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菩提道次第廣論》奢摩他(30)止觀自性(13)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4-21 07:44:25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奢摩他〉 (30) pg339L3
子二、特於後二波羅蜜多學習道理
(續)丑三、止觀自性
───────────────────────────────────────
【《寶雲經》(《大乘寶雲經》)說,義同《深密》(《解深密經》),如云:「奢摩他
者,謂心一境性。毘缽舍那者,謂正觀察。」】
───────────────────────────────────────
.(關於止的本質和觀的本質)《寶雲經》所說的意義,和《解深密經》所宣說的一樣
,《寶雲經》說:「奢摩他的意思,是指心一境性(安止,於自所緣境心安住,奢摩他的
自性是定)。毘缽舍那的意思,是指純正的分析觀察(勝觀,是正行觀察慧的體性)。」
■ 經論對讀──
.CBETA T16 No. 0659
《大乘寶雲經》卷第五〈安樂行品第五〉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毘缽舍那者,如實法觀。奢摩他者,一心寂默。」
■ 解說──
1.上面引用的《解深密經》與《寶雲經》二部佛經,說明「安止」是屬於「等持」的類
型,「勝觀」是屬於「勝慧」的類型。但不能逆推凡是「等持」都是「安止」,凡是
「勝慧」都是「勝觀」。等持(三摩地)的範圍大,安止(奢摩他)的範圍小;勝慧
(分別慧)的範圍大,勝觀(毘缽舍那)的範圍小。大範圍與小範圍是總別的關係,
不是等同的關係。
2.心有心王與心所,而「等持」、「勝慧」二者都是屬於心所,同樣屬於一個內心的眷
屬。一個內心可以同時擁有「等持」的作用又擁有「勝慧」的作用,因為它們是心所
,故可以在一個心底下同時具有這二個心所,而同時作為一個心的眷屬,因此止觀才
可以同時進行,止觀雙運才有可能發生。若心本身就是安止,或心本身就是觀,則止
與觀不能同時進行、無法產生止觀雙運。止和觀,二者都不是心王。
3.「等持」(止的體性、定的體性)和「勝慧」(觀的體性、慧的體性)都是屬於心所
,心所法中,五十一種心所,其中有五種別境。五別境心所:「欲、勝解、念、定、
慧」,一項心所就是等持(定)、一項心所就是勝慧(慧),心所法的五別境裡,有
「等持」也有「勝慧」。
4.「安止(奢摩他)」的本質為「等持」的心所所攝,「勝觀(毘缽舍那)」的本質為
「勝慧」的心所所攝。「安止(奢摩他)」是「等持」的一種類型,是一種比較殊勝
的等持;「勝觀(毘缽舍那)」是「勝慧」的一種類型,是一種比較殊勝的勝慧。
5.五別境心所:「欲、勝解、念、定、慧」,《俱舍論》說,任何一個心本身必定伴隨
著這五個心所眷屬(五別境);任何一個心一定有這五種類型的心所,表示它是非常
廣大、非常廣泛普遍地存在。無著菩薩於《對法總集》說,五種別境(五別境心所)
是指對於對境了知的一種認識,心的認知一定具有此五別境心所的作用,因此心在認
識境時,五種別境心所的功能作用是非常普遍、非常廣泛地存在。
6.一個不禪修、不修止觀的人,他在認識對境的過程中,認知的心也一定具有五別境心
所裡──「等持」本質的心所、「勝慧」本質的心所,五別境心所跟隨著心王。經過
正確的修習,若將「等持」的力量修持到某一個程度就會成為「安止」(奢摩他),
「勝慧」的力量修持到某一個程度就會成為「勝觀」(毘缽舍那)。
7.在尚未證得正式的止觀之前,我們一個心王同時就擁有「等持」、「勝慧」這二個心
所,若好好努力精進,經由正確的修行,把等持的品質逐漸增上提昇為安止,把勝慧
的品質逐漸增上提昇為勝觀,因為它們是一個心王同時擁有的二個心所眷屬,當得到
止觀的正式成就時,仍然同屬於一個心王底下的二個心所,因此止觀才能夠雙運。
■ 就「安止」與「勝觀」而言,它們是同屬一個心王底下的心所,止觀能夠雙運,即是
其中的道理。對一般禪修者而言,就算尚未得到正式的止觀,但是隨順的止和隨順的
觀,內心遠離外境的散亂得到寧靜平穩,與類似的勝觀分析觀察妄念煩惱,隨順的止
和觀,也都是如此類似止觀雙運地在內心進行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