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一佛乘菩提道與淨土法門(彌陀與彌勒)。

作者: hywu (hywu)   2016-08-20 08:20:42
對於S大不忍眾生苦,想要速速成就佛道、廣度眾生的心情,末學很是讚嘆。
先不論彌陀淨土與彌勒淨土之優劣。
末學覺得S大應該是很想早成佛道、廣度眾生,
所以在此向S大推薦一個可當生成就的法門,
既不用先生到彌勒菩薩兜率陀天,再跟著彌勒菩薩回人間度眾生。
直接當生依著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教法,速成佛道。
這個法門就是念誦『妙法蓮華經』、拜『法華三昧懺』。
末學在此以個人愚劣的智慧,依經典來說明:
一、
『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云:
「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
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
諸善男子。於是中間。我說燃燈佛等。又復言其入於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別。
諸善男子。若有眾生來至我所。我以佛眼。觀其信等諸根利鈍。
隨所應度。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亦復現言當入涅槃。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
能令眾生發歡喜心。
(略)
如來所演經典。皆為度脫眾生。或說己身或說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
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諸所言說皆實不虛。
(略)
自我得佛來 所經諸劫數 無量百千萬 億載阿僧祇 常說法教化 無數億眾生 令入於佛道
爾來無量劫 為度眾生故 方便現涅槃 而實不滅度 常住此說法
我常住於此 以諸神通力 令顛倒眾生 雖近而不見
眾見我滅度 廣供養舍利 咸皆懷戀慕 而生渴仰心
眾生既信伏 質直意柔軟 一心欲見佛 不自惜身命
時我及眾僧 俱出靈鷲山 我時語眾生 常在此不滅 以方便力故 現有滅不滅
餘國有眾生 恭敬信樂者 我復於彼中 為說無上法
汝等不聞此 但謂我滅度 我見諸眾生 沒在於苦惱 故不為現身
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戀慕 乃出為說法
神通力如是 於阿僧祇劫 常在靈鷲山 及餘諸住處 眾生見劫盡 大火所燒時
我此土安隱 天人常充滿 園林諸堂閣 種種寶莊嚴 寶樹多花果 眾生所遊樂
諸天擊天鼓 常作眾伎樂 雨曼陀羅花 散佛及大眾 我淨土不毀 而眾見燒盡
憂怖諸苦惱 如是悉充滿 是諸罪眾生 以惡業因緣 過阿僧祇劫 不聞三寶名
諸有修功德 柔和質直者 則皆見我身 在此而說法 或時為此眾 說佛壽無量
久乃見佛者 為說佛難值 我智力如是 慧光照無量 壽命無數劫 久修業所得
汝等有智者 勿於此生疑 當斷令永盡 佛語實不虛 如醫善方便 為治狂子故
實在而言死 無能說虛妄 我亦為世父 救諸苦患者 為凡夫顛倒 實在而言滅
以常見我故 而生憍恣心 放逸著五欲 墮於惡道中 我常知眾生 行道不行道
隨所應可度 為說種種法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眾生 得入無上慧 速成就佛身」
此段在說明釋迦佛入滅是因為怕眾生不生愛惜心。釋迦佛淨土根本就不滅,
只因我們眾生業障深重,看不到罷了。
若S大欲當生見釋迦佛,可勇猛精進、蒙佛授記,最快當生成就。
S大在意的時間空間,應當就解決了。
二、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云:
「普賢菩薩。乃生東方淨妙國土。其國土相。法華經中已廣分別。我今於此略而解說。
阿難。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八部一切眾生。誦大乘經者。修大乘者。
發大乘意者。樂見普賢菩薩色身者。樂見多寶佛塔者。樂見釋迦牟尼佛及分身諸佛者。
樂得六根清淨者。當學是觀。此觀功德除諸障礙。見上妙色。不入三昧。但誦持故。
專心修習。心心相次。不離大乘。一日至三七日。得見普賢。有重障者。
七七日盡然後得見。復有重者一生得見。復有重者二生得見。復有重者三生得見。
如是種種業報不同。是故異說。
(略)
爾時行者禮諸普賢。而作是言。我有何罪。但見寶地寶座及與寶樹。不見諸佛。
作是語已。一一座上。有一世尊端嚴微妙。而坐寶座。見諸佛已心大歡喜。復更誦習
大乘經典。大乘力故。空中有聲而讚歎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行大乘功德因緣能見
諸佛。今雖得見諸佛世尊。而不能見釋迦牟尼佛分身諸佛及多寶佛塔。聞空中聲已。
復勤誦習大乘經典。以誦大乘方等經故。即於夢中。見釋迦牟尼佛。與諸大眾。在耆
闍崛山。說法華經。演一實義。教已懺悔。渴仰欲見。合掌胡跪向耆闍崛山。而作是
言。如來世雄常在世間。愍念我故為我現身。作是語已。見耆闍崛山七寶莊嚴。無數
比丘聲聞大眾。寶樹行列寶地平正。復鋪妙寶師子之座。釋迦牟尼佛放眉間光。其光
遍照十方世界。復過十方無量世界。此光至處。十方分身釋迦牟尼佛。一時雲集。廣
說如妙法華經。一一分身佛。身紫金色。身量無邊。坐師子座。
(略)
第五懺悔者。但當深信因果。信一實道。知佛不滅。是名修第五懺悔。佛告阿難。於
