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菩提道次第廣論》奢摩他(32)止觀自性(15)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4-22 23:11:34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奢摩他〉 (32) pg339L3~pg339L4
子二、特於後二波羅蜜多學習道理
(續)丑三、止觀自性
───────────────────────────────────────
【慈尊於《莊嚴經論》云:「應知諸法名,總集為止道,應知妙觀道,思擇諸法義。」】
───────────────────────────────────────
■ 解說──(2)
.止觀作業的差別:
1.修止時,當專一安住在對境上面時,若把對境放射、散放很多,對於心要專一安住在
對境上面,會是一種障礙。修觀時,若是凝聚、專注,譬如把萬法收攝為五蘊,這樣
對勝觀的分析是一種障礙。觀的時候,是把對境散開,分析五蘊分成哪些類型的色法
?色法的性質是什麼?五蘊各別的性質如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又是如何?等等,
一項一項開啟開來,區分清楚、廣大分析,除此之外不應當把它專注凝聚收攝起來。
2.止和觀,有各別不同的體性和不同的作業。一般止觀二品是相違的,是止就不是觀,
是觀就不是止;初業階段,修止會妨礙觀,修觀會妨礙止,而得止觀雙運時,就沒有
差別。最初先成就安止,之後才成就勝觀,而後產生止觀雙運。
3.凡夫剛開始的階段,止和觀的對境有名和義的區別,到了證悟成就,止觀雙運之後就
沒有區別。止觀產生雙運,安住在對境專注的時候,也可以把對境想得很廣大;勝觀
去分析檢查的時候,也可以把對境收攝起來。一開始的時候這二種情況要區分清楚,
否則對於修止、修觀會產生障礙,最初先得到安止,之後才得到勝觀,正確逐步地修
習,將來就能生起止觀雙運的證悟。
■ 初學時,先成就止再成就觀,止和觀的對境有所區別。在佛心中的證悟有止亦有觀,
收攝的部分能了知,廣大的部分也能了知。而初修業時,止的對境是什麼?觀的對境
是什麼?是有所區別的,要區分清楚。就安止而言,對境是指名的部分,就勝觀而言
,對境是指義的部分,即「應知諸法名,總集為止道,應知妙觀道,思擇諸法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