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10年來戰勝過國乒球員的那些人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2014-05-27 13:57:52
從施拉格到波爾 10年來戰勝過國乒球員的那些人
文/呂海波
  1999年,原定於貝爾格勒舉行的第45屆世乒賽由於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被迫改變了舉辦
地:國際乒聯把單項賽的場地遷到了荷蘭的埃因霍溫,而團體賽則順延到了2000年的馬來
西亞吉隆玻。人們在祈禱和平的同時,也感慨體育運動面對戰爭降臨時的無奈。然而,正
是因為這次意外的變動,讓全世界的乒乓球迷第一次在兩年之中接連感受到了世乒賽“
5+2”模式的別樣精彩。
  2003年,國際乒聯正式將世乒賽“一分為二”,決定在單數年份進行單項賽,在雙數
年份進行團體賽。轉眼間,從2004年在卡達杜哈完成正式 “單飛”後的第一次亮相開始
,“世乒賽團體賽”已經悄然走過了一段十年歷程。十年間,從杜哈到不來梅、從廣州到
莫斯科、從多特蒙德再到東京,有關於“斯韋思林杯”和“考比倫杯”的故事從未間斷,
至今仍然令人回味無窮……
  曇花一現的佩寄制
  2004年,第47屆世乒賽團體賽在卡達杜哈正式“單飛”,賽場內外立刻讓人眼前一亮
:觀眾可以盡情享受免費觀賽的待遇,幸運的還有機會獲得一輛汽車大獎;場地內的運動
員則按照一種名為“佩寄”的新賽制奮力拼殺,讓比賽變得日趨激烈。
  “佩寄制”作為一種體育競賽方法,介於淘汰制和雙敗淘汰制之間,1931年首次被使
用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足球聯賽的決賽階段。1978年,國 際壘球聯合會開始在其舉辦
的比賽中推行佩寄制,此後被廣泛用於足球、冰壺等諸多項目中。2001年第46屆大阪世乒
賽結束後,國際乒聯技術委員會提出在 47屆團體比賽的第二階段使用這種賽制。
  以往的團體賽在第一階段小組迴圈結束後,都是兩個小組的前兩名進行交叉淘汰賽或
循環賽決出冠軍,而佩寄制規定:兩個小組第一確定後先進行比賽, 勝者獲得決賽權;
負者與兩個小組第二名之間的勝者交鋒,勝者進入決賽,負者獲得第三名;兩個小組第二
名之間的負者直接獲得第四名。國際乒聯對杜哈團體賽為 何啟用佩寄制這樣解釋:以往
通過交叉晉級爭冠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球隊在小組賽最後階段為了選擇半決賽對手
而故意輸球的情況,佩寄制可以避免這種假 球,因為獲得兩個小組第一名的球隊有兩次
進入決賽的機會,而小組第二名必須在佩寄制比賽中連勝兩場才能進入決賽。
  佩寄制雖然沒有影響每場比賽具體的勝負方式,但它從巨集觀上改變了比賽的進程。
以往的小組賽對強隊來說只不過是熱身的階段,由於實力懸殊,回合偏 少,觀眾看起球
來也比較乏味。採用佩寄制後,各隊從小組賽一開始,競爭就非常激烈,回合觀賞性有較
大提高。但由於這種賽制限制了爭冠隊的數量,且允許球隊 犯一次錯誤,客觀而言,對
中國隊這樣的強隊是有利的,所以在進入第二階段後,比賽的“爆冷係數”有所下降,很
多歐洲運動員對此賽制均表示不滿。
  自1991年千葉世乒賽團體賽由“九盤五勝”改為“五盤三勝”以來,“佩寄制”是國
際乒聯又一次在團體賽制上做出的大膽嘗試。然而,這種賽制只在2004年的杜哈世乒賽上
使用過一次,並沒有沿襲至以後的團體賽中。或許對於大部分球迷和運動員而言,他們更
習慣從“8進4”到“4進2”再到最終爭冠 的比賽節奏,也更樂於在較長時間的淘汰賽階
段期待冷門和經典的誕生。
  難複輝煌的“聯合軍演”
  每到世界大賽前,中國隊都習慣將隊伍封閉起來進行大規模的集訓,內容包括分析主
要對手、提高實戰能力、查找技術漏洞、應對突發狀況、增加體能儲備、調節身心狀態,
