來看,可以支持當今是末法時期」或「從某些指定的條件來看,不能排除當今是末法時期的可能性」,這樣的支持力度其實並不足夠。如果「當今是末法時期」是一個好的主張,那它應該是能有力的排斥「當今非末法時期」,而不是如一個待檢驗的主張。換句話說,「當今是末法時期的主張」並不是一個好的主張。末學反省,在原發問文,後續變得比較專在討論支持/不支持Q1了。但除了Q1,還有Q2~Q4的問題。如果是支持末法時期仍有正法,Q2~Q4也是能夠回答。尤其是Q3的正法和像法的區別。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0-20 10:26:00
您的這種思考模式,基本上還是在一般學術訓練的框架下,四依法當中,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義不依語。如果您排除修行的立場,純以學術這樣去鑽研文字,去找足夠資料等等才能有信心,那這樣其實會很辛苦。正、像、末三法期,更深入法義是在談心上的正、像、末。不過這個角度,小的就不深入講了。基本上之前推文提到的一些解釋,小的有把法師或大德的見解輾轉傳達給您了。如果您覺得學術上的一些判斷方式您比較能接受,也比較有信心,那小的可能就幫不上忙囉。thankyou~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10-20 12:28:00
這 末學要謝謝Sorahane大德您多次不吝於提出佐證大乘佛教方面的說法,您曾經走過歷史學家的路線,意見上相信不會距離現實考據太遙遠。關於站在靠學術的立場,末學是出自保守使然,雖然大德您認為這樣子會難以企及,但末學淺薄的以為,即使以大德所提的「修行」及「世界」的面向來看,要企及「當今是末法時期」的結論,難度上並沒有明顯較低。以上,大概是如此。再次謝謝大德,祝福您早日成就佛果,廣度眾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