未來世。若有修習如此懺悔法。當知此人著慚愧服。諸佛護助。不久當成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說是語時。十千天子。得法眼淨。彌勒菩薩等諸大菩薩。及以阿難。聞佛
所說。歡喜奉行。」
三、
「法華三昧懺」乃為 天台 智者大師依『妙法蓮華經』與『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所撰。
法華三昧懺儀(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禮法華經儀式)
      (隋瓦官寺沙門釋智顗輒采法華普賢觀經及諸大乘經意撰此法門流行後代)
明三七日行法華懺法勸修第一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濁惡世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誦大乘經者。欲修大
乘行者。發大乘意者。欲見普賢菩薩色身者。欲見釋迦牟尼佛多寶佛塔分身諸佛及十
方佛者。欲得六根清淨入佛境界通達無閡者。欲得聞十方諸佛所說。一念之中悉能受
持通達不忘。解釋演說無障閡者。欲得與文殊師利普賢等諸大菩薩共為等侶者。欲得
普現色身一念之中不起滅定遍至十方一切佛土供養一切諸佛者。欲得一念之中遍到十
方一切佛剎。現種種色身作種種神變。放大光明說法度脫一切眾生。入不思議一乘者
。欲得破四魔。淨一切煩惱。滅一切障道罪。現身入菩薩正位。具一切諸佛自在功德
者。先當於空閑處。三七日一心精進入法華三昧。若有現身犯五逆四重失比丘法。欲
得清淨還具沙門律儀。得如上所說種種勝妙功德者。亦當於三七日中。一心精進修法
華三昧。所以者何。此法華經是諸如來祕密之藏。於諸經中最在其上。行大直道無留
難故。
四、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6/1926_001.htm
『法華經安樂行義』乃 天台 慧思大師所著。
法華經者大乘頓覺。無師自悟疾成佛道。
一切世間難信法門。凡是一切新學菩薩。
欲求大乘超過一切諸菩薩疾成佛道。
須持戒忍辱精進勤修禪定。專心勤學法華三昧。
(略)
復次有相行。此是普賢勸發品中。誦法華經散心精進。
知是等人不修禪定不入三昧。若坐若立若行。一心專念法華文字。精進不臥如救頭然。
是名文字有相行。
此行者不顧身命。若行成就即見普賢金剛色身乘六牙象王住其人前。
以金剛杵擬行者眼。障道罪滅。眼根清淨得見釋迦。及見七佛。復見十方三世諸佛。
至心懺悔。在諸佛前五體投地。起合掌立得三種陀羅尼門。
一者總持陀羅尼。肉眼天眼菩薩道慧。
二者百千萬億旋陀羅尼。具足菩薩道種慧法眼清淨。
三者法音方便陀羅尼。具足菩薩一切種慧佛眼清淨。
是時即得具足一切三世佛法。或一生修行得具足。或二生得。極大遲者三生即得。
若顧身命貪四事供養不能勤修。經劫不得。是故名為有相也。
若S大能一生讀誦『妙法蓮華經』、拜『法華三昧懺』,精進不懈。
末學當讚嘆!!!
末學也正朝這努力。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8-20 17:52:00
依法華經 諸佛(ex.釋迦 彌陀)常在 但可惜沒有來一場諸佛對話 紀錄在任何一本北傳經中達賴喇嘛跟聖嚴法師都對話過釋迦佛也講淨土經 請此土佛子信彌陀 彌陀也常來此土示現給念佛人 加上法華說釋迦根本未滅度只是隱藏--可惜沒有任何一本佛經在機率上記載諸佛的對談註 微調一下 是指沒任一北傳所錄釋迦傳下的佛經記載釋迦佛跟其他任一佛的對話 某一疑偽經曾載另兩佛的對話(蓮華上佛v.無量壽佛)依維摩詰經 眾聽經者即刻去金某某佛的佛土一遊但世尊講淨土經時 眾阿羅漢倒是沒有跟維摩詰經一樣以神足通親歷西方世界一趟..另者 依法華經 "至少存在一絲可能性"此生精進成佛??經文的"速成就佛身"解釋上屬於此種可能性?請教原po~更正18:00-18:02句子 金某->香積佛 眾阿羅漢->(淨土經裡聽世尊說法的眾菩薩) 如維摩詰經裡的菩薩前去香積佛的佛土再回來的例子..
作者: hywu (hywu)   2016-08-20 20:53:00
法華經上有多寶佛跟釋迦佛的對話,但似乎不多。多寶佛行菩薩道時做大誓願:若我成佛時,十方世界有說法華經處,我之塔廟為聽是經故,湧現其前。您所說的速成佛道,我會解釋成法華三昧懺中的「欲見普賢菩薩色身者,...,欲得六根清淨入佛境界通達無閡者...放大光明說法度一切眾生者...具一切諸佛自在功德者。」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8-20 22:03:00
謝謝原po舉例~依此例 妙法明佛在極樂淨土也可以佛身現身聽彌陀說法啊~此外 世尊法身常在 而諸化身平等 地球之化身8相成道至其他世界說法之化身之8相成道史(苦行-成道)一樣嗎承22:03 若佛之滅度係(某一)化身滅度 法身常在 則a.釋迦再化一身至地球 無妨?2.多寶佛既發願法華廣傳多寶佛可另化一身 以菩薩身份 如同觀音一樣輔佐釋迦更正兩處 一 2.->b. 二 如觀音輔佐彌陀一般輔佐釋迦解說/廣傳 法華經 好像也無妨?法華三昧懺所言"欲具種種如來功德 則修法華三昧.."似可解為成就佛道..依此 坊間某些說法拿彌勒後接世尊 欲釜底抽薪"從教義上"否定某人當今(或許因位修法華三昧懺)得如來大成就功德 就因智者大師文而尷尬^的任何可能性 ↑因為
作者: hywu (hywu)   2016-08-21 08:47:00
諸佛大菩薩皆於十方世界度眾生。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所述,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