甚至包括顛倒時差,模擬現場,進行高強高壓對抗等等。在此期間,我們的競爭對手也沒
閑著,他們也會組織集訓積極備戰。可與我們不同的是,他們並不強調“封閉”,而是經
常有幾個國家或協會聚到一起進行“聯合軍演”。
  2006年不來梅世乒賽前夕,在德國杜塞爾多夫甲級乒乓球比賽館就曾舉行過一次聯合
集訓,參訓隊伍包括德國、瑞典、丹麥、荷蘭和日本,時間分為兩個階段:3月13-16日和
4月3-6日。雖然加起來才一共8天,但訓練內容卻十分豐富,上下午的技戰術訓練加上補
課基本會超過6個小時,之後還有一個小時的身體素質訓練。不管是當時已經37歲的德國
老將羅斯科夫,還是16歲的日本新星水谷隼,都在集訓中找到了不錯的競技狀態。更可貴
的是,天各一方的運動員只有在這種環境裡才能進行較長時間的接觸,就算訓練場地裡會
同時響起英語、德語、日語等幾國語言,也絲毫不會影響大家的交流和溝通。午飯時間,
大家可 以在餐廳裡高談闊論,聊聊足球歐冠比賽這樣的共同話題。幾天下來,各支隊伍
均有所收穫,集訓結束前,隊員們還一起為當地的球迷和媒體奉獻了一場高水準的表演賽
,贏得了滿堂喝彩。
  在世界乒壇,沒有任何一支國家隊能夠擁有像中國隊那樣“數量多、打法全”的高水
準訓練對手,也很難建立一支像中國隊那樣完備的後勤保障團隊,所以對他們而言,“聯
合軍演”的方式不失為一種在短時間內提高訓練品質、瞭解競爭對手的有效途徑。然而,
如今的多國大集訓已經不如往日熱鬧。上世紀90年 代,包括瓦爾德內爾、佩爾森、薩姆
索諾夫、普裡莫拉茨等一批乒壇名將都會選擇到德國參加集訓,但現在愈發追求個性的年
輕一代,似乎並不太願意再過這樣的 “集體生活”了。
  他們拿過中國隊的分
  斯韋思林杯和考比倫杯,銘刻了中國乒乓球隊最輝煌的歷史。自1953年第20屆羅馬尼
亞世乒賽到2001年大阪世乒賽,中國乒乓球隊共參加了 27次世乒賽中的25次(29、30屆因
文革棄賽)。征戰團體賽的過程中,男隊17次打入決賽,13次奪冠,其中三負瑞典一負匈
牙利,奪冠率為52%,決 賽勝率達到76.5%;女隊18次打入決賽,14次奪冠,其中兩負日
本一負韓國一負朝韓聯隊,奪冠率為56%,決賽勝率達到77.8%。在一屆世乒賽爭奪 七座
冠軍獎盃的時代,這些都是其他協會難以企及的紀錄。
  自2004年至今,中國隊在單飛的團體賽中依舊高歌猛進,沒有任何一個對手能夠輕易
地從中國隊身上奪走一場甚至一盤比賽的勝利,久而久之,我們對那些少有的失利反倒記
得更加清楚。回顧失敗並不是因為我們總揪著丟分隊員們不放,而是覺得應該向那些敢於
挑戰和擊敗中國隊員的對手們表示敬意。
  最令人難以釋懷的失敗,當屬2010年的莫斯科女團決賽。因為中國女隊丟掉了考比倫
杯,吃到了十年來中國乒乓球隊在世乒賽中的唯一一場團體敗仗。這幾乎是一場沒有任何
前兆的失利,讓中國隊慘遭敗績的,是由老帥周樹森帶領的新加坡女隊,她們在女團決賽
中以3比1戰勝了中國隊,其中馮天薇獨 得兩分,王越古拿到一分。用周樹森的話說,這
場勝利“真的是蒙的”!因為馮天薇第一場對丁寧每局開局都落後,大分又0比2落後;而
王越古對劉詩雯也不是上風球,她只能靠經驗。然而新加坡最終刷新了歷史,化“不可能
為可能”,成為世乒賽決賽中第四個讓中國女隊走下神壇的偉大對手。賽後,路透社記者
寫下了這樣的述評:“新加坡女隊的勝利,為中國隊統治的世乒賽注入了活力和樂趣,這
也使得國際乒聯期望乒乓球成為全球性運動的規劃有了最為現實性的意義。”
  在莫斯科丟分的除了中國女隊的劉詩雯和丁寧,還有男隊的馬龍,他在男團決賽第一
盤先勝兩局的情況下被波爾逆轉,丟掉了中國男隊在莫斯科世乒賽上的唯一一盤比賽。因
為是最後的決賽,兩人一上來就糾纏得非常厲害。馬龍在前一局半比賽中發揮得很出色,
敢搶敢變,一直握有主動權。但第二局領先至9:3後,他的心理發生了變化,被波爾追至
8:10。儘管拿下了第二局比賽,但由於後半局處理不當,馬龍還是出現了思想波動, 而
波爾也更加明確了上手在前並主攻馬龍正手位的戰術意圖。第三局,波爾在7:2領先被馬
龍追到10平後仍然咬了下來,這讓他信心猛漲。而馬龍在後兩局比賽 中又犯了擊球品質
不高,正手位失誤偏多的老毛病,最終丟掉了第一分。自2007年劄格雷布世乒賽後就長期
陷入低迷狀態的波爾,在這場比賽中重現了“歐洲王 者”昔日的鋒芒。
  團體賽一上來就能給中國隊當頭一棒,這樣的事波爾可不是第一次幹。早在2006年的
不來梅世乒賽男團半決賽中,波爾首盤對陣馬琳時就曾上演過一次先輸兩局後迅速翻盤的
好戲。那場比賽,雙方比的是誰更善於變化,誰膽子更大。馬琳之所以能先贏兩局,是因
為他猜透了波爾在前三板慣於回擺的套路,並抓住 這一點頻頻上手,一直壓制著波爾。
第三局,波爾果斷放棄了回擺加托球的接球方式,改為兩邊挑打。即使失誤,他也硬著頭
皮堅決挑,這給馬琳造成的壓力驟然上 升。只要馬琳一架,波爾緊跟著就是一板極為準
確的反拉得分,馬琳再想通過擺短控制,手上也已經沒數了。波爾最終能夠逆轉,是贏在
他的變化比馬琳快,而馬琳 幾乎原封不動地照搬起初奏效的處理球方式,應對對手變化
時膽量又不夠,所以關鍵時刻很難不犯錯誤。
  在團體賽中能夠從馬琳身上取分的,除了波爾之外還有世界冠軍施拉格,他在2004年
杜哈世乒賽男團小組賽中以3比2戰勝了馬琳,為奧地利隊拿下了唯一一分。2003年剛剛加
冕世乒賽男單冠軍的施拉格在面對中國選手時有一股強大的自信,此番對戰,他在技術實
力上並不佔據上風,但關鍵時刻,他往往比馬琳更敢下手。馬琳在首局11:6取勝後有些急
於求成,第二局和第三局在分別握有2個和4個局點的情況下,均沒能把握住機會。施拉格
在落後時總是能打出搏 殺球,尤其是在馬琳的發球輪,施拉格的正手暴挑經常可以直接
得分。能夠率先把球拉起來時,施拉格絕對不會把機會留給馬琳,而且他拉的球特別轉,
這也大大降 低了馬琳反拉的成功率。雙方打到決勝局的關鍵球時都比較緊張,但馬琳相
對更加保守,以至於最終輸掉了比賽。
  如果不能在開局給中國隊製造壓力,那絕大多數球隊只能被越打越垮,所以“第一盤
”比賽往往就成為了各支勁旅從中國隊手裡搶分的重點突破口。2008年廣州世乒賽女團決
賽中,李佳薇就曾在首盤連勝三局擊敗郭躍,乾淨俐落地為新加坡隊先拔頭籌。第一個出
場讓郭躍的心理壓力非常大,過度緊張造成了她回球品質過低,拉過去的球既沒有旋轉也
沒有速度,李佳薇在十分放鬆的狀態下就可以組織反攻。而當李佳薇進攻時,郭躍的防守
又對不上點。為了不給對方長 球,郭躍在接發球輪主要依靠擺短,這也造成她的技戰術
套路相對單一,很容易被對手抓住漏洞。比賽越往後打,郭躍的球越虛,心理防線被逐漸
攻破。
  同樣在第一盤吃過敗仗的還有王楠,她在2008年廣州世乒賽小組賽對陣朝鮮隊的首盤
比賽中以1比3不敵金正,繼釜山亞運會和雅典奧運會之後,又在世乒賽團體賽中製造了中
國主將敗給朝鮮選手的冷門。而早在2004年的杜哈世乒賽小組賽中,王楠就曾在對陣韓國
隊的首盤比賽中以2比3惜敗于金暻娥。前 一場失利是因為朝鮮選手金正的反手生膠打法
讓王楠感覺球路十分彆扭;後一場失利是因為王楠在對陣削球選手時缺乏殺板。除了王楠
負于金暻娥外,另外兩名主力 李菊和張怡寧分別在對陣日本隊的比賽中以2比3不敵藤沼
亞衣和梅村禮,這也使得2004年杜哈世乒賽成為中國女乒在團體賽單獨舉行之後決勝局失
利最多的一次。
  在眾多戰勝過中國隊員的優秀選手中,帖雅娜可 能是最有韌性的一位。2006年不來
梅世乒賽的女團決賽中,她在第二盤以3比1戰勝了郭躍,幫助本隊將大分扳平,特別是在
第四局,兩人一直打到22:20 才見分曉。帖雅娜在這場比賽中成功地運用了反手壓直線戰
術來制約郭躍的發揮,而且從頭到尾沒有保守,在攻防轉換的過程中非常堅決。她堅持主
動給郭躍一板正手長球,等郭躍拉過來後緊接著壓一板郭躍的反手位。由於戰術十分奏效
,整場比賽的局面也逐漸演變為帖雅娜反手能貼能壓,正手也始終不離開她的最佳擊球範
圍,致使郭躍到最後也沒能掙脫。6年後的德國,帖雅娜又在2012年多特蒙德世乒賽女團
半決賽中再度發威。同樣是幫助本隊扳平比分,同樣是大分3比1獲 勝,而這次她贏的對
手換成了李曉霞,且獲勝的三局均以兩分之差險勝。李曉霞在賽後無奈地說:“今天被對
手拍花了!”
  十年來,在中國隊身上拿分拿得最意外的,應該是羅馬尼亞男運動員菲力蒙了。他在
2008年廣州世乒賽小組賽對陣中國隊的首盤比賽中,以3比1戰勝了王勵勤,爆出了當屆比
賽的最大冷門。由於第一個上場,王勵勤完全按照奧運會的標準來準備這場比賽,也完全
是被奧運會式的緊張壓垮了自己。在這場比賽開始之前,連中國隊的教練都沒怎麼聽說過
菲力蒙這個名字,而在戰勝王勵勤後,這個光頭球員再走進比賽場館時一改之前的沉默寡
言,走到哪兒都透著一股鬥志昂 揚。事實證明,對王勵勤的這場勝利如同給菲力蒙打了
一針強效興奮劑,在接下來的比賽中,他差點兒又把另一位世界冠軍施拉格給拉下馬。
  從年輕面孔到精神領袖
  從杜哈到東京,我們可以從中國隊的團體陣容中看到一輪輪新老交替,品出一段段時
代更迭。這十年,見證很多人的第一次,也見證了很多人的最後一次。
  2004年,孔令輝、劉國正、李菊最後一次入選團體陣容,王皓、郭躍第一次入選,牛
劍鋒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入選;
  2006年,陳玘、馬龍、郭焱、李曉霞第一次入選團體陣容;
  2008年,王勵勤、陳玘、王楠、張怡寧最後一次入選團體陣容;
  2010年,張繼科、許昕、劉詩雯、丁寧第一次入選團體陣容;
  2012年,馬琳、郭焱、郭躍最後一次入選團體陣容;
  2014年,樊振東、陳夢、朱雨玲第一次入選團體陣容。
  十年來,王皓是中國隊中唯一一位“全勤”運動員,而且至今仍保持著團體賽出戰不
敗的紀錄;十年來,牛劍鋒、郭躍、郭焱、李曉霞、馬龍、張繼科、 許昕、丁寧都是在
世乒賽的團體賽中拿到了各自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十年來,因為選拔陣容應運而生的“直
通比賽”殘酷地送走過王勵勤,迎來過血性的張繼科;十年來,入選團體陣容的每個人
都經歷了或正在經歷著從小將到主將再到老將的身份轉變,他們可以為國家榮譽衝鋒陷陣
,攻城拔寨,也可以為集體利益充當智囊,甘做陪練。十年來,地點在變、對手在變,不
變的是所有人在隊友拿下關鍵一分後,都會瞬間從擋板外躥起來,激動地揮舞雙拳。
  再來看看我們的對手:十年間,日本男隊不再依賴中國的海外兵團,而是努力培養著
自己的後備力量,女隊也逐漸從一個“瓷娃娃”過渡到了兩個“萌天后”時代;十年間,
羅斯科夫已經坐到了德國男隊的主教練席,波爾和奧恰洛夫也在努力進行著交接棒,女隊
因為中國面孔的加入,實力正在與日俱增;十年間,韓國男隊的直板單面拉越來越少見,
新秀們操起兩面反膠,傳承著太極戰士頑強的球風,女隊的削球打法雖然後繼有人,但重
新探索攻球領域也成為了她們的前進方向;十年間,新加坡女隊已經成為了世界冠軍,男
隊依然在按部就班地擴充力量;十 年間,中國香港隊著眼於長遠發展,拼命打造本土的
後輩新人;朝鮮隊已經不再那麼神秘,世界冠軍的頭銜讓他們更加自信;中國臺北隊正在
醞釀的青春風暴,已經凝聚了不俗的競爭實力。
  十年後,在東京的賽場上,除了樊振東、陳夢、丹羽孝希、法蘭西斯卡、李皓晴、李
明順這些年輕面孔之外,我們還能夠看到王皓、波爾、朱世赫、莊智淵、帖雅娜、李佼、
金正這些各支隊伍中的精神領袖。其實,我們對世乒賽的期待很簡單,只要那裡有“誰都
不怕”的火花碰撞,有“閒庭信步”的寫意表演……
  TIPS:第47-52屆世乒賽中國隊團體陣容及失分記錄
  2004年第47屆,卡達杜哈
  男團:馬琳、王勵勤、王皓、孔令輝、劉國正
  女團:王楠、張怡甯、李菊、牛劍鋒、郭躍
  l 男團小組賽:中國隊3比1奧地利隊,第二盤
  馬琳2比3施拉格(6,-11,-11,9,-9)
  l 女團小組賽:中國隊3比1韓國隊,第一盤
  王楠2比3金暻娥(9,-8,-6,9,-4)
  l 女團半決賽:中國隊3比2日本隊,第三盤、第四盤
  李菊2比3藤沼亞衣(-7,-9,7,6,-6)
  張怡寧2比3梅村禮(-9,5,3,-9,-11)
  2006年第48屆,德國不來梅
  男團:馬琳、王勵勤、王皓、馬龍、陳玘
  女團:王楠、張怡甯、郭焱、郭躍、李曉霞
  l 男團半決賽:中國隊3比1德國隊,第一盤
  馬琳2比3波爾(6,7,-3,-6,-5)
  l 女團決賽:中國隊3比1中國香港隊,第二盤
  郭躍1比3帖雅娜(-8,9,-9,-20)
  2008年第49屆,中國廣州
  男團:馬琳、王勵勤、王皓、馬龍、陳玘
  女團:王楠、張怡甯、郭焱、郭躍、李曉霞
  l 男團小組賽:中國隊3比1羅馬尼亞,第一盤
  王勵勤1比3菲力蒙(8,-9,-10,-7)
  l 女團小組賽:中國隊3比1朝鮮,第一盤
  王楠1比3金正(-8,6,-9,-11)
  l 女團決賽:中國隊3比1新加坡,第一盤
  郭躍0比3李佳薇(-9,-11,-9)
  2010年第50屆,俄羅斯莫斯科
  男團:馬琳、王皓、馬龍、張繼科、許昕、
  女團:郭躍、李曉霞、郭焱、劉詩雯、丁寧
  l 男團決賽:中國隊3比1德國隊,第一盤
  馬龍2比3波爾(9,8,-10,-5,-7)
  l 女團決賽:中國隊1比3新加坡隊,第一盤、第二盤、第四盤
  丁甯2比3馮天薇(8,3,-8,-9,-9)
  劉詩雯1比3王越古(-7,-8,2,-10)
  劉詩雯2比3馮天薇(-7,14,-7,9,-7)
  2012年第51屆,德國多特蒙德
  男團:馬琳、王皓、馬龍、張繼科、許昕
  女團:郭躍、李曉霞、郭焱、劉詩雯、丁寧
  l 女團半決賽:中國隊3比1中國香港隊,第二盤
  李曉霞1比3帖雅娜(-10,-9,7,-12)
  2014年第52屆,日本東京
  男團:王皓、張繼科、馬龍、許昕、樊振東
  女團:李曉霞、劉詩雯、丁甯、陳夢、朱雨玲
  ……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乒乓世界》電子版:http://www.chinattw.cn】
http://sports.sina.com.cn/o/2014-05-27/09477183376.shtml
作者: jastronics (jastronics)   2014-05-27 15:43:00
不喜歡被吃豆腐 是中"華"台北隊 不是中國台北隊
作者: Wonderwalk (Noel Gallagher)   2014-05-27 15:48:00
柳神呢
作者: allen309 (陽光男孩)   2014-05-27 16:00:00
力推1樓!!!
作者: stevenjobs (乒乓兵)   2014-05-27 16:51:00
國乒對我們台灣人來說就是蔣莊陳江吳,戰勝過的很多
作者: jojoStar (白金之星)   2014-05-28 03:44:00
樓上XD
作者: psion (psion)   2014-05-28 10:57:00
可以推梅村禮嗎? 那屆她其實還差點打掉王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